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口黑鲈温室大棚苗种培育初探

2018-12-19谢楠冯晓宇张高立潘明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桡足类大口摄食

谢楠,冯晓宇,张高立,潘明杰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2.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7)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Perciformes),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北美的淡水湖泊与河流[1]。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成功。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外形美观,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2]。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口黑鲈养殖区域不断拓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江浙地区大口黑鲈养殖规模飞速增长,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同时,繁养殖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人工繁殖方式多样化。目前,在江浙地区,除常规室外池塘繁殖,大棚早繁、反季节繁殖技术也已突破[3]。随着早繁苗种与反季节苗种的出现,常规池塘苗种培育由于温度、饵料的关系已难以完成正常生产。本研究在加温大棚、人工饵料的条件下进行了温室大棚苗种培育的探索,以期为早繁苗种及反季节苗种的培育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场地位于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为钢构双层塑料大棚方式,面积为35 m×12 m,设苗种培育池20个,为高强度纳米帆布材料制作的圆形池,直径3 m,高1 m,水位0.85 m。苗种培育池配备智能化生物燃料锅炉进行苗种培育用水加温;配备循环水处理系统用于苗种培育用水的处理,包括一级过滤棉过滤、二级毛刷池过滤、三级生物填料池处理、四级紫外线杀菌、五级净水池臭氧杀菌等五级处理设备;配备小型液氧储气罐、纳米增氧陶瓷盘用于苗种培育过程的增氧。为保障苗种培育早期饵料配套的需要,配备容量为200 L的锥形丰年虫孵化桶10个,利用智能温控加热棒控制饵料孵化水温。

培育苗种为大口黑鲈优鲈1号水花苗种,由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繁育获得。分4批进行了大口黑鲈苗种培育,第1批2月17日放养102万尾,第2批2月22日放养100万尾,第3批2月27日放养102万尾,第4批3月11日放养294万尾。

1.2 苗种培育条件控制

1.2.1 温度控制

利用大棚条件及锅炉加热对苗种培育用水进行控温,试验期间苗种培育水温22~24 ℃。

1.2.2 水质控制

苗种培育用水取自室外备用水源塘,经锅炉加温后进入调温池,调温后再进入苗种培育系统,苗种培育用水经过滤棉过滤、毛刷过滤、生物填料池处理、紫外杀菌、静水池臭氧杀菌五级处理后循环利用。苗种培育池中采用小型液氧储气罐充氧。循环水处理系统中适时补充硝化细菌,以保障其对水体氨氮、亚硝氮的处理能力。苗种培育池每日吸污2次,排除残饵、粪便。根据苗种培育用水损耗量适时添加新水。

1.2.3 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以防为主。苗种培育用水经5级处理,在水循环系统中使用紫外、臭氧杀菌,每日及时吸污,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选用优质丰年虫、人工配合饲料,采集枝角类、桡足类饵料经消毒、漂洗处理,降低外源病原生物的带入。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死亡的个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镜检,必要时对出现异常的培育池暂停水循环,选用针对性药物处理,处理后的水排至室外处理池。

1.3 饵料供应

1.3.1 丰年虫

苗种培育初期,鱼体口裂较小,需以孵化分离好的丰年虫作为活饵作为开口饵料。本试验采用国产丰年虫卵进行孵化,孵化水温28~30 ℃,孵化盐度3%。

1.3.2 枝角类、桡足类

随着培育鱼苗生长,鱼体口裂增大,需以枝角类、桡足类进行投喂,枝角类、桡足类由外塘采集,采集枝角类、桡足类经聚维酮碘消毒,清水洗净后备用。

1.3.3 人工配合饲料

苗种培育用人工配合饲料为大口黑鲈专用膨化饲料,粗蛋白含量44%以上,粒径0.8 mm。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育阶段及人工驯食

