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18-12-19点评人
点评人 / 翟 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月人物
贾迈勒·卡舒吉,沙特记者
福原爱,日本乒乓球运动员
李咏,主持人
梁莹,南京大学教授
金庸,作家
李希凡,学者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
陈晓卿,纪录片导演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卡舒吉
10月20日,据沙特国家通讯社报道,沙特检察机关对记者卡舒吉失踪案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卡舒吉已经死亡。这标志着,广受国际舆论关注的沙特记者卡舒吉失踪案取得重要进展。
10月2日,沙特记者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与结婚相关的事宜。此后,卡舒吉的未婚妻向土耳其警方报案,声称卡舒吉失踪。随即,沙特与土耳其之间围绕卡舒吉失踪案展开了激烈的外交交锋,而介入中东地区事务颇深的美国也被卷入其中,在沙土之间谨慎游说,试图大事化小。然而,沙特、土耳其、美国之间的关系复杂绵密,三者又因各自在地缘政治乃至全球外交版图中的重要角色而使得各方对卡舒吉案的调查,或虚与委蛇,或投鼠忌器。关键人物卡舒吉绝非普通记者。卡舒吉1959年出生于沙特的显赫世家,其家族与沙特王室和美国政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土耳其多种政治力量交往深厚。同时,自1970年代开始,卡舒吉参加了“穆斯林兄弟会”这一政治团体,该组织在中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记者,卡舒吉曾采访过包括本·拉登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人物,而且兼职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同时也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特约评论员,在中东媒体界声名在外,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最知名的政治评论家之一。虽然沙特检察机关公布了卡舒吉失踪案的初步调查结果,但卡舒吉案绝不会因此而风平浪静,各方政治力量围绕卡舒吉案而展开的较量会让中东局势显得更加波云诡谲。
福原爱
10月21日,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正式宣布退役,并在她所发布的感言中特别感谢了中国乒乓球界和球迷对她的帮助和关爱。
1988年11月1日,福原爱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自幼喜爱乒乓球,并于2000年成为日本乒乓球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国家队成员。福原爱先后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并长期在中国乒乓球职业联赛征战。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球迷对日本乒乓球的认识,是从认识福原爱开始的。福原爱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从5岁第一次来中国开始,福原爱曾长期在中国接受乒乓球训练,能说流利的“东北普通话”,并与王楠、张怡宁、丁宁等运动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福原爱以其高超的球技、善良的品格、开朗的个性、清新的形象而深受中国球迷的喜爱。2017年,福原爱与中国台湾乒乓球运动员江宏杰喜结连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媳妇”。同年10月,福原爱在日本诞下一名女婴,晋升人母。如今,正式退役的福原爱将进入全新的人生阶段。如何完成从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到优秀的母亲、妻子、乒乓球推广人等角色的华丽转身,这将是福原爱面临的又一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不服输、敢于挑战的福原爱,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与乒乓球再续前缘。
李咏
10月25日,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病在美国去世。
1968年,李咏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91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李咏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并于1998年开始出任综艺节目主持人。在《幸运52》和《非常6+1》两档综艺节目中,李咏以他亲切喜人、幽默智慧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欢迎。从2002年开始,李咏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工作,成为央视的标杆性主持人之一。近年来,离开央视的李咏在综艺领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接连参与了多档综艺节目,受到观众好评。李咏去世的消息由妻子哈文在社交媒体公布,获悉此讯,不少媒体界人士在表达哀悼的同时还有一丝惊讶,因为在美治疗期间,李咏患病的消息被严格保密,熟悉李咏近况的人仅限于其家人。正如李咏曾在名为《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的演讲中表示:“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待着,我不会有道歉,也不会有离别,更不会有抱怨,我只会有感谢。”在50岁的年纪永远地告别舞台和观众,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主持人来说是残酷的。然而,对于李咏来说,繁华散去,方得宁静致远,这也是对生命本真的热爱与追求。
梁莹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的百余篇中文论文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被删除,而且是梁莹主动要求的,这不禁令人好奇。
从数据上来看,梁莹是不折不扣的青年学术骨干。她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20篇,英文论文数十篇。凭借“丰硕”的成果,年仅39岁的梁莹不仅在南京大学早早评上了教授,而且获评为“青年长江学者”,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梁莹的“等身著作”却经不起严格的检验。其中,她所发表的多篇论文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理应受到学术共同体的谴责;她对待教学态度轻忽,曾引发学生向学院和学校举报其师德师风问题。然而,被荣誉环绕的梁莹,并不“知所进退”,反而“迎难而上”,公开表示“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甚至对崇高神圣的教书育人工作嗤之以鼻。此番经由媒体报道后,南京大学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正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然而,这不禁惹人生疑,若不是媒体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梁莹的问题还要被掩盖多久?是谁充当了“梁莹们”的保护伞和赞助人?又是谁应该为“梁莹现象”负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行为在警示学术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尚存在亟需改革和完善的制度性问题。显然,这有赖于政府、高校、学术共同体等多方力量的合力参与。
10月30日,著名作家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嘉兴,1948年移居香港。1950年代,金庸在香港《大公报》工作,与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共事。1955年,金庸开始创作自己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作了包括《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随着小说作品被不断搬上电视荧幕,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愈发引人入胜。郭靖、令狐冲、萧峰、杨过、小龙女、韦小宝等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神采奕奕,成为了中国武侠文学史和电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形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在很多人眼中,“金庸”已经与“武侠”画上了等号。换言之,是金庸让“武侠小说”这类传统意义上的非正统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当得史家浓墨重彩的书写,更重要的是,“武侠”文化由此成为全体华人世界的重要文化元素。爱憎分明、快意恩仇、潇洒凛然的江湖世界,让无数人魂牵梦绕,更为中庸厚重的中华文化注入了一股侠者之气,以致有学者称赞金庸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华人作家。无疑,金庸的离世或许标志着一个武侠文学时代的远去,但武侠世界却将永存。侠之大者,金庸也。
