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六十载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拓新之路
2018-12-20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
创建于1958年的华山运动医学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运动医学单位之一,已经走过六十年风霜岁月。1978年恢复高考后,首批成为国务院授权的运动医学硕士学位单位,2002年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运动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成立,陈世益教授作为中心创始主任和博导,带领华山运动医学,经历风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华山运动医学成为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唯一认证的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培训教育中心”、卫生部首批建立的“全国骨关节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14年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17年学科被ISAKOS授予最佳合作伙伴,学科进入上海市临床医学重中之重建设和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研究所成立。现在学科拥有五个部门、一个研究所、六个临床组,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运动医学医教研中心。
回首华山运动医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长足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历史积淀、时代机遇、医院支持,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学科带头人陈世益教授的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团队协作、敢为人先,使得运动医学这一年轻学科,在百年名院强手林立的学科竞争中,赢得了地位,成为华山医院的标志性学科之一。华山运动医学发展之路,源于思变拓新。
1 筚路蓝缕 开创学科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体育教研室(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前身)成立。1962年,在时任华山医院院长沈克非教授和骨科主任李鸿儒教授指导下,华山医院建立了“体疗室”,范振华任主任。文革中学科撤并。1978年,华山医院恢复“运动医学教研室”,开展教学活动,范振华教授作为主编,编写了国内医学院第一本运动医学统编教材。1984年,教研室更名为“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包括运动创伤、体疗、理疗与推拿三个组,范振华教授任主任,许胜文教授任副主任。1986年陈世益考取华山运动医学研究生并留校工作,1994年任研究室副主任。1997年陈世益师从瑞典著名运动医学关节镜专家Jan Gilquist教授,学成回国,晋为教授,入围“上海市首批医学百人计划”培养对象。1999年12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开,运动医学科独立发展,初创阶段仅4名医生。
1997年,运动医学与康复科的两代教授在体疗室合影
2 把握机遇 扬帆起航
学科独立后如何发展?陈世益教授坚定信念:只有发展关节镜业务才有出路。在时任院长张元芳支持和上海市体育局吉嘉主任资助下,学科购买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全套关节镜手术和配套设备。2000年~2003年,陈世益教授分别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圣乔治医院进修膝、肩关节镜手术,回国后开展了一系列关节镜新技术,将运动医学科带入了以关节镜微创手术为主的发展领域。2004年2月,陈世益教授进入首批“上海市浦江人才”培养队列,作为上海市运动医学学科领头人。2004年9月,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获批成立,陈世益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同时举办第三届全国运动医学学习班。2005年,陈世益教授正式担任运动医学科科主任,自此华山运动医学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07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成立,陈世益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
2003年,陈世益教授在澳大利亚进修关节镜
2004年,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3 开放创新 全面发展
3.1 放眼世界,先行一步,走创新特色之路
华山医院以“国际化、精品、高端、特色”为发展定位,运动医学科从独立创科开始,就将目标锁定为国际一流,以“先行一步”和“海派包容”为文化根基,以“关节镜微创技术、生物促进修复技术、个体化康复技术”为治疗特色,以“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为治疗宗旨,以紧密联系体育界、服务各级运动队和体育赛事为社会职责;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某些运动损伤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渐形成了技术特色鲜明的华山运动医学发展模式,在医院首倡“Day Surgery”和专科手术护士理念,现已成为华山医院特色鲜明、周转快、绩效好、社会影响力强的特色科室,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4天,年门诊量逾4万,年手术量超2500台,通过先进理念、高效管理与优质手术技术,大大弥补了学科床位不足的短板。
运动康复基地揭牌
