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和指标体系的探析

2018-12-19罗谦心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城乡评价

摘 要: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民众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且享受机会均等;二是不同地区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基本相同;三是尊重民众的选择和偏好,民众具有自由选择权。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社会稳定

早在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建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应该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公平分配,为民众提供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如此,才能避免因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二)缩小城乡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以城乡一体化为例,指的是将城市、乡镇有机结合,两者互为资源和市场,通过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促使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均衡发展。

(三)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以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例,指出新农村建设必要从以下五点入手:(1)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2)通过就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5)创新机制体制,优化乡村治理结构。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就

第一,建成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截止2010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可见城乡义务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第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随着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资金的增长,新农合开展县数、参加新农合人数、人均筹资数额、补偿受益人次均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巨大进展。

第三,社保体系开始建立。经目前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维护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也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总量小。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滞后,难以保障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公共服务权益,在服务效率、管理运行、激励机制上均存在不足之处。

第二,财政投入分布不均。一方面是城乡分布不均;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分布不均,缺少统一的、明确的标准。

第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个方面。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方法

(一)明确评价对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评价对象是当地涉农政府和乡镇社区。

(二)目标管理

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要求加强统筹管理,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要求树立均衡发展理念,政府应该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确保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规划紧密衔接;(2)建立科学完善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落实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责权利,实施责任人负责制度;(3)制定考核标准,从公共服务部门、个人两个方面入手,制定考核标准。目标评价体系见图1。

(三)过程管理

针对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过程进行管理,就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评价是否有完善的供给机制。一个完整的供给体系,要求覆盖所有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组织构架、组织指责、组织分工、衔接配合机制、保障机制等,为人力、财力、基础设施、政策制度提供保障;(2)评价管理机制是否科学。简单来看,管理机制就是在公共服务期间,对服务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进行分工安排,确定管理主体、监督主体、评估主体;(3)评价发展机制的基础,除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外,还应该增加投入渠道,采用多元化的监督模式。目前政府是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唯一供给主体,要想形成多元主体,健全发展机制,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看参与共创机制是否完整,应该在国有企业、民间投资主体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二是看治理机构是否顺利运行,能对各个参与主体的关系进行协调;三是看有无自我创新机制,随着市场发展、财税体制变革,只有增强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过程评价体系见图2。

(四)结果管理

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结果管理,也就是绩效管理,主要解决“干得怎样”问题。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工作效率。通过评价工作效率,能了解政府部门有无完成公共服务任务,包括服务标准、服务数量两个方面,一般采用客观评价法;(2)服务效果。人民是公共服务的受众,也是评估服务效果的主体。公众满意度,是评价服务效果的导向,一般采用主观评级法,例如问卷调查。具体到评价项目,一是办事体验,即政府和民众的互动中,感受到的服务态度、效率、水平等;二是个人感受,例如交通运行状态、医疗教育水平、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等;三是社会评议,指的是其他地区民众、社会各界,对本地区公共服务的感受和体验;(3)制度效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从理念、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能力,一般采用专家评分模式。具体到评价内容上,一是基层领导的价值理念,即对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认识情况;二是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纵向比较,了解增长速度和变化;三是明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有没有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能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发展工作既取得了成就,也存在问题,应该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说,要遵循服务导向、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定性定量、独立可行、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简介:罗谦心,女,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学位,中共肥东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城乡评价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