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功夫熊猫》赏析
——通过课堂渗透中美文化差异的探索
2018-12-20严瑾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严瑾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功夫熊猫》于2008年6月6日在美国横空出世,雄踞当年北美票房第一的宝座,在中国市场也获得了片叫好声,在众人期待下,3D版《功夫熊猫2》席卷全球,再次创造了票房奇迹。这两部好莱坞大片的特别之处在于以古老的中国为背景,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并从头到尾都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然而,作为好莱坞的产物,影片在中国元素的包装之下也隐含着深刻的美国价值观和好莱坞电影永恒的主题。《功夫熊猫》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本文将以《功夫熊猫》为案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影片中中西文化的融合。
1. 中国文化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体现
电影《功夫熊猫》虽然是好莱坞的巨制,但是电影中主要体现了浓重的中国文化的色彩,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点。
1.1 自强不息的儒家传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乾》的象传。《周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儒家将其列为“五经”之首,对其的推崇程度和其所构成的影响可见一般。“乾”是《周易》的首卦,卦画为六阳爻,代表着天、太阳、男性、阳刚等意义。自强不息强调了人对命运的掌控和主宰。一般说来,人的命运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常常要在逆境中生存,而对抗命运的逆境就需要拥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在用他们的故事传达着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讴歌。比如师傅,他的理想就是培养出“神龙大侠”来护卫和平谷的安全。当他知悉阿宝被确定为神龙大侠的时候,他有质疑,有失落,但他没有绝望,他依然在观察、思考,并最终找到了对阿宝因材施教的方式。又如“五侠”,他们的理解就是遵照师傅的意愿刻苦练功,争当神龙大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熊猫阿宝身上。阿宝的梦想是成为大侠,这个梦想源自对武侠小说的迷恋。在故事的开始阶段,这个“堂吉诃德”式的梦想显得无比荒谬,但却因为阿宝的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最终得以实现。
1.2 因缘前定的宿命论
影片中多次出现一句台词:从来没有什么意外。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从汉魏之际佛教传入后,便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逐渐与中国的固有思想融为一体。影片中凡有乌龟大师出现的地方,均充满了因缘前定的“禅”意。比如在智慧树旁,师傅气急败坏地来报告“坏消息”。乌龟大师说:“消息就是消息,没有好坏之分。”当师傅对阿宝“神龙大侠”的身份产生质疑时,乌龟大师开导他说:“只有放下心中的疑虑,才能帮助熊猫完成他的使命,从而完成你的使命。”当师傅提出了反诘性意见,强调人可以操控栽种桃树的位置时,乌龟大师智慧地回答:“无论将种子播种在哪里,它长出的都还是桃树,不会是苹果树或橘子树。”言外之意,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命中注定熊猫阿宝就是神龙大侠,所以乌龟大师劝诫师傅:“你要相信他。”“相信”是对“宿命论”的精确总结,相信命运赋予的一切,坦然接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乌龟”形象的设计。乌龟在中国象征着长寿,或说长久。只有长久,才有资格成为时问的见证者。佛教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广泛接受,就是因为解决了中国思想中倍感困惑的时间问题。佛家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而生命则是在这三个阶段中不断轮回。影片中,乌龟大师以他的圆寂验证了佛家的轮回思想。
1.3 大象无形的道家真言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道德经》,是老子对“道”的至高境界的形容。它可以理解为:世上最伟大恢宏、壮丽的气派,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以“无形”的面貌展现“气象万千”的场景。这种追求“无形”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的艺术创作中影响深远。比如《西游记》中“传经”一段,阿锘、迦叶二人因索贿不成,便将一堆无字的白纸传给了唐僧师徒。对此,佛祖的“公断”是:无字真经也是真经。这与老子的“大象无形”如出一辙,体现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是中华思想体系中最为精深的部分。
影片《功夫熊猫》中,对“大象无形”的美学观有两处集中表现。一是“神龙秘籍”,当一众人等将“神龙秘籍”视为救命稻草而打开时,却发现竟是“空白”的,最后还是阿宝悟了其中的真谛,所谓“秘籍”并不是定格化的招式,而是临敌时“随意”的变化。当然,影片的这个情节其实并不新鲜,《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临阵传剑,他并没有问张无忌“记住了多少”,反而是问“忘记了多少”,从而展示了太极的真谛乃是“无形”。
对“大象无形”的第二处集中表现,在于“秘而又秘的面汤配方”其实就是“什么佐料也不放”,这正与《西游记》中的“无字真经”异曲同工。
1.4 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
侠文化,乃中国独有之文化。“侠”在外语中几乎找不到对译的语汇。有人曾提出,中国的“侠”相当于外国的“骑士”,但若稍作细究,两者的差别其实非常大。“骑士”和“侠”都以除暴安良为己任,但“骑士”以获得官方认可为最大荣誉和目的,应该说这也是“侠”之一种,比如明清之际的公案小说中多有此类的侠士,像《施公案》中的黄天霸等。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此种类型的“侠”只是侠之末流。中国文化体系中高层次的“侠”都是淡泊名利的,在轰轰烈烈的行侠仗义之后都会自动“退隐江湖”。他们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只是对自身价值的证明。
