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文化馆改革思路
2018-12-18孙英华
孙英华
新时代,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文化发展带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文化馆处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最底层、最前沿,它是政府和群众在文化建设领域沟通的桥梁,是组织和实施群文活动的枢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了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的改革思路,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一、正确定位??——把握文化馆工作的切入点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文化馆如何抓住工作切入点,正确发挥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群文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文化馆首先应该正确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其既要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服务,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实行“服务”“教育”和“引导”等目的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馆必须正确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其关键就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积极转变观念——抓住适时创新的内涵
笔者认为,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文化发展动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文化馆工作人员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新的文化理论知识,遵循文化馆发展规律,拓宽服务领域。在群众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文化馆首先要革新管理机制,理顺群众工作思路。当前,各种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和村落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四川省提出“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思路,全省181个县都有艺术节。河北省邯郸市组织开展的“欢乐乡村”活动,通过村、乡、县、市自下而上層层发动,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大选秀、大比武”,“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千带百万”的链式带动,形成农村文化的巨大磁场。许多地方基本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其被广大群众称为“永不落幕的舞台”。这就要求文化馆不断革新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
另外,文化馆要实行目标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要把岗位责任制、任务考核、出勤考核、奖惩制度等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使业务干部的个体目标与馆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性。从馆长到基层职工,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在一定时期所担负的目标任务,从个体到整体既有明确的方向,又有明确的分工范围,切实提升服务意识,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竞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业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三、繁荣和建设文化品牌——把握文化馆改革的闪光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而文化馆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当前要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的改革应以带动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积极组织文化品牌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关于“六合民歌之乡”建设,文化馆应以业务骨干为龙头,通过村、街镇、社区、全区范围内自下而上层层发动,积极做好民歌的修改、整理等工作,形成民歌文化的巨大磁场,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在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提升群众的综合文化修养。
文化馆要积极调动广大民间文艺人才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此外,文化馆应借助企业的经济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文企联谊文化活动,与各高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联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团队、文艺骨干走进基层、社区或广场进行文艺演出,从多种类、多方位、多形式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纵横协调作用,充分体现文化馆工作的渗透性、普遍性,形成以娱乐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格局,使得文化馆的宣传和教化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确保文化惠民的工作目标——实现文化资源的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努力实现均等化。笔者认为,文化馆改革应该坚持政府文化部门主导,关注社会各阶层、群体,并向未成年人、老人、城市低保户、农民工等倾斜,高度重视和保护其文化权益。无论在作品的创作题材还是表演形式上都应该以努力打造人人参与、惠及全民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工作目标,使广大群众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物尽其用、先进文化成果城乡共享的良好局面。例如,福建省群艺馆2004年起启动“艺术扶贫工程”,每年组织专家前往偏远地区中小学开展艺术讲座。这使得没有经济条件的弱势群体享受文化熏陶的权益得到保障,也使得文化馆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文化馆要围绕群众看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公共文化鉴赏、文化素质培训、群众性文体活动等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服务内容上,要紧贴时代主题、紧跟基层需求,推出一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精品和服务项目。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方便群众、联动基层、不违农时、不择场地和不拘形式的原则,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原则。例如,当前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许多地方都购置了文艺演出流动服务车。这为文化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实现文化惠民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班子——把握文化馆改革的关键点
文化馆工作和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班子集体成员的好坏。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文化馆领导班子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自我做起,顾大局。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论资排辈,注重工作协调性和整体性。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工作业绩,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思路,打破吃大锅饭、平均化的传统思想。三是要强化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年轻、富有责任心的党员干部,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四是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文化馆集体决策水平,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环境。
六、结语
文化馆无论怎样改革,它担负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使命、提供群文事业发展平台的性质是不变的,同时其担负政府和基层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工作职能是不变的。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服务和创新两大关键点,免费全面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引导、教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使其文化服务创新亮点纷呈。笔者认为,文化馆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否健康正确地构建起来。因此,新时代,人们必须不断加深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解,深化文化馆改革,坚持开拓创新,使得群文事业朝气蓬勃地不断发展。
(南京市六合区第一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