李希凡
10月29日,著名学者李希凡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李希凡1927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曾在《人民日报》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工作。李希凡在《红楼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影响广泛,长期担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1954年,他与蓝翎合作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刊发在学术刊物《文史哲》上,受到毛泽东的关注,从而由此引发了对《红楼梦》的一系列讨论。在其学术生涯中,李希凡为“红学”研究投入了毕生精力。他曾与冯其庸先生合编《红楼梦学刊》,曾担任电视剧《红楼梦》的创作顾问,并主编了“红学”研究的权威工具书《红楼梦大辞典》。李希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向,运用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解读《红楼梦》,注重作品对社会时代的反映,从而为新中国“红学”开辟了重要的研究路径。
埃隆·马斯克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由于日前他针对特斯拉公司提出的“私有化”计划导致特斯拉的股价出现较大波动,对中小股民的利益存在潜在伤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马斯克涉嫌证券欺诈。
根据马斯克与美国证交会达成的和解,马斯克将交出董事长一职,并改组董事会。近年来,马斯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科技浪潮。随着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全球推广,以及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运载火箭回收技术的大放异彩,马斯克成为继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之后又一位科技明星。在不少人眼中,马斯克是科技和梦想的代言人,他对科技有着超出常人的痴迷,同时还怀有为数众多异想天开般的梦想。在2017年初,马斯克大胆地提出了火星殖民计划,希望通过火箭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找寻新的居所。此外,马斯克蔑视权威,无畏挑战,从不掩饰自己犀利的观点。他曾公开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以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有人称马斯克是“科技怪人”,而实际上,马斯克在科技与商业之间游刃有余,早已成功跻身“人生胜利组”。1971年生于南非的马斯克,早已过了中国古人所云的不惑之年。也许,唯有不惑,才能一往无前。
陈晓卿
10月28日,陈晓卿团队制作的美食文化纪录片《风味人间》在网络平台播出,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表达到了新的境界。
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以来,陈晓卿团队用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视角,把食物之美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同时,更加关注食物之于人生的特殊意义,继而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一餐一饭,生之所系。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果腹而已。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不仅仅是对吃的讲究,更是一种以精致为内核的生活美学。近年来美食节目成为各类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了大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时代变化。这势必将推动食品、医疗、服务等多行业、多领域的产业升级。此外,文化融汇在饮食中的表达最为酣畅淋漓。陈晓卿在《风味人间》中对中西饮食之间的关联与差异进行了直观的呈现。显然,食物在全球旅行的路线正是人类迁徙与文化流转的行踪。多元共生,中西融合,中华饮食呈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这同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4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方面,中国人的饮食越来越国际化;另一方面,中国美食也逐渐风靡世界,享誉全球。回首来路,我们要向守护、传承、阐扬中华饮食文化的先进之士表达应有的敬意。
袁隆平
11月18日,2018“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包括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7位科学家同获大奖。
袁隆平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他表示:“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让杂交水稻能造福世界人民,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重大作用。”“未来科学大奖”是由全球华裔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设立的民间科学奖项,在科学界享受较高的声誉。以袁隆平的科学成就和社会贡献而论,获此奖项,应属实至名归。88岁的袁隆平始终奋斗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他关心每一片试验田,甚至每一株水稻,更关心每一个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我国粮食安全绝不应该依赖进口。近年来,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同时,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等一批高科技农业技术走出国门,中国农业科学为全人类,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法。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科人,值得更多的关注。
俞敏洪
近日,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的一番言论引发广泛争议。
俞敏洪表示:“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此言一出,立刻招致各方批评。11月20日,俞敏洪专程来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广大女同胞诚恳道歉。俞敏洪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言论的错误,并将汲取教训,加强对两性平等思想的学习,还将在新东方内部营造男女平等的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眼中,俞敏洪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新东方所代表的英语教育和出国留学也是许多人的理想和目标。不过,当全社会已经高度重视性别平等,持续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女性权益的时候,俞敏洪显然远远落在了时代步伐的后面。这既表明俞敏洪个人对性别问题认识的浅薄,也表明性别问题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譬如,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所谓“女德班”,以国学为幌子,公然提倡封建旧道德,严重损害女性权益,令人瞠目结舌。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摒弃旧女德,争做新女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正如《中国妇女报》在回应俞敏洪的道歉时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尊重关爱妇女儿童是文明社会的应有风尚,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俞敏洪的失言风波,应该引发我们更多、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