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幸福教育 培育幸福儿童
——我校创建德育特色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0江苏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雷锋德育活动

江苏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 党 怡

“德”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忽视了它,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道德形成靠体验,体验内化形成“规范”,新时期德育应该改说教、传授为参与、体验,实现德育向生命本体的回归。

我校地处城郊接合部,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8%,受家长教育素养、家庭氛围、生活环境、个体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行为习惯差,缺乏规则意识,散漫随意现象明显,管理难度大。这些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如何改变现状,规范学生言行?如何看待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我校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

一、以“导”为先,立志明理

真正的德育触及心灵的内化。德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共道德规则行动,用“规矩”养成“方圆”。

(一)以养成教育为基点,规范学校德育建设

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工作贯穿每个学段,强调学生年龄特点,学校顶层设计、整体安排,应该细节入手,统筹推进。少先队、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从不同角度实施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将“全科”“全员”“全程”育人的理念根植于每个班级、每位教师心中,切实发挥了引导作用。

学校组织编写《新村儿童素质养成细则》,对学生的每日基本常规作了相关的规定,并将八礼四仪的具体要求融入其中,明确级段达成目标。通过图例讲解、实例举证、演示模拟等多种形式,规范行动准则,落实养成教育,倡导礼仪之风,提高文明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学校开展“幸福儿童生活素养PK赛”活动,在起床穿衣、整理床铺、刨铅笔、整书包、穿烟雾、过窄门等多项生活技能的分级PK中,促使低年级学生生存技能的提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真真实实地让“生活能力”在养成教育中得到发展。

(二)以课程实施为元素,丰富学生德育体验

“德育课程化”是德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基于生活化、参与性、体验性的原则,学校将德育内容纳入课程序列,提升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夯实学生成长根基。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适时、自然地渗透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知识、长见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促成德育与教学的一体并扩展和深化。

选择一部分与学校传统项目、特色活动、文化建设相关的德育要点,开设全校必修的德育限定性课程,如新生入队、入学、成长礼、毕业典礼等“仪典课程”;徒步运河游、亲子嘉年华、生活技能PK赛等“体验课程”;巧手绘童心、佳节共赏读等“阅读实践课程”;“小眼睛看大世界”的“假日体验课程”等,立体的课程模式,共同滋养、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体验,寻找自我成长的途径,切实增强教育与学习的实际获得感。

(三)以榜样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生德育示范

心理学中常说的“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学生的习惯是模仿出来的。

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最好的途径是教师的示范,最有效的方法是“导之以行”,教师行为的教育作用胜于外显的教育活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仅能有效实施德育课程,还能通过教师示范、集体影响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德育教育,提高品德修养。

学校每年举行“幸福教师”和“幸福儿童”的评比颁奖,以主题活动为有效载体,创新工作内容,倡导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建设文明、健康、和谐、幸福的校园。“幸福教师”的评选旨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平凡岗位中的优秀典范;“幸福儿童”则侧重落实学校德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评选范围涵盖 “健壮、快乐、勤劳、善良、智慧”五个类别,10个层面。大力弘扬正能量,提高学生幸福指数,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

亲子关系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德育方面,家长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密切沟通和配合。如学校发起“家长爱心志愿者”的宣传倡议,成立家长护学队,在学生上、放学时段,无缝对接家校之间的安全,家长志愿者们默默奉献,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与教育。除此以外,学校定期举办主题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等,督促和帮助家长从自身做起、改进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家校合作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

二、践行为要,养成德行

德育寓于各项素质培养之中,发生在学生每天具有重复性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在其不断的体验、理解中。当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与问题解决、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有更多的创新与发展,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向作用,则我们德育所追求的目标就已经在实现的过程中了。

(一)德育内容生活化,在常态中践行

对学生来说,其日常生活是其最真实的世界,是其最为具体的生命存在,也是德育最可以存在与发展的地方。德育教育要“接地气”,不断寻找鲜活、生动的内容和方式。

我校生源以随迁子女为主,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扬州文化和运河文化,为了让随迁子女过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十岁集体生日,学校每年举行“十岁成长礼,徒步运河游”活动。徒步游途径运河各景点,全程约10千米。活动中,学生们欣赏旖旎的运河风光,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观察路边植物花卉,与父母、教师交谈成长经历……不经意间,增强的是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强化的是社会公德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同时,“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生活的无限热情”也在活动中发展和成长,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德育形式多元化,在兴趣中践行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喜欢直观、有趣的事物,因此,德育教育不光要内容浅显易懂,还要形式生动活泼。以最常见的校园文化墙、黑板报、书香长廊等德育教育载体为例,除了陈列、展示先进人物事迹、社会公德标语等德育内容之外,还可将家校合作动态、自然常识、生活趣闻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信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不经意的浏览和交流中受到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学校探寻“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以孩子的文化教育孩子”的德育发展路径,开展了“新村娃娃”吉祥物设计招募活动。与高校学生社团携手,大学生志愿者面授技能,引导学生从“真善美”角度设计出学校吉祥物“新新”“寸寸”,“寸寸”是健壮、善良、勤劳的学生形象外显标志,“新新”代表快乐、智慧的幸福学生。这两个新村娃娃是学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学校幸福教育的意蕴,有着浓浓的新村幸福味儿。学生们用这个动漫形象来装饰校园、装点活动,将爱校、向上的精神及环境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德育活动整合化,在融合中践行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元素或者细胞,生长在整个“教育体”内,渗透、弥漫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德育要注意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整合,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

例如,围绕“学雷锋精神,做幸福儿童”主题德育教育,制定每月活动目标:3月份——学雷锋,感受美;4月份——学雷锋,发现美;5月份——学雷锋,实践美;6月份——学雷锋,传递美……通过递进式的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围绕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与之适配的主题实践活动:读书日——“说雷锋故事诵雷锋诗歌”;艺术展——“雷锋歌曲大家唱”;在体育节的竞技项目中“拼搏奋进学雷锋”;在主题大队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上社会进行志愿者服务,用最美行动践行文明志愿乐奉献的高尚品德。

幸福是种能力,学校的德育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以幸福为导向的人性教育,更是一种以幸福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幸福德育教育关乎学生心智发育,唤醒学生成长动力,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研究、总结、创新,真心实意,以一种情,以一种爱去做德育。♪

猜你喜欢

学雷锋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