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体系研究
——以A校物流专业为例
2018-12-20郑雪清姚秋珍陈春鹏ZHENGXueqingYAOQiuzhenCHENChunpeng
郑雪清,姚秋珍,陈春鹏 ZHENG Xueqing,YAO Qiuzhen,CHEN Chunpeng
(1.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2.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民办本科高校是我国高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办学特色以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战略举措。A校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物流专业为该校管理学院下设的一个专业,目前专业全职专任教师7人,专业在校生约260人。近年来,A校物流专业“双创”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障碍。
1 “双创”教育概述
目前有关“双创”教育概念的阐述尚未统一,相关的提法还有“创新创业”教育、“三创”教育等。其中“三创”的三个“创”又有“创意、创新、创业”,“创新、创造、创业”,“创新、创业、创优”,“创意、创造、创业”等不同的说法。
无论是“双创”、创新创业,还是“三创”教育,提法虽不同,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根本在于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个性发展、以传授理论知识、培养知识蓄积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方式。“双创”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如下品质的学生:具备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将专业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善于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的魄力,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备有将解决方案落实到实处即创办事业的精神和能力[1-2]。
2 A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创”教育改革概况
2.1 校级层面推动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的政策举措
2.1.1 有关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激励政策
A校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创”教育改革,在教师升等、年度考核、奖金发放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措施,如表1所示。以2017年为例,全校教师参与教改人数稳定在30%以上,物流专业教师人均各参与课程教改1门,考改2门;物流专业有3名物流教师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顺利结项;有6名物流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不同类型、层级的学科和技能竞赛;有3名物流教师共发表了4篇的教学教育改革论文;有2名物流教师参与“双创”教育征文活动。
表1 校级层面有关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激励政策
2.1.2 有关学生参与教育改革的激励政策
给予参加学科和技能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免修通识选修课学分1~6分,并根据参赛级别、获奖级别给予500-6 000不等的奖励。物流专业学生参加泉州市物流方案设计大赛、全国物流仿真大赛、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并获奖;
另外,对入住学校创业园的学生创业项目,学校给予场地方面的免费。A校学生创业园自2015年11月开园,园区的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多样,先后有48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园区,9个项目累计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创新创业扶持资金34万元,2个项目获得融资共计115万元。以2017年为例,物流专业学生先后入驻的有校园100快递服务中心、小餐饮店等;1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并顺利结项。
2.2 院级层面推动专业开展“双创”教育的政策举措
2.2.1 闽台合作成立“三创精英班”
管理学院成立“三创精英班”,采用闽台合作办学的模式[3],该班主要由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专业中选拔出来的学生构成。学生除了需要修基础通识、跨专业课程外,还要修8~12门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如创新创业概论、创新管理、创意思考与训练、知识产权、专利写作、专利产品分析、专利培育、专利分析与商品化等[4]。主推专利申请、学科竞赛、创业训练项目成果。目前有15级、16级三创精英班,各约26人。物流专业每年级约85人,其中加入三创精英班的学生约4~5人。
管理学院每学年均有1~2名教师前往台湾高校学习“双创”教育,并招聘台湾籍教师来学院专兼职授课。其中,物流系目前有1位台籍教师,并有1位青年大陆教师有赴台学习双创教育的经历。
2.2.2 学院承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由A校主办,管理学院承办“电子商务三创”、“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校级赛事。承办方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学生参加竞赛,并选拔优秀队伍进入省赛。对于这2个赛事,物流系每年各约1~3支队伍参赛。
另外,管理学院不定期邀请一些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界人士前来开设讲座,要求学院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听讲。
2.2.3 绩效奖金分配与“双创”教育挂钩
A校将绩效奖金下发到各学院,授权学院对教师进行绩效评分、分等,按等级分配奖金。管理学院针对参加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教改论文发表、教改教材编写、指导学生竞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的教师给予绩效加分,各项加分10~70分不等。
