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困难吓到你,记得站到它面前去

2018-12-19韩大爷的杂货铺

意林绘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抵触情绪数学老师黑板

韩大爷的杂货铺

青山说:你是否也曾疑惑,为什么读书那么心累?为什么看到数学题就头痛?为什么那么抗拒自己读不好的学科?作者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并且找到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读中学的时候,我有一阶段寄宿在数学老师家里。我的数学成绩中等偏上,但相较于其他科目,明显是短板。享受不到由擅长带来的掌控感,又屡屡得不到正反馈,导致我对数学兴致寥寥,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也就越来越惨不忍睹。

把我从这个恶性循环里拽出来的,是数学老师。他并没用什么奇特方法,也不曾鞭策我挑灯夜战;只是在茶余饭后,将下巴往家中小黑板的方向摆一摆,并以轻松的口吻对我说:来呗,看两道题呗。

顺着方向望去,题目早已抄在黑板上。他并不要求我上去写,只需坐在原位与他谈谈自己对这两道题的想法,一道题说个三五句即可,全程下来用不上十分钟。日复一日,一日两道题,一个学期过去,我的数学成绩上升到学年第一。

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這段经历,都会由衷地感慨数学老师的高妙。他从未跟我讲过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黑板上的题也都是从教科书上抄来的,但他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我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每天听到他的一声唤:来呗,看两道题呗。我都丝毫没有抵触情绪——不用去拿书,也说好了是看看就行,那就看呗。两道题又不多,看完以后又不用写,只需说说自己的思路想法,那就说呗。再没有努力前的踌躇满志和相伴之而生的沉重感与抵触情绪,毕竟我需要做的,只是——看两道题而已。

过程中不觉什么奇特,事后对比一番才发现老师帮我摘掉了很多东西。看见书就头痛的条件反射没有了。翻书时心想“要学数学了”的沉重感也没有了。他直插本质,甩掉了整个“努力流水线”上的大半环节,将所有过程简化为“看两道题——思考一下——日积月累,取得好成绩”的公式,在这个公式里,我连生发反感的缝隙都没有,甚至从未觉察到自己在努力。

自那以后,数学这科再也没困扰过我,且养成个习惯:不对自己说“我要学数学了”,只常常跟自己讲:来,咱们看两道题。

仪式感是个好东西,但放在努力这件事上,会蚕食掉人的行动力,因为它会不断地提醒你:自己即将努力了,即将遭罪了,自己在用力,在受苦。它在你对困难的想象中注射进很多虚高的成分,让你还未出发,便顿感心疲。而缩短与困难的心理距离,相当于把百米赛跑前不必要的两百米助跑行为给扔掉了,它让你觉得一切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直接跑就行,越走越顺畅,就像靠惯性。

常有读者说:工作以后才发现阅读的重要性,但青春不再,想读都读不进去了。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同样是压缩你跟书之间的心理距离。

我们很多人喜欢将书“供养”起来,摆在高高的架子上,偶尔哪天想做一回“文化人”了,煞有介事地取下一册,从序言开始读,啃了三五页,叹一声“这文化人也太累了”,然后把书放回去,进而要么对书,要么对自己,嫌弃如一。如果你去看看那些真正将阅读内化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对书远没有如此“敬重”“虔诚”,往往是家里东一本,西一本,桌面摊一本,床头放两本,随手可摘,随处可取。

比形式上更奏效的,是心理:那些养成习惯的人,在内心只把阅读当作一种与优秀朋友畅聊一番的机会。所以根本不拘泥于形式,今天和叔本华聊聊,聊到某个话题有疑惑,明天拿着这话题再去找尼采说两句。

所谓克服困难,提高行动力,其实有一项常被我们忽视的工作需要重视起来,即修改对自己下的指令。人的说话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思考方式,所有人都知道要提升,要进步,要努力,关键在于:你如何把这些指令,下达给自己。你对自己说:我数学差,我要学数学。就不如说:来,看两道题。

猜你喜欢

抵触情绪数学老师黑板
擦黑板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眼见为真:教师易过度相信的观点
迟到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