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2018-12-20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尽管根治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癌驱动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RET融合基因存在一定的病理变化,促使其成为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1]。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210例,分析患者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210例,男66例,女144例;年龄45~78岁,平均(63.24±12.77)岁。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由术后病理确诊;②术前均经放疗、化疗或生物免疫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⑵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者;②合并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获取患者EGFR、ALK、ROS1及RET等基因检测结果。所有基因检测均采用PCR荧光检测仪,选择对应基因突变或基因融合检测试剂盒[2]。EGFR的测定取术后存档石蜡组织切片脱蜡,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本DNA,经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和纯度,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ALK、ROS1及RET基因融合检测:同样取术后存档样本切片脱蜡,按照RNA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提取组织RNA,检测纯度和浓度,并在ABI 7500荧光定量PCR仪中进行扩增检测[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检测基因状态:210例患者中,EGFR突变率 42.86%(90/210),ALK、ROS1 及RET阳性率分别为10.95%(23/210)、1.9%(4/210)、3.33%(7/210);EGFR和ALK均为阳性4例,所有基因检测均为阴性89例。
病理特征分析:排除4例EGFR和ALK共阳的患者,对其他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各组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患者和ALK阳性组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咳嗽、痰血、低热、胸痛等症状,晚期患者可伴有气促、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情况。肺腺癌的治疗比较困难,及时行根治手术术后也可能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预后更差。肺癌驱动基因在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肺癌的驱动基因达数十种[4]。EGFR基因突变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中占35%~40%,该基因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ALK是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早在2007年就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染色倒位形成EML4和EML4-ALK基因的重排,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ALK阳性的NSCLC患者具有临床和病理特征。在肺癌患者中开展ALK检测可提高检出率。ROS1基因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q22区,参与激活多条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具有调控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细胞周期、分化、转移和迁移的作用。RET基因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其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RET基因融合包含KIF5B、TRIM33、CCDC6和NCOA4,融合后会导致RET基因的激活造成基因重排,最终导致肺癌的发生[5]。
表1 EGFR、ALK、ROS1及RET临床病理特征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肺腺癌伴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EGFR、ALK、ROS1及RET基因突变的情况,且EGFR突变率较好。各组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突变组患者和ALK阳性组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肺腺癌伴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肿瘤分化较差,分化程度主要以低分化为主;存在ALK阳性率较高、EGFR和ALK有共存的情况。
综上所述,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ALK、ROS1及RET基因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具有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