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2018-12-18刘春玲

世界家苑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维护

摘 要:系统实施阶段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制订系统实施的计划;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系统;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建立数据库,实现程序控制框架系统;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装载基础数据,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完成系统的最后调试;系统转换并交付使用、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严工程,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维护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程序。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广泛积累买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信息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

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与信息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也就是信息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越好,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越高。

1.分散平行式。分散平行式就是让各职能部门分别去管理各部门的问题,他们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来处理相应的问题,利用了信息系统的权利平等。但是这种方法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支持决策的能力相对较差。

2.集中式。顾名思义,简单的说就是统一集中的管理信息。所有的计算机系统设备都集中到一个信息中心,而各个职能部门只是作为了服务对象。集中式的好处就在于保证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有利于信息共事和支持决策。但仍有它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与各个职能部门无法紧密联系,降低了应用效果。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两种方式相互结合是不是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目前最受重视的信息系统就是集中-分散式,这种方式兼具了两种组织结构的优点。企业既能集中管理信息,又能将信息站点设置在各个职能部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如何设置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通常设置如下:信息中心主任负责管理信息中心的日常各项工作;系统操作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操作和软件编程;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软硬件日常维修;系统应用人员,按照所设项目组各自使用系统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相关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性。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信息不断的被输入系统,不断的被送到各个职能部门,任何一点疏忽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系统运行人员的工作,使他们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系统实施环境的建立。系统实施环境的建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备购置,即按照系统设计方案中提出的设备清单进行设备购置,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外围设备、网络软硬件以及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装修所需的材料等;二是设备的安装、调试,即根据系统设计阶段所确定的技术路线、系统的物理结构与设备配置方案完成布线、装修、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安装以及网络连通调试等。

2.建立数据库结构和程序控制框架系统。(1)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按确定的硬件和网络环境以及系统设计文档,选择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创建系统框架。首先选择操作系统,依据系统的规模和结构选择一种主流操作系统。然后,选择一个运行于该操作系统上的系统开发工具软件。因开发工具软件的品种繁多,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应该保证使用所选择的开发工具软件能方便实现整个系统框架结构,并且能够兼容其他一些工具软件开发的子功能模块。(2)建立数据库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企业提供全面、规范、准确的描述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可以被看成是数据加工厂。企业内部的基本数据只能依靠企业自己:要通过建立本企业的一个基本数据采集规范,为今后采集新的数据做好准备;同时,要收集整理过去的历史资料、记录、统计报表,并且从中提炼出规范化的、代表企业内部过去和现在各方面情况的基本数据,为构建系统数据库的原始数据做好数据准备。这项工作细致,工作量大,须认真对待,精细地完成各项工作。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基本软件模块。建立系统数据库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创建数据库结构和加载基本数据,在系统实施进程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完成创建数据库结构的工作。如果前期的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数据与过程分析以及数据库设计工作做得比较规范,而且系统开发人员比较熟悉数据库技术,则按照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要求创建一个系统数据库的结构框架,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3)建立程序控制框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是由程序控制框架和挂接在它上面的各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程序控制框架为编制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程序的程序员提供了一个“主菜单”,同时也为今后的用户提供一个友好快捷的用户界面。建立起程序控制框架系统和系统数据库结构,系统程序的大致轮廓或系统的雏形就完成了。

3.系统程序设计。进行程序设计的目的是实现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提出的管理模式和业务应用,其任务是芮新系统编写程序;即把系统设计的结果转换成用某种计算机缩程语言写成的程序。不同的系统和用戶薄程序设计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高质量的程序设计应具有可维护性、可靠性、实用性、规范性、可理解性、有效性等特点。

4.系统转换。系统转换和系统的试运行是系统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一项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但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准确性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新老系统转换也称系统转换与运行,是以新开发的系统替换旧的系统,并使之投入使用的过程。为保证原有系统有条不紊地顺利转换到新系统,在系统转换前应仔细拟订方案和措施,确定具体的步骤。它包括系统交付前的基础数据准备工作、系统转换的方法和步骤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转换过程的各项任务之后,这就进入了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在系统的整个使用中,都伴随着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为改正潜藏错误、完善功能、延长系统寿命而进行的各项修改和维修活动称作系统维护。无论如何设计系统,无论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如何完善,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错误等。

四、维护工作的类型

1.纠错性维护。纠错型维护就是改正系统的软件缺陷。当然,纠错型维护是可以看情况进行的,一些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缺陷,肯定要优先改正,反之,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缺陷,维护的时候视情况而定。

2.适应性维护。在系统硬件适应环境的前提下,为了让软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不是很大,约占整个软件维护量的20%左右。

3.完善性维护。这部分的维护相对重要,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用户一旦熟悉了信息系统的使用,很可能会对系统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虽然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没有达到,但只要是合理的,并且有利于完善企业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列入维护计划。

4.预防性维护。未来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提高,让信息系统不得不改进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从而使软件的使用寿命延长,另外使维护工作量大大降低。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信息系统的破坏。因此要采用各方面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这就需要每一位信息系统工作者的努力,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使信息系统免受于安全问题的困扰。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迅速发展,从业人员需要面临挑战,并且不断的提高自己,勇于接受挑战,来适应未来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不受这些外来的或内在的安全问题的困扰,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是从事信息系统工作的每一位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张耀宗,企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2017.

[2]李春霞,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应用分析.2017.

作者简介

刘春玲,出生日期:1984-02,女,汉族,学历:研究生,所在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管理方面。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猜你喜欢

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维护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