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甲·咯菌腈浸种预防早稻恶苗病的效果
2018-12-19金亮冯帆
金亮,冯帆
(绍兴市柯桥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030)
水稻恶苗病是以种子带菌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害[1-3],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田块可达40%~50%[4]。随着病菌对常用浸种药剂抗药性的产生,近几年柯桥区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针对柯桥2016年早稻恶苗病普发、重发的实际情况,特于2017年引进 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并开展试验探索,以期明确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掌握使用技术及适宜浓度,指导农户做好稻种消毒工作,控制或减轻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峡山村一农户直播稻田进行,该地位于柯桥西南面,属平原地区。参试水稻品种为高感恶苗病的中早 39,且上年发病明显(后期株发病率2.2%)。
试验药剂为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亮盾,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亮盾);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建苏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咪鲜·杀螟丹)。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亮盾500倍液浸种;亮盾1 000倍液浸种;亮盾2∶500拌种;亮盾1∶500拌种;咪鲜·杀螟丹600倍液浸种;清水浸种为对照(CK)。重复3次。试验除药剂及浓度因素外,其他条件相同。
种子浸种、拌种前先晒种2~3 h。浸种方法:先将各药剂处理的药液配好待用,然后把晒热的种子直接倒入药液中,捞出上浮秕谷,搬入室内,浸种时间为4月3日中午11时至6日中午11时,共72 h,到时沥起(咪鲜·杀螟丹处理的种子用清水清洗,其他种子不清洗),采取热毛巾覆盖,毛毯、尼龙袋保温催芽。然后观察发芽情况(凡当天已发芽和破胸露白种子均视作发芽)并计算发芽率。拌种方法:清水浸种催芽后,用稀释10倍的药液拌种,拌种后自然晾干。考查恶苗病病株率采取大田直接调查,各处理小区直线调查10个点,每点间隔3 m,每点为0.33 m×0.33 m,记录发病株数[6]。
1.3 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原始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催芽后4 d考查发芽率,表1显示,水稻种子发芽率亮盾1∶500拌种处理和清水浸种对照的为90.4%,亮盾2∶500拌种处理和亮盾1 000倍浸种处理为89.9%,咪鲜·杀螟丹600倍浸种处理为88.2%,亮盾500倍浸种处理为85.2%;亮盾500倍浸种处理发芽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其他处理。
表1 不同处理催芽4 d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
从田间苗情生长情况来看,各处理间未见明显差别,表明以上浓度下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均是安全的。
2.2 防治效果
播种后23 d考查水稻恶苗病株发病情况(表2),亮盾2∶500、1∶500拌种处理恶苗病株发病率分别为3.3%、3.7%,防治效果分别为62.5%、58.3%,防效最差,浓度较高的防效略好,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亮盾500倍液、1 000倍液浸种处理恶苗病株发病率分别为0.4%、1.1%,防治效果分别为95.8%、87.5%,浓度较高的亮盾500倍液浸种处理显著高于1 000倍液浸种处理,接近咪鲜·杀螟丹600倍液浸种处理;咪鲜·杀螟丹600倍液浸种处理恶苗病株发病率为0,防治效果100.0%,防效最好。
表2 不同处理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恶苗病处于高发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浓度的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浸种、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均表现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药效差异较大。试验中的4个处理防效均低于咪鲜·杀螟丹600 倍液浸种处理,其中以拌种的 2 个处理效果最差,是否能通过改变拌种步骤或采用其他手段提高拌种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暂不建议使用拌种来进行种子处理。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 000 倍液浸种处理防效虽高于拌种处理,但 87.5%的防效仍偏低,田间表现不佳,故不推荐使用此浓度浸种;500倍液浸种处理防效尚可,为95.8%,但低于咪鲜·杀螟丹 600 倍液浸种处理,建议作为储备药剂,在病菌对其他常规浸种药剂抗性较高地区使用,但考虑到 500 倍液浸种处理发芽率略低于清水浸种,是否可视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浸种浓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此外,本试验中咪鲜·杀螟丹600倍液浸种处理防效达100.0%,与浙江省其他县市咪鲜·杀螟丹防效普遍不理想的现状差异较大。据分析,由于柯桥区较早引进并推广氰烯菌酯(劲护)作为主要浸种药剂来替代当时抗性有所上升的咪鲜胺和咪鲜·杀螟丹,故而近几年当其他县市咪鲜·杀螟丹防效不佳改推氰烯菌酯时,在柯桥却是氰烯菌酯抗性升高、咪鲜·杀螟丹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