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闪卡记忆类软件 提高中小学生记忆效率
2018-12-19杨涛
杨涛
摘要:很多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与复习缺乏科学的方法,在何时间复习、复习多少次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本文对闪卡(flashcard)记忆法的发展、理论基础、软件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期望为利用闪卡记忆法学习的广大师生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记忆的效率。
关键词:闪卡;主动回忆测试;间隔重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3-0072-03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中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与复习缺乏科学的方法。他们习惯于对照教师下发的讲义或者书本上划出的重点进行背诵,背诵后,常出现明明感觉已经全部掌握,考试时候却又想不起来的情况。虽然根据过往经验,学生知道不断复习才能记牢知识,但在何时需要进行复习、复习多少次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造成花大力气记住的内容,很快又遗忘掉。本文对闪卡(flashcard)记忆法的发展、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期望为利用此方法学习的广大师生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记忆效率。
发展历程
闪卡(flashcard)又称为抽认卡,最初是在纸质卡片的一边写上问题,在另一边写上答案。使用者查看卡片正面的问题,回忆正确的答案,然后与背面的答案进行核对。不断地重复此过程,直到记住所有答案为止。
德国心理学家莱特纳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了“莱特纳系统”,对如何使用闪卡进行复习提出了系统的方法。系统里面设计了一个分隔为5个大小不同格子的卡片箱,卡片最先放在左边的格子里面,复习时如果回答正确,卡片就移到下一个格子,回答错误的卡片重新放回最左边的格子。对于何时复习卡片,莱特纳指出,只有当“某一格子没有空间的时候”才需要复习,并且只需复习到“能空出一指宽的空间”即可。当复习最右边格子里的卡片时,回答正确的卡片将被移出卡片箱,表示这些卡片已经记住,不再需要复习。“莱特纳系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复习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何时复习、复习多少次的问题,但也应该看到,“莱特纳系统”无法提供再次复习的确切日期,也不能很好地应对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出现了以SuperMemo为代表的闪卡类软件。SuperMemo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特性,能有效管理大量卡片,支持在卡片内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SuperMemo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更精细的复习算法,能根据用户在卡片上的表现,科学地分配卡片的复习间隔。SuperMemo公开的算法影响了Anki等一大批同类软件,促进了整个闪卡类软件的发展。近些年,这些软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继推出了移动端的APP,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时间,得到更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在闪卡记忆类软件发展过程中,主动回忆测试(Active Recall Testing)与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是两种被广泛应用的理论,了解它们的原理有助于更好地使用这类软件。
1.主动回忆测试理论
长久以来,人们把测试看作是对知识掌握水平的检测,习惯于遵循“学习—复习—测试”这样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反复浏览、默读等方式复习学习材料,但却很少主动进行自我测试。因为问题与答案一起出现,学习者在重复阅读教科书和笔记的过程中,容易获得已经完全掌握的错觉。主动回忆测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并试图回忆答案。研究表明,主动回忆在构建长期记忆方面比简单重复更有效。
2.间隔重复理论
早在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即发现不同的记忆方式对记忆结果有着明显不同的影响。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间隔学习要优于集中学习。对于同样长度的识记材料,集中学习所需要的重复次数是68次,而间隔学习只需要7次即达到了同样的学习目标。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有许多关于利用间隔重复来改善学习的建议,“莱特纳系统”就是其中一种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法。最大的发展来自SuperMemo这款软件,软件作者提出更科学精细的算法,通过用户在一张卡片上的表现决定下次复习这张卡片的时间。SuperMemo最新的算法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会根据一张卡片上的表现,决定下次复习这张及类似卡片的时间。
闪卡类软件使用流程
笔者以Anki为例简要介绍闪卡类软件使用流程。Anki是一款知名的闪卡类软件,可以在PC、Ios、Android等多个平台使用,并提供了数量众多的插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快速灵活地构建卡片。
1.创建记忆库并添加卡片
记忆库相当于卡片盒,构建完记忆库后,才能添加卡片。Anki的移动端APP在添加卡片方面只提供了比较简单的功能,并且不支持插件,所以建议先利用PC端的软件来进行卡片的添加,再利用同步功能在移动端使用。在电脑上打开Anki后,选择“创建记忆库”,输入名称后即可完成创建。
选择新建的记忆库,点击上方的“添加”按钮会弹出添加卡片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正面”文本框中输入卡片正面内容,“反面”文本框输入反面内容,点击“添加”即可完成一张卡片的构建(如图1)。重复此步骤即可添加其他卡片。
2.记忆库学习
在卡片添加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记忆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到界面的三个不同颜色的数字,最左边蓝色的数字表示從未学习过的卡片,中间红色的数字表示正在学习的卡片,最右边的卡片表示已学习完待复习的卡片,三个数字之和就是当天要查看的卡片数。
在查看一张卡片时,会先显示正面的问题,点击“答案”可查看卡片背面内容。卡片下方有三或四个评级按钮(取决于卡片是处于“学习”中还是“复习”中)。Anki根据用户对卡片的自我评级,利用特定算法决定卡片下次显示的时间间隔(如上页图2)。
闪卡类软件使用建议
1.灵活选择使用形式
使用纸质卡片还是使用闪卡软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掌握的内容确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先从使用纸质卡片开始,侧重卡片内容的制作指导。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使用者,可以推荐其使用“莱特纳系统”,学习利用“间隔重复”的方式进行复习。对于需要长期复习、需要制作大量卡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闪卡类软件进行记忆,但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宜让学生在软件功能方面花太多时间。
2.合理规划卡片内容
要指导学生在制作卡片前,先对要记忆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重点和难点,不能将复习材料简单地复制到软件里。无论是卡片正面的问题,还是背面的答案,都应遵循简单的方式来描述。例如,用于单词记忆时,一张卡片正面就应只写一个单词,而如果问题的答案很长,要考虑拆分为多个小问题。根据学科的特点与问题种类,制作卡片时注意采用不同的策略,如在復习地理知识时添加位置图片,在复习数学公式时添加相应的图形等。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使用闪卡类软件提供的功能提高制作效率,如Anki等软件提供了“填空题”的功能,在特定的文字上做上标记,软件会自动“挖空”并拆分为多个卡片。
3.综合利用多种方法
闪卡记忆法充分利用了“主动回忆测试”理论和“间隔重复”理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了便于记忆,闪卡记忆法倾向于将大块的知识拆成许多小知识点,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习者失去对知识总体结构的掌握。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闪卡记忆法时,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法从总体上掌握知识内在的结构,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总结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这个通知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使用闪卡类记忆软件能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复习,能大幅提高学生记忆效率,从而有效缩短学生学习时间,避免用眼过度,有助于近视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s3285/201808/t20180830_346672.html.
[2]Anki manual[EB/OL].https://apps.ankiweb.net/docs/manual.html.
[3]Active recall[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tive_recall.
[4]赫尔曼·艾宾浩斯[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B%E5%B0%94%E6%9B%BC%C2%B7%E8%89%BE%E5%AE%BE%E6%B5%A9%E6%96%AF/6555472?fr=aladdin.
[5]莱特纳.学习这回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