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姜夔词研究综述
2018-12-18冯淑然王雪
冯淑然 王雪
在中国词史上,姜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姜词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并有所突破。近五年来,姜夔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姜夔词词序研究、音乐研究、艺术特色研究、思想内容研究、传承关系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等。其整体特点为全面开拓,研究视角多元,成果颇丰,当然也还存在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通晓音律,能自度曲,历来学者对其人其词有诸多品评。杨慎言其于“南宋至负盛名”,其词“不减清真乐府”;薛砺若视其为“南宋词的开山大师”。经相关检索及资料查阅发现,近五年(2013-2017),仅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71篇,可见当今学者对姜词关注度之高。本文试图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综述,以梳理五年的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信息奠定基础。
一、关于姜词思想内容研究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是姜夔对艺术的追求,其词即是对这种追求的印证。姜词中所呈现的不仅是词人瞬间的情感体验,也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词学通论》,姜词大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处境的幽愤之情,只是其词感慨全于虚处无迹可寻。罗欢的《家国之痛,沦亡之悲——从李清照,姜夔词看心路历程之异同》将李清照与姜夔作比,言二人均经历家国破灭,共有时代之悲哀、亡國之悲、家破之痛,但姜之于李多了几分于己于国的无奈。吴莉莉的《狷行人生路——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人格美学取向》,从美学角度将姜之人格以“狷介”界定,言其人生之路与其人格相矛盾。才华横溢却布衣终生,心性高洁却仰人衣食,由于缺乏驰骋疆场的机遇与豪情,只能在词中底吟徘徊。赵维江、谷卿的《“清空”“骚雅”内涵新释——以张炎姜夔之词学为中心》反言,“骚雅”决定了姜夔独特的抒情方式,塑造了姜夔狷洁的文化人格。张艳姝的《姜夔诗词“无我”与空灵的禅悦之风》,将姜词“空灵”的艺术特色归于佛禅精神,由此衍生出姜夔所具有的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
二、关于姜词艺术特色研究
前人谈及姜词的艺术风格无不用“幽韵冷香”“清空骚雅”“格调高迥”等词加以概述,近年来关于姜夔词艺术特色研究的文献资料尤为丰盛,但对姜词艺术特色的认定基本没有超越原有的认知领域。赏析类作品以《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名篇为主,对艺术风格研究有所拓新。
郭俊峰的《论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以具体词为理论依据,言姜词“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关键在于,姜夔对隽雅幽冷的意象群和化暖为冷的彩色词的使用。周媛的《白石词的色彩表现艺术》亦言,姜夔“对光与色的特殊把握为词作添加了其诗所没有的朦胧梦幻色彩,形成清空骚雅的作品风貌”。侯海荣、向欣将姜夔合肥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姜之合肥词体现出抒情视角内转,以自口吻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特点。石艳春的《论姜夔寿词的雅俗之辨》一否姜词雅词特质,认为姜夔寿词虽欲以炼字和典故的手法,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却未能摆脱俗词题材限制。
三、关于姜词音乐性研究
由于词体本身具有弹唱性质,故其音乐性也必然存在。姜夔重视诗词创作的音乐性,其词必然具有独特的音乐性质。故而,近年来,姜词的音乐性引起学者的关注。
直爱妩的《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规律探析》认为,姜夔词体歌曲是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体。宁萌的《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认为,姜夔词调具有的爱国、清空、凄婉的特征,体现姜词韵律声情的统一。魏莱的《姜夔词调的风雅品格》认为,姜词分别从词调的音乐结构、调式结构以及旋律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雅化。路统洁的《南宋词人姜夔音乐思想解析》从更深层次对其词音乐特征进行探究。马莉嘉的《清空的旋律——关于姜夔自度曲的研究》从文学与音乐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姜词之不足。薛瑞芝的《试论姜夔音乐艺术特点及成因》认为,姜词音乐艺术特点既是词人对艺术的追求,又是词人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及
个人天赋所致。
四、关于姜词词序研究
王国维认为“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或认为其词与词序互为统一,或认为其词与序重。
高艳的《姜夔词序研究》从词序内容与作用、艺术特色以及词序价值与局限性角度进行论述,指出姜夔词序本身的史料价值与文论价值。王柳茵的《姜夔词序作用考》对姜词词序作用进行考证,点明其词序在标注时间地点、创作缘由、奠定情感基础及补充音乐知识四个方面的作用。吴平一的《姜夔词题序研究》对词序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方雅儒的《南宋诗序词序比较研究》将诗序与词序对比并对词序进行系统性研究,角度颇为新颖。
可见,近年学者颇为认同姜夔词序与词为统一的观点,而关于“苦与词复”的观点鲜有提及。
五、关于姜词传播与接受研究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允平、张翥、扬基等,皆具夔之一体。”近年来,学者主要从姜词对前代的接受和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播两方面对姜词的传承关系进行探究。
陶映竹的《论姜夔词对前人作品的创作接受》,从姜词的语言、意象、意境和抒情方面阐释姜词对前人作品创作接受的情况。瞿慧的《姜夔对林逋梅花词意义的继承和引申》认为,姜夔将林逋用以寄托高洁志趣的“隐士梅”,引申为寄托自我情感的“爱情梅”。杜文杰的《小议“白石脱胎稼轩”说》一反“白石脱胎家轩说”,言二者从个人情怀、对待人生失意的态度、创作动机方面均存差异,因此并无承继关系。周唯的《撷芳漱润成一家——试谈郑文焯词对姜夔词的发展》认为,郑文焯继承了姜夔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词风,并从“自立新意,用事合宜,遗神取貌,波澜开阖,淡而丰腴”等方面继承发展。
可见,近年学者更倾向于对姜词在后世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六、关于姜词对比研究
陈晓梅的《姜夔、史达祖咏物词的比较研究》认为,史达祖与姜夔虽同为骚雅派代表,但二者咏物词存在差异,姜词遗貌取神,史词则形神兼备;姜词以冷色调为主,善写自然之物,史词以暖色调为主,善写闺阁之物。潘裕民的《异曲同工,各领风骚——姜夔、周邦彦二者比较研究》言二者之别在于,周以质实为创作极诣,而姜重于侧面用笔,虚处传神。王苹的《周邦彦、姜夔看两宋婉约词风的变化》认为,姜词幽独而周词宏大深远。杨生善、张毓洲的《张先与姜夔词的题序对比研究》从词人的情性与风貌、情理与内容、言文与形式三个方面将二人题序作对比,认为从言文与形式看,姜词序呈现散文化趋势而张先则不明显。苏利海的《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朱彝尊与姜夔张炎雅词之辩》主要从“清空骚雅”与“厚实博雅”两方面对比宋清两代词特质。房日晰的《姜夔王沂孙词风之比较》认为,王沂孙虽学姜夔,但在词格与词味、清空与沉郁凄婉、骨韵与意境方面各具特色。孙鸿的《姜夔与戴望舒婉约的诗词中表现手法比较》另辟蹊径,将姜词与现代诗词比较,拓宽了古代文学比较领域。
姜词对比研究选取的主要对象为李商隐、周邦彦、张先、朱彝尊、张炎、史达祖和王沂孙等,虽有新生但未形成明显研究趋势。
此外,近年关于姜夔其人及其对词史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并无实质性突破,故本文不做过多提及。人们评判姜夔仅凭主观情感而缺少客观依据的现象目前有所改变,近年的相关评价已呈客观化。针对姜夔诗与词交融的研究也有所体现,但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王雪(1992-),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