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麦与高粱的酿酒性能对比
2018-12-20姚万春唐玉明任道群刘茂柯田新惠
姚万春 ,唐玉明 ,任道群 ,刘茂柯 ,田新惠 ,刘 颖
(1.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泸州646000; 2.泸州市酿酒科学研究所,四川泸州646000)
大麦为禾本科大麦属谷类植物,是有稃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有稃大麦的稃壳和籽粒粘连,称为皮大麦,裸大麦的稃壳和籽粒分离,籽粒裸露,青藏高原称青稞,长江流域称元麦,华北称米麦等[1-3]。大麦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皮大麦是我国北方大麦的主流,青稞主要产自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在世界人类作物中[4-5],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位居第4位,主要用于食用、酿酒和饲料[6]。
高粱是生产白酒的主要原料,在我国,以高粱酿制白酒已经有700余年的历史,“好酒离不开红粮”[7-8]。高粱酿酒不仅出酒率高,而且醇厚浓郁,在酿造名白酒上独具优势,小曲白酒也以高粱为原料,均以“高粱白酒”之称得以畅销[9-10]。
小曲酒是生产传统滋补酒、保健酒及勾调不同香型、不同档次白酒的优质基酒,年产量约占白酒总产量的1/3。小曲酒生产所用的原料范围广,可就地取材,如高粱、玉米、小麦、大麦、荞麦、青稞、稻谷、薯类,有利于当地粮食资源的深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及非粮食的淀粉原料等的综合利用,且粮食取酒后的酒糟是优质的饲料[11-13]。但目前小曲白酒产业还存在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劣势,在生产、科研、管理、销售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大曲酒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小曲酒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日益突显,为了进一步提高小曲酒生产的技术水平,对不同品种的大麦和高粱原料的酿酒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原料:皮大麦、青稞12259和青稞15086,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糯高粱为四川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酿酒高粱;粳高粱为辽宁红高粱;根霉酵母麸曲,由泸州仁和小曲厂提供。
原料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无虫蛀、无变质等现象,淀粉含量在60%以上,水分14%以下。
试剂:氢氧化钠、无水乙醇、酚酞、硫酸,均为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叔戊醇、乙酸正戊酯、2-乙基正丁酸,均为色谱级,成都嘉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仪器设备:ISO-9001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PYX-DHS-50X65恒温培养箱,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厂;CJPF-J30酒精计,河北衡水创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仪、CP-wax57CB(50 m×0.25 mm×0.20 μm)色谱柱,美国Agilent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泡粮过程含水量变化测定
取5个1000 mL烧杯编号并加水500 mL,置于水浴锅内加热至73℃时,分别加入5个装于纱网袋的样品各100 g,73℃恒温浸泡25 h,每隔一定时间检查原料吸水情况,并取出纱网袋沥干,15 min后称固形物质量M,计算含水量。
1.2.2 蒸煮性状观察及吸水率和膨胀率测定
5种原料各称100 g按上述方法浸泡,大麦和青稞浸泡10 h,高粱浸泡25 h,取出沥干后置蒸锅内蒸煮,直至粮粒完全柔熟,不顶手,无硬心,然后观察粮粒性状;称取固形物重量M,计算吸水率;在1000 mL的量筒中装上500 mL水,加入要测量的样品,液面增加的体积即为该样品的体积,测量5种原料蒸煮前后的体积V1(蒸煮前)、V2(蒸煮后),计算膨胀率。
1.2.3 出酒率
1.2.4 色谱分析
采用国家标准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14]测定基酒的微量化合物。
色谱条件:载气(高纯氮),流速0.5 mL/min,分流比10∶1,尾吹 20 mL/min;氢气,流速 40 mL/min;空气,流速400 mL/min;检测器温度为220℃;进样器温度为220℃;柱温,起始温度60℃,恒温3 min,以3.5℃/min程序升温至180℃,保持10 min。
1.2.5 理化分析
酸度与总酯:采用国家标准GB/T 10345—2007[14]测定。
1.2.6 感官品评
采用密码编号,请白酒尝评专家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泡粮过程含水量变化测定