目前,大口黑鲈成鱼养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在苗种培育过程中,需进行人工驯食,使大口黑鲈由摄食活饵转至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经大棚苗种培育试验发现,随鱼体规格增长及人工驯食的需要,大口黑鲈大棚苗种培育饵料需相应做出改变,根据投喂饵料的改变,将苗种培育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丰年虫投喂阶段。试验水花放养密度为4 万~5万尾·m-3。苗种培育初期,放养的水花苗种需以孵化分离好的丰年虫作为开口活饵料,日投喂6次,投喂后用玻璃烧杯打样观察,每条鱼腹部消化道充盈、呈红色,即视为投喂量充足,经5 d培育,平均每尾规格达1.1~1.3 cm。

第二阶段为枝角类、桡足类活饵投喂阶段。经第一阶段培育后,鱼体口裂增大,可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日投喂6次,通过打样观察鱼体腹部膨胀程度确定投喂量。经3 d养殖,进入下一培育阶段。

第三阶段为人工驯食阶段。先以枝角类、桡足类死饵进行投喂,待鱼群能集中摄食后,逐步添加投喂冰鲜枝角类、桡足类比例,待完全摄食冰鲜枝角类、桡足类后,逐步添加人工配合饲料,直至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4次,投喂量以鱼体腹部膨胀,不再集群摄食为准。在此阶段中,随着鱼体的增长,水体负荷增加,在添加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进行分养,调整养殖密度为2.0万~2.5万尾·m-3。此阶段10~15 d。

经3个阶段的苗种培育后,苗种已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完成温室大棚苗种培育,培育苗种进入下一步的养殖。

2.2 苗种培育

经过4个批次的苗种培育,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中无规模性病害发生,苗种培育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培育周期为27~33 d,水花苗种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在人工驯食阶段添加人工配合饲料前进行分养,分养后密度为2.0万~2.4万尾·m-3。4个批次累计放养苗种598万尾,收获241万尾,收获平均规格2 650~2 880尾·kg-1,培育成活率37.0%~48.0%。

表1 大口黑鲈放养、分养及收获情况

3 讨论

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主要采用自然交配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江浙地区常规池塘人工繁殖季节一般为4 月至6月[4]。目前,通过亲本培育条件控制及饲料营养强化,苗种早繁及反季节苗种繁育技术已经突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均可进行人工繁殖,在此阶段,常规的池塘苗种培育由于水温相对较低、饵料生物缺乏等因素,难以满足正常苗种培育的需要。因此,通过设施条件控制水温条件、提供充足的饵料生物是早繁苗种及反季节苗种培育的必要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温室大棚进行保温、加温控制,同时采用人工孵化丰年虫及收集枝角类、桡足类方式,可满足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过程中温度、饵料的需求,为鱼苗的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本研究中,苗种培育用水经过5级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循环使用,培育过程中每日进行人工吸污,保障了培育水质优良,同时也降低了病害发生的机率。由于温室大棚苗种培育单位密度远高于传统池塘,培育水质是影响温室大棚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目前的大口黑鲈成鱼养殖以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为主,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完成由活饵至人工配合饲料的驯食。在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过程中,随着鱼体的增长及人工驯食工作的开展,投喂饵料类型也相应变化。为保障苗种的摄食,需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投喂操作中应缓慢投喂,吸引鱼群集中摄食,保证摄食量充足。

本研究进行了4个批次的苗种培育,初始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经前期苗种培育后,在人工驯食添加人工配合饲料前进行分养,分养密度为2.0万~2.4万尾·m-3,苗种培育成活率为37.0%~48.0%。与常规苗种池塘培育培育成活率相比,大棚培育成活率已达到常规苗种培育水平,可应用于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

在相应的控温、控水条件下,保障饵料供应,进行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管理,可实现大口黑鲈设施化苗种培育,为今后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尤其是早繁苗种、反季节苗种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桡足类大口摄食
大口樽
复合型营养添加剂对大口黑鲈肝脏的修复效果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初步调查
几种饵料对分叉小猛水蚤生殖量的影响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