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重返运动这一运动医学难题,陈世益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LARS人工韧带重建技术,发展并提出了“类等长重建”概念,从独特视角,对运动医学领域长期争议不断的话题进行了新的阐释,使术后重返运动时间由术后平均10个月提早到术后3个月,在国际国内同行间引起极大反响。为明确新型人工移植物的远期失败率和失败原因,由华山运动医学中心牵头成立的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共计纳入了全国20家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展开大规模的随访调查,获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1,2]。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中文论文142篇、SCI论文28篇。
在肩关节镜外科技术领域,陈世益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复旦肩关节评分体系(FUSS)”[4],是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肩关节评分系统。在巨大肩袖治疗方面,陈世益教授倡导的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技术、巨大肩袖撕裂分层修复等,获得了国际同行高度认可。该手术简单、耗时少、费用低、疗效肯定,被法国专家Johannes Barth称为“Chinese Way”,并在Arthroscopy Technique上合作发表[5],在国际国内同行间引起极大反响。
此外,在髋关节疾病治疗方面,目前已开展关节镜下髋关节盂唇成形/修补、股髋撞击症股骨头颈成形/髋臼成形术等手术[6,7]。在踝关节镜治疗方面,以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例,已由早期的切开距腓前韧带修补/重建发展到现在的全镜下韧带修补/重建术,在距下关节镜手术及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治疗等方面基本保持与国际同步水平[8,9]。膝关节骨关节炎内外侧单髁置换技术水平等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内第一家在关节镜手术科室内设立专职康复师和随访医师的单位,华山运动医学科在膝、肩、髋、踝、肘、骨骼肌、韧带和软骨损伤方面已建立自己的康复和随访体系,术后康复与国际接轨,强调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治疗模式,体现了专业化、个体化特色,为广大运动损伤和关节疾病患者重返运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015年9月,上海市路跑协会、上海国际马拉松运动康复基地在华山东院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外,我们积极向外拓展,先后在深圳、昆明、苏州、昆山、温州等地设立了合作工作室或协作伙伴关系,大大推动了各地区运动医学的蓬勃发展,也拓展了华山运动医学的学科品牌。
3.2 创学术品牌,促合作交流,走国际化道路
迄今为止,以华山运动医学为主办单位的学术技术活动已有三个,都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品牌会议:1)上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高峰论坛(IFOSMA)。每年举办一次大会,连续成功运行15年,已成为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与展示的重要窗口、平台。会议举办地除上海外,已移师杭州、深圳、香港、青岛、成都等地成功举办,影响力大,已有逾17000名参加者,邀请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关节镜运动医学专家讲师逾500名,同期举办的关节镜workshop已培养了3000余名关节镜医生,成为中国运动医学关节镜医生培养的重要平台。2)中欧肩关节学院高级课程。已连续运行了3年,成为中国肩关节镜外科医生颇为青睐的品牌和高水平课程,参会肩肘运动医学医生超过1800名;3)上海国际足踝运动医学论坛与学习班。已成功运行4年,培养足踝运动医学医生800多名。
学术大会、关节镜workshop现场
2008年4月22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被ISAKOS授予“ISAKOS关节镜与运动创伤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中国大陆唯一被国际组织认证授牌的关节镜运动创伤培训机构,每年培训10余期,培训学员累计4000余名。
此外,在中华医学会及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2017年6月3~8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了ISAKOS双年会。陈世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超过5000位国际骨科运动创伤专家齐聚上海,国内外36家相关媒体和报纸纷纷报道这一盛事。此举对于促进我国运动医学发展、提高我国运动医学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各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作为大会主席嘉宾,发表了特邀演讲。
3.3 重视科研,硕果累累,创中国自主产品
华山运动医学先后获得国家“973”、“863”、“国家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学科研究基金、上海市百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以及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市体育局、市卫生局、复旦大学、香港康体局等33项基金资助。陈世益担任国家“863”新型高强韧带项目首席专家。团队近十年已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106篇)、主编(译)或副主编专著10余部,参编16本专著。此外,华山运动医学在人工韧带的材料改性和新型产品的产学研方面,目前也已经走在国际前列[3],先后申请发明专利近27项,转让成果1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基金资助,编成中国第一条人工韧带,并斩获2014年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金奖”,“国产抗感染人工韧带”完美亮相中国工博会,多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
