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马龙和樊振东与许昕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8-12-19

运动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许昕樊振东接发球

李 丹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马龙和樊振东分别在2015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决赛和2016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的技战术分析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马龙和樊振东的技战术对比分析,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是马龙和樊振东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相关的文章,把它们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马龙在2015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决赛和樊振东在2016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的视频反复观察,并对视频中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在比赛中所得到的数据,以场为单位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形式进行整理。利用动态三段指标法统计技术对马龙和樊振东的比赛进行统计,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2.4 动态三段指标评估法 动态三段指标评估法是在传统三段指标评估法上的创新,它不以严格的板数作为划分三段的依据,而是机动地、动态地进行三段判定。在此理念基础上,动态三段法将第4板与第5板的判定进行了重新归类使三段指标评估法的三段判定更加合理和清晰。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5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决赛中马龙对阵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动态三段指标统计法对马龙与许昕的比赛中进行统计,马龙在三段中发抢段的使用率最高,但得分率不是最高。可以分析出马龙在发球、发球抢攻中占有优势,但是在发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许昕会进攻,导致马龙直接失分。马龙在相持段的得分率很高,说明在相持中马龙占有绝对优势。(1)在第1局比赛中,马龙采用正手发球,发球落点以发正手短球上旋和下旋为主,配合许昕的反手底线长球。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马龙在发抢段的使用率占本局比赛的35.7%,得分率却只有10%,说明马龙在发球后的第3板和发球被控后衔接(第5板失分)较多。许昕在接发球时摆短到马龙正手短球位置时,马龙多以主动劈斜线长球,为第5板的反拉、反撕做准备,许昕第4板进攻的质量很高,导致马龙第5

板失分较多。马龙在10:6领先的情况下,发球后选择控制对手,但摆短的质量不高,使对手抓住进攻机会,导致第3板防守失误。在10:8领先接发球轮中,马龙同样选择了控制技术牵制对方,然而劈长和摆短的质量不高,而对方进攻凶狠,导致第

1局比赛失去了4个赛点。比分在10:10之后,马龙在前3板的控制和进攻增加了质量,导致自身的无谓失误增多,以13:15输掉了第1局的比赛。(2)在第2局比赛开局,马龙发球落点有一些变化,不再是正手短球和反手底线长球,在对方没准备的情况下,发到对方的正手底线长球,有很好的牵制作用。所以,本局的发球轮中马龙的使用率是33.3%,得分率却达到了100%。在接发球轮中,马龙的正手劈速度有所增加,对手回球质量较低,马龙就在中台等着反拉。(3)在第3局比赛中,马龙的接发球发生了变化,当对方发球到正手位的短球时,马龙使用反手拧技术有所增加,在落点不好的情况下,马龙选择在正手位短球用反手劈对方的长球,这是一种节奏的变化。(4)在第4局比赛中,马龙的回球落点相对单一,劈长球的时速度有点慢,许昕能准确地判断回球位置,导致马龙在这局4:9落后对手。马龙在落后的情况下,出球反而比领先时坚定,回球时没有拉大动作击球,动作很紧凑,击球时果断而坚决,使比赛的节奏又回到了马龙身上。从这局能看出,运动员在球场上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一定要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制订有效的技战术,并在比赛中去贯彻这个战术。(5)在第5局比赛中,马龙在发抢段打出了优势,第3板的进攻落点变化比较多。在比分接近时,马龙接球摆短后抢攻的战术很有杀伤力,提升了自身的士气。所以能看出马龙在关键时候,对于控制技术的使用很到位。