对不同品种的大麦和高粱在泡粮过程中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大麦和高粱的吸水速度和含水量
由表1可知,不同原料的泡粮吸水速度不同,大麦的吸水速度明显要比高粱快,15 h含水量在45%左右,达到理想的泡粮要求,而高粱类原料泡粮25 h含水量仍达不到45%;大麦品种间泡粮吸水速度差异不明显,糯高粱泡粮吸水速度明显比粳高粱快;大麦泡粮前20 h含水量大幅增加,20 h后小幅增加,高粱泡粮25 h内一直小幅增加;泡粮25 h后大麦含水量都在50%以上,糯高粱含水量为39.62%,粳高粱含水量只有28.99%。
2.2 蒸煮性状观察及吸水率和膨胀率测定
对大麦和高粱不同品种的蒸煮性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见表2,并测定其吸水率和膨胀率,结果见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大麦需要蒸煮50 min,高粱需要蒸煮110~130 min,糊化时间长,蒸煮过程吸水量大;皮大麦和粳高粱几乎无黏性,蒸煮后呈极松散的颗粒状,开口率达90%以上;青稞略带黏性,呈轻微粘连的颗粒状,开口率达75%;糯高粱黏性很强,呈紧密粘连的团状,开口率仅35%;原料蒸煮后均带有原料自身特有的粮香味。表明粳性原料蒸煮后开口多于糯性原料,支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原料,蒸煮后手感黏性越强。
由表3可以看出,大麦的吸水率介于糯高粱与粳高粱之间,且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一般在105%左右,糯高粱吸水率最高,达到115.09%,粳高粱吸水率最低,为101.64%。大麦蒸煮后膨胀率普遍较大,一般在140%~141%之间,糯高粱的膨胀率最低为128.21%,粳高粱的膨胀率要稍高于糯高粱。这主要是由于大麦和粳高粱蒸煮后为疏松的颗粒,而糯高粱则呈现为致密的胶稠状。另外,大麦的膨胀率与吸水率呈现极为显著的正相关。
2.3 小曲酒基酒产量和质量的分析(表4、表5)
从表4和表5看出,出酒率糯高粱略低于大麦,大麦为51.79%,糯高粱为49.75%,粳高粱只有42.68%。这是因为支链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酒率的高低,大麦由于支链淀粉含量高,且黏性小[15],导致以大麦为酿造原料的小曲酒发酵完全,出酒率普遍较高。糯高粱虽然支链淀粉含量高,但黏性过高,造成其发酵不完全而影响出酒率[16-17]。
表2 大麦和高粱的蒸煮性状
表3 大麦与高粱的吸水率和膨胀率
表4 大麦与高粱小曲酒的基酒产量和质量的分析
表5 大麦和高粱小曲酒的色谱分析和理化指标 (g/L)
由表4可知,3种大麦小曲酒都表现出独特的麦粮香风格特点。5种小曲酒基酒均具有新酒味、有辛辣感、放香较差的特点。
由表5可知,醛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大,种类差异大,大麦有糠醛,而高粱没有。在白酒的四大类呈香物质中,醛类的香味最为强烈,这可能是大麦小曲酒带麦粮香的原因;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差异不大,2-戊醇在大麦中未检测到,甲醇和正己醇在高粱中未检测到;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差异不大,含量差异大,主要是由于异戊酸的含量差异造成,其中青稞12259达到0.5707 g/L,粳高粱未检测到,其余3种原料中含量极少;酯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大,种类是糯高粱最多,皮大麦最少,己酸丁酯只在糯高粱检测到,己酸乙酯只在大麦中检测到,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在5种原料中均检测到,且品种间差异不大;总酸和总酯差异不大。
3 结论
不同酿酒原料的理化品质有较大的差别,所酿白酒其产量及风味也有所不同。这种理化品质的差异通过蒸煮会有较为直观的体现,因而对大麦与高粱不同品种的蒸煮品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品种之间的酿酒性能差异,对于优质酿酒原料的筛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大麦泡粮吸水速度快,蒸煮时间短,膨化率高,蒸煮过程吸水率低,黏稠度适中,出酒率较高;高粱泡粮吸水速度慢,蒸煮时间长,膨化率低,蒸煮过程吸水率高,糯高粱黏性过高,出酒率品种间差异大。这表明,大麦不仅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还降低了蒸煮过程的能耗,显示出了优良的酿造特性,由于大麦皮较厚,含有一定的单宁和黄酮等物质,从而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味,为少数地区的消费者接受,可以纯粮发酵用于酿造调味酒。大麦品种间蒸煮品质上呈现的差异较小,高粱品种间蒸煮品质上呈现出较大差异,糯高粱的直链淀粉含量远远低于粳高粱,由于直链淀粉在糊化后易发生老化现象,即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老化的淀粉不可能通过蒸馏而再度糊化,因此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利用难度;支链淀粉分子中的分支结构则减弱了分子链重新结合的紧密程度,表现出较好的抗老化能力,这就提高了糯高粱在发酵过程中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