2017年举办ISAKOS双年会
3.4 服务运动,保障平安
陈世益教授领衔的多名华山运动医学专家自2001年以来一直担任上海市重大国际赛事医疗主管。2004年陈世益教授创建了F1赛车医疗团队并编写了《F1赛车医疗救援技术教程及实用手册》,目前国内所有的赛车比赛医疗保障都以该手册作为纲领,来进行医疗布局。陈世益教授同时担任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医务委员会主席,还曾担任青藏高原国际自行车公路拉力赛、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MotoGP、A1、V8、DTM街道赛、女足世界杯、世界房车锦标赛(WTCC)、世界汽车耐力赛(WEC)、国际田径黄金/钻石联赛、NBA中国赛、世界游泳锦标赛(2011)、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2015)和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2012)、世界花样滑冰及短道速滑中国大奖赛系列赛、国际滑联超级杯、环球马术锦标赛、皇家马球国际邀请赛、鄂尔多斯欧洲汽车赛、北京鸟巢世界车王争霸赛、北京A1世界汽车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首席医务官。各项赛事医疗保障的顺利进行为上海市赢得了巨大荣誉,也使运动医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华山医院也因此成为上海市奥运会项目及世界三大赛冠军的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上海市重大国际赛事首席医疗官单位。
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团队
3.5 服务精英,保驾护航
华山运动医学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体育系统紧密联系起来,深入运动基地,了解运动规律,帮助运动员解决伤病困扰,使数十名体坛名将重返赛场,为国争光。同时也树立了学科在体育界的影响和地位。陈世益教授还受聘担任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医务官和备战2016里约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是多位奥运冠军运动员的主治医生。
陈世益教授为奥运冠军运动员治疗
3.6 学会任职,学术高点
在学术团体任职上,陈世益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十余项国内学会要职。此外,他还担任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主席、ISAKOS全球核心执委、全球前交叉韧带(ACL)研究集团联络人、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资深会员等重要职位。他还是美国运动医学杂志(AJSM)唯一中国编委、AJSM和关节镜及相关外科(Ar⁃throscopy)中文版主编等。
3.7 团队建设,培养后生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下设五个部门:运动创伤和关节镜外科临床、运动康复和术后随访室、运动医学与康复研究所、运动创伤及关节镜培训基地、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办公室。现有全职医师23名,其中高级职称11名,专职康复师6名,专职研究人员1名;有博士生导师3名,已培养硕士博士生95名,博士后4名。
华山运动医学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鼓励与支持年轻医生出国参会交流与学习,鼓励他们在国内外各种舞台上尽可能展示自己。科室每年均选派业务骨干到国际著名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单位进修,多人获国际学术组织旅行学者奖,现已成为“麦哲伦协会(Magellan Society)”大家庭的一员。华山运动医学先后获得上海市医学“百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人才计划”、FIMS traveling fellow、APOSSM-AOSSM Travelling Fellow、APKASS-AOSSM Travelling fellow、APKASS-ESKASS Travelling fellow、AFSM Travelling fellow、日本整形外科及创伤研究基金会Travelling fellow、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华秀奖、华菁奖和华峰奖等数十项人才培养计划。
4 展望未来 前程远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现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华山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之一、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较快,无论在医疗业务、技术、学术地位、市场拓展、社会影响力、国际交往、上海市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为医院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均取得公认成绩和进步,某些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如今的华山运动医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第15届IFOSMA,我们又创立了“一带一路运动医学联盟”,20多个国家参与。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学科合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创新发展,加强地区合作、积极拓展业务,推动日间手术、倡导功能至上,积极为广大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服务,使广大患者早日解除病痛、重返运动!我们坚信未来的华山运动医学,将更加灿烂辉煌、魅力无限!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