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平台建设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2018-12-19郝晓南
摘 要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互联网+”與网络募捐的结合,让人们可以通过滑动一下手机,或是捐款或是捐物,或是一次转发让人们的爱心传递。尽管有诸多便利,但是现阶段网络募捐高速的发展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捐赠者的善款是否落在受助者的手中,以及资金的流通过程中的透明度和余额的使用都成了我们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这里谈一下网络募捐中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对现阶段中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到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网络募捐 透明度 募捐主体 余额流向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10086054)。
作者简介:郝晓南,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321
一、问题提出
现如今随着现阶段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慈善事件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现如今众所周知的慈善事业中,既有腾讯“9-9公益日”引爆“互联网+公益”此类席卷网络的新型网络募捐公益活动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但是还存在这像壹基金等一个又一个的被人民诟病或被人们质疑。在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如“知乎童谣”诈捐案和“犬口救童”等都反映出现阶段的网络募捐的公信力不足和监管核查不严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慈善事业在网络上规范化有强烈的呼声。2016年慈善法出台,填补了我国慈善活动的空白,但其条文中对于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募捐认定以及如何实施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实践中网络募捐中在主体是否适格,以及网络募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所依据。
二、对网络募捐和网络募捐平台的理解
(一)网络募捐定位
网络募捐是实时通信工具和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催生的募捐的形式,网络募捐在网络全球化的趋势和慈善的事业高速发展下不断的发展,成为现代慈善募捐事业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网络募捐”顾名思义,是“网络”和“募捐”结合的产物,通过“网络”的这个虚拟平台来达到最终“募捐”的效果。
一般概念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范围比较广,以此来包含尽可能多的东西,狭义的范围较精准,以此在真正操作的时候便于人们研究。网络募捐同样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网络募捐的广义的概念,指在募捐过程中,在募捐的双方和平台这几者之中,募捐的主体不管为群体或是个人,也不因募捐的原因和目的的不同,也不因接受募捐的人为个体或群体,同时不管在募捐过程中信息公布、募捐款汇总、受助者何时受到救助、信息透明度和财务的公示。其中一项中间环节只要涉及到互联网渠道,则均归于网络募捐的范畴。网络募捐狭义上的概念,主要围绕募捐信息的发出和善款的汇总二者为经由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进行,即个人或者组织给予慈善法上的扶助或者救助目的,以网络为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对特定人群或不特定人群进行劝募,网络平台通过整合捐助者的善款和物资在通过网络的平台来给需要善款的人。网络募捐整体上由发起人、捐助者、网络平台、接受捐助者四部分组成。我们所讨论的平台建设的不完善在狭义的网络募捐的基础之讨论。
(二)网络募捐平台
“互联网+”与慈善事业的实际结合有了网络募捐,因为“自媒体时代”对公益事业的影响,可将网络募捐平台的定义概括为:基于“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网络募捐载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募捐往往是指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部署募捐,而网络募捐则是在现实存在的发布慈善募捐信息或资金募集送两个环节中有一个或者两个不是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可以推进我国网络募捐平台的建设或者补充我国网络募捐平台存在的问题。该平台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信息的发布渠道,另一方面指的是募捐款的流通渠道。
三、现阶段我国网络募捐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募捐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网络募捐活动,通过对社会力量整合在把汇集在一块的力量注入到分散的需要救助的人身上,为受助者和捐助者搭建起来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诸多救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网络募捐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网络募捐是“网络”和“募捐”的结合而同时又和虚拟的平台相结合,三者的结合让网络募捐平台拥有更多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问题是这三者之间的交集,这些漏洞不能确定具体该划分到哪一部分或是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这些漏洞在募捐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多权责不明确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1.平台网络募捐本身公信力存在不足
微公益平台通过由具有影响力的人做推广,亦或是通过在当前的网络平台自身优势,进行有效的认证,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其公信力,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受其自身性质影响,由于当前的人力不足因素、流动资金短缺以及精力有限等因素使得网络平台运营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在募捐平台过程中对所有的信息均进行审核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现行网络中P图的技术强大,能制作出因病所需的诊断书,记者同患者的采访记录,由于虚假信息的存在,对当前的现实与网络监管带来难度。而慈善事业是以自愿和信任为基础建立的事业,慈善机构能否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是慈善事业成败的关键。
