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应用探讨
2018-12-20李海琳贵州省人民医院
李海琳 贵州省人民医院
远程医疗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手段,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信息技术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家会诊、大型医疗中心技术和设备优势,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提供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医院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改善医院医院医疗资源偏态分布的情况,改善基层官兵医疗卫生保障情况,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基层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医学专家通过信息技术跨越地域、时空提供医疗技术指导,促进基层官兵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共享。
1 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因
1.1 基层官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众所周知,我国医疗资源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偏远农村、高原、山地等地区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看病难”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祖国领土各地具有驻守军营,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军人分散在离县城几千、几万米,驻守单位呈小而散、远而偏心态分别,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甚至是驻守在高原海岛、雪山戈壁、丛林等地,环境较为恶劣,条件较为艰苦,再加上地域性疾病多发,导致基层官兵医疗卫生情况不容乐观,驻守单位自身的医疗保障水平不高,无法及时有效医治很多疾病,保障官兵的医疗卫生,从而影响官兵健康。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医院远程服务体系被纳入医院信息工程建设中,“心系官兵”,促进医疗服务新模式的产生。
1.2 医疗资源受限,积极推动医疗新手段
据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人群而言,分散在各地的基层医院官兵卫生服务需求要远远更高,但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却远远不足,卫生服务对象整体满意度不高,医疗资源受限导致医院医疗卫生体制运行效率不高[3]。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如医生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军优质卫生资源,让大型医院医疗中心在完成体系任务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医疗保障模式,为更多的基层官兵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以往,许多医生大学附属医院每年都会开展类似健康军营行系列活动,组建专家队伍走基层,但限制颇多,时间、空间、人手等各方面影响导致收益的基层官兵不多,大部分基层官兵无法接触医生专家,因此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医疗新手段势在必行。
2 信息化技术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2.1 利用军网平台,构建远程医疗支持网络
中国军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际互联网发布军事新闻的重要媒体网站,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能覆盖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可以覆盖到国内医院营地的各个角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覆盖广泛性为远程医疗队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动态平台。而医生大学附属医院则是一个个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地,其学科齐全、诊疗技术科学、医疗设备先进、专家学者众多,因此通过军网平台,构建支持医院网络平台,开创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新模式,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基层官兵提供更便捷、方便的远程医疗咨询服务,通过构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先行试用,之后再组建扩散到边防、海岛、戈壁官兵。
2.2 改版中国好医生频道,提升服务平台
加强中国好医生频道改版,中国军网增设医生值班室,由医生大学附属医院开通医生网上在线服务,以医生大学官网为模板,依托医生大学信息技术,打造功能完备的医生值班室。首先应构建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的在线服务,之后再逐渐增加视频功能,最后增设远程会诊功能增援,医生大学附属医院应提供设施优良的办公场地,抽调各科室精干医疗庄家队伍,推动医疗平台建设,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全面改版中国好医生频道后,通过医生值班室、医疗知识库、典型病例等栏目为官兵提供新的医疗咨询平台,让广大官兵通过搜索引擎寻找所学医疗知识,通过医生值班室进行医疗诊断就诊。
2.3 强化网络平台管理,服务基层
改版后的中国好医生频道的医生值班室功能为远程医疗的开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只要被军网覆盖的地方就能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无论是海岛、大漠、雪域边关,还是高原、戈壁、深山等地区,都能保障广大官兵的绿色就医。此外,还应针对基层医院驻地分布特点,如边防官兵作息时差等问题,强化网络平台管理,适时延长医生值班室夜间值班时间,并针对咨询较多的伤病问题编写医疗知识题库,为官兵上网学习自我保健知识提供平台,提高远程医疗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医院后勤系统应紧贴时代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官兵医疗需求,为医院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借助军网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整合医院医院的优势资源,创新医疗保障模式,为基层官兵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提高健康指导和送医送药的便利性,不断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基层官兵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