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常识
2018-12-19吕传柱,鲁翔
吕传柱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
鲁 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
心脏,生命动力之源,一刻不歇地推动血液在全身流动。一旦心脏跳动异常而导致泵血功能丧失(通常我们称为心跳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没有反应),60秒钟就呼吸停止,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超过10分钟被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成人心跳骤停的发生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中国有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超过54万人会出现心跳骤停,相当于大约每1分钟就有人因为心跳骤停而突然倒下。在发达国家,心跳骤停患者的总体抢救成功率大约为5-10%,个别先进的地方甚至超过50%,而在我国却不到1%。心跳骤停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杀手,而这一问题也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变得更加突出。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实:当有人突然倒下,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立即识别并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和电除颤)是成功救命的关键。而要彻底解决心跳骤停带来的各种危害,注重预防、健康生活和全民动员才是我国的根本策略。故此,为推动我国公众心肺复苏科学和技术的普及推广,帮助公众掌握应对心跳骤停的防治方法,倡导健康生活、科学防治的大急救理念,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及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团和中国心肺复苏科学普及团等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写委员会特颁布《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以期为我国公众心肺复苏的健康教育和普及培训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
由于心脏停搏的发生具有起病骤急、进展飞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公众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预先识别倒地患者是否发生心跳骤停的关键点主要是“三停”,即意识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1.意识停止:面对突然倒地或不动的患者,首先要判断的就是患者的意识状态,一般常用的方法为用力拍打呼叫患者是否有反应。2.呼吸停止:如果患者意识停止,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一般常用的方法为用手指置于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气流,及侧头平视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变化。3.心跳停止:心跳停止是心跳骤停发生最为重要的一点,判断是否有心跳一般常用的方法为一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其余手指弯曲,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位置),旁开两指的凹陷处,判断时间6-10s,用指腹感受是否有搏动。心跳骤停发生突然,病情险恶,需要及早识别并启动应急反应体系。心跳骤停一旦发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突发的意识丧失(也就是失去反应)。患者可以表现为突然无原因的跌倒且呼之不应。继而没有循环(心跳)的征象,例如讲话、发声、肢体活动以及脉搏消失等。最后病人出现呼吸异常,呼吸停止或出现濒死叹气样呼吸,也就是长时间间隔的用力抽泣样呼吸。通常,我们发现一个人突然跌倒或没有反应,我们便会用力拍打他或他的双肩,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如果患者还是没有反应,且呼吸停止(胸廓没有起伏)或异常超过5秒钟,我们就可以认定为心跳骤停,就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开始心肺复苏。有时患者可以表现为无意识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瘫软,这也是心跳骤停。与癫痫发作(俗称羊角风)不同,患者不会出现全身肌肉的僵硬、强直,而且抽搐停止后患者可不会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启动急救系统就是指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中国大陆全境是“120”,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999”。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该首先讲明事发现场的确切地址,伤患者和现场抢救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挂断急救电话,必要时应在调度员指引下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或其它急救措施,保持与调度员的沟通直至对方要求挂断。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App求救并启动社会急救应急力量正逐渐成为可能和现实,公民应该主动关注并积极参与身边或社区的可靠的应急救援相关机制(成为合格的急救志愿者或使用该急救模式),能够缩短有效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的几率。
心跳骤停预警重视“三痛”
各种意外、毒物接触、过劳激动等都可能是导致心跳骤停的发生。对于我们每个人、各年龄段都有出现猝死的风险和可能。我们无法预知心跳骤停何时发生,但某些心跳骤停发生前会给我们一些信号,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首部《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发布会现场合影
1.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就包括了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这一疾病症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被忽视,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的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不同的年龄段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不尽相同,小儿防意外,青少年防疾病,中壮年防劳累,老年人防慢病。小儿和儿童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产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多是意外(溺水、伤害等)和窒息(气道异物、呕吐等),作为孩童的家长应该主动积极预防。青少年心跳骤停多是心肌炎引起,他们中很多患者是在感冒后的1周内仍然参加过量运动。
因此,青少年应该慎防心肌炎。中、壮年则应该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而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因此,对老年人应该防控慢性病。