2.2 2016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樊振东对阵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从表2能看出,在樊振东对阵许昕的比赛中,樊振东在接抢段的得分率是不及格的,特别在控制后衔接(第4板)失分较多,说明樊振东在第2板接发球时质量不高,导致第4板衔接失分较多。樊振东在3段中使用最多的是相持段,使用率是38.1%,得分率76.5%,从而说明樊振东和许昕在发抢段和接抢段得失分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樊振东是在相持段取得优势,获得比赛胜利的。(1)从第1局比赛的开局来看,能看出樊振东在比赛中对于落点控制非常严密,在开局时樊振东摆中间短球结合劈两大角长球的落点精确,从而说明樊振东对于整场比赛准备得十分充分。樊振东的摆短与马龙相比,速度较慢,但是弧线很低,旋转很强。樊振东在接发球轮中,许昕发到樊振东正手位短球时,樊振东回球的落点不只是许昕的反手底线长球,而是大胆的劈许昕正手长球,为第4板的反手撕制造机会。樊振东在相持段在近台使用快速进攻,进攻落点打到许昕的两大角,使得许昕在相持段处于被动,失分较多,使得樊振东在第1局相持段的得分率达到了85.7%。(2)在第2局比赛中,樊振东的反手防直线,防的落点很巧妙,使得对手措手不及,限制了对手技术的发挥,占据主动。从表2看出,樊振东在发抢段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得分率达到100%,但在接抢段中,得分率却是0,这能说明樊振东在接发球环节上,技术使用的相对单一,没有太多变化。樊振东能赢得这局是因为在发抢段和相持段占有绝对的优势。(3)在第3局比赛中,当比分拉开之后,樊振东的出手更加坚定,在相持对拉中,樊振东敢于正手拉直线,占据了比赛的优势。在反手相持中,樊振东敢于变对方正手大角,且质量很高,使许昕在比赛中很被动。(4)在第4局的比赛中,樊振东在大分3:0领先的情况下,处理球反而有一些保守,原本有一些可以发力的球,在击球时没有发力,只保证了球的上台率,这使得击球质量大大下降。因为樊振东在第4局中求稳的意识,所以7:11输掉了这局比赛。(5)在第5局比赛中,一开局樊振东0:4落后许昕,看出樊振东在使用战术时有些犹豫,说明樊振东在赛前对于领先球的处理,准备的不够充分。樊振东在落后的情况下,积极地调整战术,争取每球都抢先上手,出手坚定。当比分追平,许昕开始搏杀时,樊振东加大了控制球的质量,一有机会就先于许昕上手,最终以12:10的比分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表1 马龙对阵许昕的动态三段统计表

表2 樊振东对阵许昕动态三段统计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发抢段中,马龙和樊振东的优势并不明显,马龙发球后的第3板正手进攻比反手进攻多。而樊振东相反,在中路位置的球,樊振东多用反手上手,为后面的相持做准备。

3.1.2 在接抢段中,樊振东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低于马龙,能分析出马龙接发球的技术更多样化,能更好地为第4板进攻制造机会。而樊振东的接发球技术相对单一,以反手拧拉为主,配合控制技术。

3.1.3 在相持段中,樊振东和马龙的发挥都很稳定,马龙在相持中的站位在中远台,而樊振东的站位在近台,所以樊振东比马龙的回球速度更快。在连续反手相持时,马龙侧身连续的频率高于樊振东。

3.2 建 议

3.2.1 在发抢段中,马龙应增加发球旋转的变化,在发侧上旋球后,应有两手准备,不能发完球就准备侧身抢攻。樊振东应在发球后,增加正手抢攻的频率,在中路位置的球应多用正手抢攻,提升第3板进攻的质量。

3.2.2 在接抢球段中,马龙反手拧后应盯住第4板对手回球到正手位置的衔接。樊振东除反手拧进攻技术外,应多加强控制技术,不然接法球显得太单一了。还应增加接发球回球的落点,在无法进攻时考虑为第4板球创造进攻的机会。

3.3.3 在相持段中,马龙在反手连续相持时,应加强主动变线的意识。在反手相持后转换到正手位时,应加强正反手之间的衔接。

猜你喜欢

许昕樊振东接发球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乒乓“喜剧人”许昕:球场上不仅追求快且强,动作也要又帅又夸张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对2019年日本公开赛樊振东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逼自己去赢球!许昕:直板就是要当主力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8年世界杯男单决赛樊振东发球轮接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第30届亚洲杯男单决赛樊振东、林高远技战术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