2.3 物流系推动专业开展“双创”教育的政策举措
2.3.1 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写入培养计划
物流系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以2015级培养方案为例,设置有显性的“双创”教育类课程,主要为院级选修课,例如创意思考与训练、创新与创业概论、创业仿真模拟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企业登记注册等课程。除了显性创新创业类课程外,还设置能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实训类课程,例如ERP软件、物流系统仿真等。
2.3.2 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校内外学科技能竞赛
除了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外,物流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专业竞赛。以2017年为例,物流专业学生参加泉州市物流方案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2个奖项;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获得福建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2个奖项。
2.3.3 与企业界合作,共同培养“双创”人才
除了校内开设物流专业实训课程外,物流系也努力寻求与企业界的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百世快递、盛辉物流等公司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开展“双十一”、“双十二”等实践体验,寒暑假实习等。并有邀请邮政速递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经理等参加学生论文答辩的经历。
3 A校物流专业三创教育改革实施方面存在的障碍
3.1 “双创”教育系统性不强
首先,A校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尚缺乏创新创业的宣传机制、场所,“双创”教育文化建设落后,因此不足以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情感,也较难引起各专业教师对“双创”教育的重视,整体“双创”教育气氛不浓;其次,A校鼓励教考改革,但评判教考改革绩效优劣的标准是参与教改改革的课程数量,标准单一、片面;再是,学校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院教学管理单位,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单位、物流系等各单位均零散组织、管理、评定一些教育教学改革的项目,整体“双创”教育缺乏系统性、组织性;最后,物流专业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方式仍是学生选修若干创新创业课程、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若干校内外学科竞赛。因此系统性的能够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的“双创”教育的体系尚须构建。
3.2 “双创”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度较低
“三创精英班”对启发学生创意、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重点推广专利申请,而对于物流管理等管理类学生而言申请专利没有太大优势,因此学生仅能从身边日常寻求灵感,申请一些日用品改良的专利如伸缩蹲便器、万能衣架、带有背带装置的矿泉水包装等。因此,目前还较难在专利申请方面与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
物流专业有个别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活动,但大多是项目有较容易复制性,例如淘宝上卖鞋、开奶茶店等。少部分同学从事校园快递收发运作,但多为学生自行运营,系上教师指导的较少。创业园创业项目也未能引入专业课堂教学中来。总之学生创业项目与专业教学还不能相互融合。
3.3 专业实践比例不足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与公办院校相比,因为资金方面的限制,A校物流校内实践设施相对不足。物流系、市场营销系、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等管理学院各系共用一个150平米的机房,平时安排实验软件类课程上课,使用拥挤。若教师申请将理论课程的课内实践安排机房上课,则困难重重。机房内安装有物流类软件如供应链管理、多级库存、配送管理、牛鞭效应等软件,但因院系调整、师资变动频繁、实验室管理缺乏专业性等原因,这些软件的开课使用率较低。
3.4 “双创”教育激励机制有待改善
学院负责对本院教师进行绩效评分、分配奖金,但其对参加“双创”教育改革的教师侧重不够,因此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加分政策欠缺合理性,例如,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C类)、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次各加15分,而一次普通的文件例如教学大纲迟交一两天却要减5分、格式微小错误整改2次需减10分。其次,绩效奖金分配方面不合理,虽说绩效分数高则所分配的奖金高,但一个系内的绩效分数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一年的奖金只差几百上千元。因此,绩效奖金分配政策合理性有待提高。
工资福利等均与职称、学历挂钩,与绩效无关。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即可下发相应职称、学历的工资。因此副教授、教授、博士等工资较高、能力较强者不屑于参加“双创”教育改革。
学生激励机制方面,目前学生竞赛只有获奖了的才给予认定学分和奖励(其中C类竞赛没有奖励),这就严重打击了普通学生参赛积极性,参赛变成优秀学生的专属活动。
3.5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物流系大部分教师是有活力的年轻教师,在点燃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年轻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双创”教育的经验实践经验更是不足。在招聘师资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学历,科研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具有物流实践经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员来校授课的机会,造成了具有创业授课能力的教师缺乏。
