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秦非物质文化探究

2018-12-18于新鑫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

于新鑫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明的象征,是先民们智慧与创造力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宣传载体。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对提高民族文化氛围,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深化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均有重要意义,而三秦非物质文化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文化遗产;三秦;非物质文化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明的象征,是先民们智慧与创造力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宣传载体。其中“有形文化遗产”主要以历史古迹、人类文化遗址、历史文物等;“无形文化遗产”则是文化遗产的各种表现形式、工具、实物等。现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来自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关注,但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仿佛还处在雾里看花的阶段,此外大多作为保护对象的文化遗产和普通大众的精神消费对象距离较远。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我国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的,宗教、旅游、民委和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的宣传保护行为;另一种是以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相关的学术团体组成的文化遗产社会保护力量。这两种宣传与保护机制均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做出重要贡献。自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以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增加,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也不断提升,而且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逐渐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APP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宣传。

一、三秦非物质文化的过程

(一)三秦非物质文化宣传的载体

近年来,三秦非物质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三秦文化信息门户数量不断上升。企业希望在互联网上建立门户,宣传企业形象、发布相关的三秦文化公告、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互联网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信息经营方式。我国三秦文化的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现如今中国已经有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如中国三秦文化等。其中中国非物质文化主打绿色色调,界面布局合理。中国三秦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法律法规、产品介绍、技术服务、三秦文化课堂这些功能,很好的整合了我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咨询,更新及时,人们可以从该了解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二)三秦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过程

三秦非物質文化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内容,如陕西文化、汉中文化、陕南民间文化、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等非物质文化。对于汉中10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汉中市的勉县对鼓、宁强羌族刺绣、龙骨水车营造技艺和汉中藤编技艺(南郑县)、费家窑砖雕瓦塑技艺(洋县)、镇巴宣纸传统造纸技艺、石质粗瓷制作技艺(西乡县)、略阳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陈氏接骨技艺(勉县)、午子山三月三庙会(西乡县)共10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其中。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8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主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新闻,更新及时,但没有提供咨询教育等服务。就这些的信息内容来看,许多的内容丰富,为公众、企业提供了一条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信息的渠道。目前来说,对于三秦非物质文化的服务情况而言,人们在浏览了相关非物质文化后,可以基本了解到当前我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性信息;而注册人们则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相应的人们角色,获取更深层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些大领域中间又可以衍生出更为具体的领域,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领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但也正因为市场巨大,现阶段下我国三秦文化普遍存在的缺陷是:将全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想提供整体服务。虽然从提供的信息量来看,几乎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业的各个领域。但当人们在实际使用浏览时,却感到信息内容利用价值很小。

二、结论

三秦非物质文化始终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关注内容之一,公众对于三秦文化信息的关心日益增加,因此,建设一个务实、高效、自觉的三秦文化信息平台门户显得格外重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三秦非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这样说,在信息服务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成为今后三秦非物质文化平台的重要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军海.李仁杰,傅学庆,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表达方法——基于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4 (01).

[2]李源,孙晔,李良.立体构成之空间要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株洲湘江风光带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 (02).

[3]方明,陈祖展.关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初探——以湖南衡阳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