心跳骤停救治突出“三法”
诞生于1960年的现代CPR,在其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发展,至今需要公众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压CPR、腹部提压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压CPR操作方法位于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2.腹部提压CPR是基于胸外按压CPR使用禁忌症而诞生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避免按压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复苏方法。其操作方法为施救者采用由北京德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发转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双手紧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的提压手柄将提压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压板上方的三角形顶角放在肋缘和剑突下方,负压装置的开口与被救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快速启动负压装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贴合。施救者于患者侧方通过提压手柄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按压与提拉的时间比为1∶1,向下按压时垂直用力,勿左右摆动,提拉时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压力度控制在50kg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kg左右。
3.海姆立克急救法是能够为气道阻塞(食物嵌顿或窒息)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有效方法。其操作方法为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蹬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大多数成人心跳骤停的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通过传统的心肺复苏流程和策略可以获救,而部分特殊情况则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因采取不同的复苏策略,随机应变。婴儿和儿童的心跳骤停多是呼吸原因引起,心肺复苏时一定要联合人工呼吸。同样,窒息造成的心跳骤停,人工呼吸至关重要。例如溺水后的心跳骤停,患者离水后要立即给予连续五次的人工呼吸,之后马上进行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进行复苏。电击伤(雷电或触电)引发的心跳骤停、低体温和年轻的心跳骤停患者应该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抢救的时间。亚洲人种的老年人体型偏瘦小,胸外按压时应适当调浅按压深度(5厘米左右),避免造成过度损伤。
心跳骤停技术掌握“三器”
心肺复苏的成功有时需要特殊装备的协助,适合于公众使用的心肺复苏装备主要有“三器”,即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器、口咽通气器。
1.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心室纤颤,电除颤是救治心室纤颤最为有效的方法。AED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如果施救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CPR,并尽快使用AED。
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通过使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腹内压力,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对于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的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依然很低,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使老年人几乎无例外地出现胸肋骨骨折,严重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胸路不通走腹路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就派上了用场。
3.口咽通气器适用于①意识不清的患者因呕吐反射减弱或腹部肌肉松弛引起的气道梗阻;②头后仰,抬下颏或抬下颁法等其他方式开放气道无效时;③经口插管者放置口咽通气管,作为牙垫的作用,可防止患者咬气管导管;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更易更快吸出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诚然,我们在救人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例如唾液、血液、呕吐物、尿液等)可能会感染传染性疾病(例如艾滋病、肝炎、梅毒等)。因此,建议施救者在实施急救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处理伤口时应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带阻隔装置的呼吸面膜、便携式面罩、手套、防护目镜等)。这些装备一般可在AED包装、急救箱/包(站)获得,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些方便携带(钥匙扣等)的防护装备。当然,急救后及时使用消毒液或肥皂洗手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心跳骤停防控牢记“三步”
为了避免心跳骤停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心跳骤停这一世界难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不良的健康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大众应该主动做到“一戒、二控、三调”。一戒,戒烟;二控,控体重、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
心跳骤停公益完善“三表”
人的生命发生危急时,经过积极救治没能成功,或经过一系列生命支持也无生还可能而注定即将死亡;那么在死亡之后适当的时间内把尚有足够活力的器官(心脏)“嫁接到”其他人的身上,则死亡者的生命将会借助别人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续。生命的“延续”可以通过填写“三表”,即遗体捐献表、器官捐赠表、慈善捐报表。
1.遗体捐献一般是捐献者遗体捐给医疗单位或者医学院校进行科研教学之用。凡在本省居住、无偿的志愿捐献遗体者,可直接到登记接受站登记填写遗体捐献表,也可与省红十字会联系,由省红十字会介绍到就近的登记接受站办理登记,也可要求上门登记。
2.器官捐献是把具有良好功能的器官完整保存下来治病救人,挽救他人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器官捐献者可以或者通过家属联系红十字会或者登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行相关手续的填报。
3.心肺复苏的普及需要公益慈善的参与,公众捐赠钱财器具一定要通过正规机构进行捐赠,中国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专门就支持发展中国心肺复苏事业成立了一支心肺复苏全民普及公益基金,希望公众可以力所能及地献出爱心参与到拯救生命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