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文化中猫的象征意义对比研究

2018-12-18胡露凡杨丽新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胡露凡 杨丽新

摘要:中俄文化中猫的象征意义不仅与猫自身所具备的特征有联系,也与俄汉两个民族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关联。中俄人民对猫赋予了众多的褒、中、贬义三方面象征意义和性格形象。

关键词:中俄文化;猫的象征意义;比较分析

在日常生活及文学创作中,人们常用动物来比喻自身。朱建军认为,在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进行意象分解时,会出现一些与其自身性格相对应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也是人的子人格,在对一个民族的性格进行分析时,也可借助分析动物在其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来概括阐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量研究是对各种动物象征意义笼统归纳进而比较俄汉两种文化及民族性格的差异,范围广度更大、缺少针对性,对猫这一形象并没有单独的深入研究。本文着重强调猫的象征意义,以小见大,取“猫”这种形象,从褒、贬、中义三个感情色彩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能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还能透析猫文化映射到俄汉文化的关系和内涵。

一、象征意义的释义

象征意义是文艺创作人进行创作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含义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助某一事物的外在特点,寄予自己更深沉内敛的思想、感情,或借此表达某类包涵特殊意义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手法。用来创作的本体和想要表达的意义之間不尽然有必要的客观联系,但通过创作人对本体特征的重点描述,能让艺术欣赏者产生由表及里的联想,从而体会到艺术家要具体表现的思想与意义。象征有隐喻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个类别,比一般比喻所涵盖的内容更宽广,有一些作品里的艺术形象,甚至全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

二、俄汉文化中猫的象征意义

(一)关于猫的基本认知

世界上最早对猫类的记载及文献是中国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里面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诗句中将猫与熊、棕熊等并列在一起,但不是指家猫;战国《庄子·秋水》里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把猫和良马进行对比时则是指家猫;西汉初期《礼记·郊特牲》里有明确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在汉语字典里,猫有māo、máo两种读音,读作māo时第一层是猫的客观释义,即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第二层则是根据猫的习性衍生出的的主观释义,即躲藏。读作máo时,则是弯腰的意思,即猫腰;猫在俄语中则用кошка(母猫)、киска(кошка的指小表爱)、котёнок(小猫)、кот(公猫)、киса(猫咪,口语词、猫的爱称、киска的指小表爱)、мудра(口语词、同кошка)等词汇来表示的情况。

(二)关于猫的习语示例解析

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对“猫”字的由来做了详细阐释:“鼠善害苗,而猫能捕之,去苗之害,顾字从苗。”可以看出中国百姓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认识到猫有捕捉老鼠的本领,除此之外,猫和狗无法和睦相处这一现象通过长期的亲眼目睹并经人们口口相传,逐渐演变为众所周知的常识,因此猫和老鼠以及猫和狗被形容为天生的对头,在俄汉文化中有大量关于猫与鼠及猫与狗的习语、艺术创作等。

在汉语成语里有:1)猫哭老鼠(猫哭耗子)用来形容人假慈悲。出自《说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茅盾在其作品《我们这文坛》中引用道:“唯美主义者高举艺术至上的大旗,人道主义者效猫哭老鼠的悲叹。”2)猫鼠同眠(猫鼠同处),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出自《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明朝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里写道:“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猫鼠同眠。”3)老鼠见猫,比喻十分惧怕。出自明·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在清朝夏敬渠的《野叟曝言》第28回中有:“这公子见了大奶奶,如老鼠见猫,贼人遇捕,由他拖扯进房。4)阿猫阿狗,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出自鲁迅的《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邹韬奋的《法西斯作风的罪恶》里引用道:“在德国无论阿猫阿狗见面,一律互相举手高喊:‘希特勒万岁。”

