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特色心肺复苏培训新篇章
2018-12-19崔江红
王立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 原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主任
面对《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等国际上关于心肺复苏的指南逐渐遇到的困境和挑战,单纯的循证医学科学基础和未能显著改变心搏骤停患者总体存活率的现实,让许多的国家及地区的学术团体开始思考心肺复苏的未来发展。中国“本土”专家学者在反思我国一味“拿来主义”而步履蹒跚的CPR之路的同时,也正勇于探索“洋”指南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症结和问题,尝试提出应对心搏骤停这一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医疗卫生的具体实际,借鉴了国际上最新的CPR理念和科学,以智慧的东方哲学为主要的思考方式,组织编写并颁布了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CPR指南——《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至此,开启了中国心肺复苏培训的序幕。
如期开展的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导师班这一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已成功举办21期,每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都是对《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这三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实践和升华,展现出了中国智慧、中国智造、中国智能的中国特色。
特色之一:开设《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解析、《中国CPR“三立”工程》解难等“三解”模块,让学员充分认清中国心肺复苏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色之二:开设心搏骤停前期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模块,通过强化心搏骤停前期血运重建术预防、高危心电图预识、血流动力学预警,让学员充分认识中国心肺复苏生命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的可行性;特色之三:开设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模块,通过强化心搏骤停中期高质量的CPR标准化技能、腹部提压CPR多元化技术、特殊人群CPR个体化技艺,让学员充分认知中国心肺复苏“送人以鱼,更送人以渔”的战略战术;特色之四:开设心搏骤停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模块,通过强化心搏骤停后期低温调控复生方案、呼吸支持超生方策、移植伦理延生方要,让学员充分认准中国心肺复苏救死扶伤、生生不息的精要;特色之五:开设心搏骤停全期的时间、空间、世间“三间”维度模块,通过强化时间、空间、世间维度的心肺复苏思维实训,让学员充分认定中国心肺复苏“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精准之道。实现由“生存链”到“生存环”、救“一人”到“三人”、救“一命”到“九命”的时代跨越,充分体现通过个体、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融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建立个体、群体、全体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心肺复苏”体系,籍以把好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
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导师班本着传播心肺复苏科学理论与实践、科技创新与转化、科普精准与惠民的“三科”宗旨,按照《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参照《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遵照区域开展心肺复苏差异化状况的“三照”标准,制定规范培训教材、审定高级培训导师、核定基础培训对象的“三定”方案,切实完成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导师教育培训全员覆盖,籍以提升广大急救工作者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准,提高民众心脏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与生存率。目前,中国有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超过54万人会出现心脏性猝死,然而目前我国心搏骤停患者出院神经功能完好率低于1%,远低于发达国家,故培养专业的心肺复苏技术人才迫在眉睫;而鉴于大于80%的心搏骤停患者发生在院外,使其第一目击者转变成为能够采取行动的第一反应者,故培养公众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法是切实必要的。对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以及《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依旧联系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直面中国问题,针对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开设以《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总纲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导师班系列课程,凸显新时代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CPR 培训的“三培”方针(培育健全的体系、培植科学的准则、培养健康的文化)、“三训”方案(训练专业的技能、训练多维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技法)、“三者”方向(成果转化运用者、精准普及传播者、理论创新引领者),为满足民众起死回生之需求,谱写中国特色心肺复苏培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