《功夫熊猫》之前,美国也有表现侠义精神的电影作品,如《钢铁侠》、《蜘蛛侠》、《超人》等,但这些作品只是停留在“侠”的初级阶段。到《功夫熊猫》对侠文化的体现有所深化。阿宝战胜太郎之后并没有对“神龙大侠”的荣誉特别在意,而只是与师傅同榻而眠,并且依旧“愚蠢”地将师傅的熟睡视为“死亡”。影片中师傅一句不经意的“蠢货”将阿宝大侠的形象完全解构,同时也将其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2. 美国文化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体现
在已经对中国文化有着较深刻研究,甚至在创作时采用中美合作方式的《功夫熊猫》中,电影无论在叙事上还是在审美上,依然是迎合西方对东方的想象的。以阿宝所拥有的神奇武功而言,这正是东方主义中的神秘性内容,而武林高手们对于武学秘籍的争夺、门派之间的迫害等,则是对东方主义中欲望性的强化。《功夫熊猫》作为商业电影的典范,其核心可以说还是美国文化。
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文化自信表达无处不在,无论是表现日常的都市类电影,还是天马行空的奇幻片,文化自信都是这些电影最普遍和浓重的底色之一。美国的国家成长历史、高科技支撑以及强大的文化产业是其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在《功夫熊猫3》中,这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俯拾皆是。首先,个体具有无限可能性。例如,《功夫熊猫3》中熊猫村众多熊猫虽然不会武功,但在阿宝的因材施教之下,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在对战翡翠僵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美喜欢舞弄彩带,而阿宝则将彩带换成了双截棍,美美同样舞得虎虎生风。个体具有无限可能还体现在熊猫村众人为解救阿宝而成功自学了气功。在天煞与阿宝在灵界的对决中,不会气功的阿宝完全处于下风,被铁链缠住的阿宝,眼看就要步乌龟大师的后尘,被天煞吸收气而成为一块玉佩。就在此时,以李山和平先生为代表的众人,学着乌龟大师画卷中的手法,尝试向阿宝传递出他们的气。在他们的意念牵引下,阿宝已经石化的身体上先后出现了两位父亲的金色掌纹,接着,众人的气源源不断地传递给阿宝,他也成功地化身神龙大侠。李山与平先生等人完全没有功夫基础,但一片诚心使他们完成了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这与美国文化中的自信是完全一致的。
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体现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集体主义强调人的相互依赖性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不是独立个体的重要意义。集体主义者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意识服从集体意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提倡实现个人的目标和愿望,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在《功夫熊猫》中,武林高手们为了和平谷白姓的安危团结一致,立誓打败全民公敌太郎尽管知道敌人武功高强,凶狠手辣,勇猛五将还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主动向太郎发起了进攻,集体主义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师傅发现神龙秘岌其实空无一物时,命令徒弟们立即护送白姓撤离和平谷,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对付太郎,从而为其他人争取更多逃命的时间。师傅明知自己不是太郎的对手,但为了大多数人的安全毅然决定牺牲自我,这举动显然也是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影响的结果。
阿宝虽然是最终打败太郎的英雄,但在他身上却反映出许多个人主义的特征。最初他听说太郎越狱要回和平谷复仇,而他作为神龙武士要去迎战时吓得拔腿就跑,认为那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但当他领悟到神龙秘岌的真谛在于相信自己之后,又重新建立起了信心,并最终挺身而出打败了太郎,在危难关头拯救了师傅,拯救了整个和平谷。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的永恒主题——个人英雄主义在阿宝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论释。
此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结合还体现在家庭方面。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问相互依赖程度较高,家庭为个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中国人往往把家庭摆在第一位。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孩子要服从长辈的安排和决定,并承担起照顾家人,为家族争光的责任。美国家庭则崇尚自我决策和自我依赖,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并在很大程度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阿宝从小就迷恋功夫,渴望成为个武林高手。但父亲却心期望他继承家族世代相传的面馆,当一名厨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子女父母之命不可违,因此阿宝最初并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几次要脱口而出,却又欲言又止。然而阿宝之后的言行却出乎意料,尽管知道父亲会伤心失望,阿宝还是鼓起勇气大声喊出“我爱功夫!”并离开家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一点恰恰符合个人主义所强调的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4. 《功夫熊猫》带来的启示
《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关键在它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再者,影片所传达出的为梦想奋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观点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和信念,自然能获得中西观众的共鸣。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任何种文化都难免要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我们应多主动去了解他国文化,取长补断,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取其精髓,从而保持中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将中国文化以全新的方式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