另外,学校各院系各自为政,各自负责本院系“双创”教育,各院系之间缺乏师资共享与合作。而“双创”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高难度的教育,是需要各专业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才能共同推动才能完成。
4 A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创”教育体系的优化路径
4.1 显性“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分层次、模块化显性课程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将专利申请由“三创精英班”的教育重点调整为物流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一个方式,而非重点。另外,通过大三开设《创业计划》、《物流方案设计》等课程训练学生创新创业初级能力,并通过课程产生学生学习成果即创业计划、物流方案,最后选拔优秀方案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物流方案设计大赛,使全员而非仅优秀同学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显性“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如表2所示:
4.2 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与“双创”教育的融合
表2 显性“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除了开设显性“双创”课程外,还需在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双创”情感与能力。物流专业课堂教学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探讨、做中学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内实践比例,营造课堂轻松活跃的气氛。二是,引入本门课程相关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分析、作报告、答辩。三是引入一些企业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改革将传统教师到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企业界导师、教师与企业界导师之间的多项交流[5]。
4.3 融合“双创”教育的物流实践平台的构建
A校富有朝气、活力、创新精神的年轻老师居多,同时体制机制灵活,但资金紧缺。A校可扬长避短,尝试将创业孵化与教育和物流实验室建设、教学充分融合,以提高物流实验室利用率,并降低建设运作成本。可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类竞赛,筛选出适合学校实验室运营的创业项目。接着该项目进入物流实验室进行运营,对外提供服务创收的同时,还可就该项目为案例开展创业教育以及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仿真建模、仓库管理实训、市场营销、物流系统开发等物流专业实训课程。
4.4 融合“双创”教育的物流博物馆的构建
台湾三创教育灯塔大学远东科技大学,建有著名的三创教育场所即发明馆;台湾创业型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设有创艺工坊。无论是发明馆内上挂满了发明人名字的发明树,还是创业工坊内大量陈列着师生发明品的玻璃橱柜都时刻告诉师生发明是光荣的,都能时刻激励师生创新。A校建立融合“双创”教育的物流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A校具有体制机制灵活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因此应扬长避短,寻求外界企业合作融合共建”双创”教育的物流博物馆,例如可以与物流装备公司合作,博物馆内陈列公司的最新物流设施设备,在推广销售物流装备的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学习、操作、销售物流设施设备的实训机会。博物馆内除了设置物流设施设备展示区域外,还应当设置物流专业“双创”教育成果展示区以展示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创业竞赛、专利成果作品的奖状、奖杯、照片等。
4.5 “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成立创业学教研室,引入具有企业界工作、创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对内带领指导各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各专业合作进一步加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各专业“双创”教育参与度进行绩效评定;对外维持与企业界、政府、其他高校的联系,寻求合作资源。从而充分打破各单位各自开展“双创”教育活动而出现的零散、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不能共享的局面。另外,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等方式,提高校内原有教师的“双创”教育的能力。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创业企划等基础知识、创业精神培养等由原有年轻教师授课即可,而创业高阶能力课程,创业项目指导等由新聘的高水平教师负责。
4.6 “双创”教育激励机制的改善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课堂。首先,除了期刊外,政府需要引导社会创设一种能够评价、发表教师优秀“双创”教育教案、典型教学设计、视频的平台,并给予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其次,在专业评估的过程中,除了考核教师科研能力外,还需考核教师发表“双创”教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发表能够共享优秀教学案例、典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专业评估中加入优秀教学设计考核的指标,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
为避免高职称、高能力的教师绩效不如助教的现象发生,需要改变工资机制。例如,明确各职称对应的岗位工作要求,未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其工资参照低层级职称工资下发。为提高师生参与学科技能竞赛的积极性,需根据针对未获奖但参赛表现积极、努力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