2.余额的流向
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的汶川地震时期,其产生的爱心捐款也存在余款使用与取向不明的情况,例如,在总数652亿爱心捐款中,仅有151亿元明确进行明细公布,其约占总数的23.2%,而剩余的76.8%约为500亿元的资金流向不明,并且并未在资料中进行公开。余款的使用,将成为一个极大的考验。
在现阶段根据我国的慈善中的案例来看,在面临自然灾害和个人求助中,网友的力量总是很充裕的,求助者实际得到的捐助往往高于求助者实际需要的金额。如此一来捐助的过程中受助者一旦所得善款超过实际的需求,将直接导致剩余的尾款出现使用与处理问题,受此影响,如果其捐款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未能进行明确的资金使用公布,那么实际的募捐数额越多,公众对于当前的善款流向越担心,并对其实际的流向进行质疑,而募捐机构承受的压力与风险也逐渐增大。
3.诈捐
在现阶段网络募捐的发展不完善,同时“网络”和“募捐”的结合让网络和一些负面的特性融入到网络募捐中来,如由于网络实质上是一个虚拟的平台,给在网络上进行欺诈的人打开方便之门,犯罪的成本降低,而法律上对于诈捐定罪没有直接的法律规定,同时在量刑方面也有值得考量的地方,造成了网络募捐迟迟得不到解决。
2015年10月,被媒体曝光的安徽利辛的“犬口救童”女子,在一周内收到70余万元捐款,但不久被揭发被咬的事实,伤人的狗其实是在自家养狗场被咬伤,其男友承认为获捐款编造救人情节。诸如此类的案件还有很多很多。而很多诈捐人在庭审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违法,认为在网络上编造虚假信息并非违法行为,而在法律的源头上对其进行限制则存在必要,进而通过平台上的规范化来解决。
(二)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公信力问题
慈善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慈善机构能否取得公众的信任,而究其根源在于现阶段微公益平台的公信力不足和缺乏透明度有关。第一点,成熟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是慈善事业最应该具备的,这是慈善事业发展良性化的开端。但从目前发展起来的网络募捐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如审核与公开仍然做得不够完善,故此财务制度与资金利用率问题如何能够解决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而且现阶段我们的网络募捐平台暂时匮乏相应监管机制,极易导致其内部滋生腐败。故此提高公信力,建立资质评估和信用资格认证制度是当前微公益平台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关系到日后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
除了建立资质评估和信用资格认证制度外,通过我国现阶段的网络募捐的问题中暴露出来的制度上的问题和对比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网络募捐现阶段取得成效以及其在网络募捐制定的制度以及规定的方式来看公信力的长久存在尤为重要,而其保障公信力和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有关。如在英國,慈善组织的运营工作接受政府制定的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从而使得捐赠人的知情权和公众监督的权利得到保护。信息披露使保障人的初衷得以实现,同时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披露制度,使网络募捐的慈善款项收入和使用公开化,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慈善监管奠定了制度基础。
对于慈善款项的透明化可由募捐者自己或委托第三方分时段公布善款的详细信息,相关实行救助的部门组织者定期跟踪回访。而其实在“互联网+公益”下,可依托于技术的革新来实现。
2.余额的使用问题
在现实中求助者通过募捐得到的捐款往往高于实际需要的,或者因为求助者死亡,这笔捐助款就不能实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阶段法律原则上予以确定的是:所有慈善公益事业的善款尾款,除必要的恢复健康的费用或者丧葬费用之外,一律归还平台上缴国家专项基金,以期用于同类公益事业。如此看来国家将大家实际捐助的金额重新进行了汇总有用于公共慈善事业保护了捐助者的利益。
但在现实中,人们最初的愿望是帮助限定的人或者是因某一类疾病所带来的人群,而非是所有的慈善事业,国家统一对捐助者捐助的善款进行统一的调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捐助者的意愿,损害了捐助者的利益。笔者认为国家可以成立一个专属基金账户,由国家指定机关或者第三方机构对经由网络募捐产生的善款之尾款进行统一整合与利用,等同期遇到相同的法益受损之时给予善款,使其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可以建立通道让捐助者看到自己善款的流向,让捐助者感受到自己的善款真正帮助到需要的人。同时在法律上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于捐款人的善款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意余额用于公共事业等慈善的事业,目的在于使人们的善款帮助到全体大众;另一种是善款仅用于此种类型的慈善事业。现阶段对于仅仅只为其具体一个人的善款的余额定性认定为第一类慈善善款,以此减少对于现阶段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余额被监管者盗用或者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保护捐款人的利益。
四、结语
根据上述讨论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考虑到可以解决的方式,说明网络募捐的目的,即不是为了让人们去对网络募捐设置太多的门槛,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规范网络募捐,让捐助者奉献自己的爱心,最大程度上到达求助者手中。
现阶段存在的公信力和余额流向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募捐目的的实现,本文通过在网络募捐中的公信力和余额两方面进行说明问题的成因和学理上的分析明确了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募捐中存在的挑战,相信通过我们国家在平台建设和宏观层面上的掌握,以此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应对未来要面对的在此方面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袁少杰.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缺位与完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张作为.网络慈善募捐模式构建与实施.学术争鸣.20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全文内容.http://www.cnrencai.com/zengche/270552.html20 18-09-20.
[4]张晓光.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