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咳嗽可以“清扫”肺部 可以防雾霾

2018-12-19陈建荣

养生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肺脏颗粒物

流传度:50000000+

肺是人体最易积存毒素的器官之一。

自然界中的粉尘、金属微粒及废气中的毒性物质,通过呼吸侵入肺脏,对肺脏造成损伤,又自肺脏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而“株连”全身。此时,可以借助主动咳嗽的方法对肺进行“清扫”。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气清新处深呼吸,在深呼吸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咳嗽,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后进行数次正常呼吸,只要每天坚持,肺部可保持清洁。

男子主动咳嗽一周反伤肺。

收到朋友转发的“主动咳嗽能清肺”的微信,男子信以为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力地咳上几嗓子,没想到一周下来,竟然把自己咳进了医院。

38岁的王先生在汉口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最近好几个同事都因为咳嗽扛不住在医院输液。一周前他的微信上收到好几个朋友转发的同一条微信,里面称“雾霾天里主动咳嗽能使呼吸道产生巨大气流,对呼吸道起到及时清扫和保护肺脏的作用。猛烈的咳嗽还能够增强肺活量,提升肺的免疫力。”看后他信以为真,每个小时都会起身到走廊里主动咳嗽三五分钟。

几天下来,王先生觉得喉咙干涩,总像卡着个东西,忍不住想要咳嗽。“不会是弄假成真了吧?”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他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检查发现气道黏膜水肿厉害。

主动咳嗽可以“清扫”肺部,可以防雾霾,这些说法真的靠谱吗?

主持/陈建荣 教授 硕导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院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信息学组、中毒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一、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实,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咳嗽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种防御性的生理反射动作,是人体在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咳嗽可以及时清除气管与支气管内的痰液,保障呼吸道通畅。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咳嗽排出痰液,将有害污物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二、主动咳嗽不属于防御机制

人体本身的呼吸系统有其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1、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吸入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和有害气体,一部分随呼气运动呼出,一部分沉积于呼吸道或肺泡上皮表面,由防御机制将其清除,包括:①气管、支气管上皮具有粘液纤毛;②进入肺泡的颗粒的清除主要靠肺泡巨噬细胞;③有刺激性的气体和固体悬浮物均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喷嚏、咳嗽,将之排出。④易溶于水的成分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如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可由鼻粘膜全部吸收。溶解度低的成分在呼吸道吸收较少,吸入肺泡后可大量被吸收。

2、特异性防御机制:抗原作用于呼吸道,数小时仅可引起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反应,抗原量大时可引起全身性免疫反应。呼吸系统对付微生物的主要效应细胞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并进行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才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而主动咳嗽不属于人体呼吸系统的主动防御反应,反而会损伤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主动咳嗽时间过长、用力过猛,会造成气管粘膜水肿,从而进展到损伤肺功能、引起肺部疾病等。

三、主动咳嗽不能防雾霾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排出体外;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因此,霾中PM2.5等小颗粒物质会沉积到肺中,甚至黏附在肺泡表面。此时,再剧烈的咳嗽、任何药物和食物都不可能把它赶出来。而且主动频繁剧烈咳嗽会引起气道黏膜变薄、气道黏膜湿度改变、增加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性,从而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甚至会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主动、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属病理现象。

因此,防雾霾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尽量少去室外活动,外出时戴上防雾霾口罩。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肺脏颗粒物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