在《现代常用俄汉成语双解词典》里有以下有关猫的成语:1)как кошка с со6акой(живут),其释义为в постоянной ссоре,вражде;быть в постоянном конфликте (говорится неодобрением)经常吵架、敌视;经常发生冲突(不赞):如同猫与狗相处(字面意思),狗咬狗,水火不相容。例如:——Опять скандал в Госдуме?“国家杜马又发生丑闻了?”—— Да,перессорились депутаты как кошка с собакой.“是的,议员们又狗咬狗大吵了一架。”В Парламенте депутаты от разных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ракций живут как кошка с собакой,редко достигая компромисса в важных вопросах.国会各政治党派的议员们如同猫与狗相处,很少就重要的问题达成妥协。—— Вы что с председателем не любите?——спросил Алексей...——Живём как кошка с собакой.—засмеялсия Василий(М.М.Лебеденко).“您不喜欢和主席在一起吗?”阿列克歇问道:“我们是水火不相容”,瓦西里笑了起来。2)Кошке игрушки,а мышке—слёзки.(猫有欢乐,鼠必悲哀)其它关于猫的俄罗斯习语还有:Кот наплакал.<口,谑>直译为猫哭了,用来形容寥寥无几的事。Как угорелая кошка.<口>直译为像发狂的猫,形容气氛若狂、不知所措的样子。Кошки скребут(скребли,заскребли)на душе(на сердце)直译为猫在挠心,形容心乱如麻,焦急不安的样子。

(三)关于猫的民间传说和游戏

中国民间流传着“猫有九命”这一说法,“蹿房越脊”对猫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有些情况甚至能爬到非常高的树林上去,当碰到被追击时可以快速地爬到更高处,待到其敌人离开以后才下来。猫之所以能够这样,与它的发达的平衡系统和完善的机体保护机制有关:四肢发达,前肢短,后肢长,身体柔软,肌肉韧带强,脚趾上厚实的脂肪质肉垫以及它的尾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是狗或其他家畜动物从同样的高度掉下来,不是死就是伤,这就是人们常道的“猫有九命”的来由。可以看到古时人们由于缺乏对猫的科学认识,对猫有着主观上的神化(也可以说妖魔化),只不过“猫有九命”这种说法代代相传,现在人们即使知道不是真的也习惯如此。不同的是在俄罗斯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话故事Где искать счастье,讲述则是一只猫咪在不停的追赶自己尾巴的故事,在创作者的眼里,猫咪追赶自己的尾巴就是在寻找自己幸福,他们认为Мой хвост—это моё счастье(我的尾巴就是我要的幸福)又或是В моём хвосте—моё счастье.(我的幸福就在我的尾巴里的),與“猫有九命”相比这样的褒义象征就显得可爱有趣得多。

因为存在“猫捉耗子”这一客观现象,俄罗斯的民间流传着一个儿童游戏,本身也有自己的文化含义,Кошки—Мышки,直义为猫捉老鼠游戏,一方躲藏另一方捉人,例如:Виктория играла с детьми в жмурки,в кошки—мышки.(Николаева)(维多利亚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猫捉老鼠游戏)。此外还有一层伴随意义,即捉迷藏、耍滑头、隐瞒实情,例如:Спасибо тебе,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что в кошки—мышки со мной не играя!Я тебе тоже прямо всё объявляю.Ты по чести,по совести.И я тоже.(Н.Никитин)(谢谢你,弗拉基米尔·普京,你没跟我捉迷藏!我也全部直截了当的跟你说。你说实话,凭良心。我也是这样。)

(四)猫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解析

《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对老鼠和猫的一些脾性、言行的描写来比喻某一类人。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细数了猫让人厌烦的点:首先,猫对于自己抓到的猎物,总是捉弄够了才会咽下去;其次,猫和狮子老虎同属于猫科动物,却不像狮子老虎一样威武壮猛,浑然一副娇气妩媚样子;再者,它老在交配时嗷嗷叫,令人心神不宁;最后,曾经有只猫吃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被证实小隐鼠并非被猫吃了,但作者已经对猫不会再产生亲近感)。好似某一类人的人格,但凡抓住了别人的什么弱点或不足之处,就会想尽办法来慢慢地进行折磨,似乎如果不折磨够就不会甘心一样,要是别人还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惩罚,说不定这种人还会在角落里躲着幸灾乐祸。文章借由这样一个“猫”的形象,直观强烈地嘲讽了生活中与这样一个形象相似的人,鲁迅先生一直以来都对“奴性十足”的“奴才”们厌恶至极。而在俄国作家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的寓言著作里有一篇是关于猫的叫做《猫和厨子》(《Кот и Повар》),讲的是一只叫瓦西卡(Васька)的猫,趁厨师不在的时候偷吃鸡肉,厨师发现后,叨叨不休地训诫猫品行不正,而它却一边听一边仍然大口吃鸡肉,毫不理会。这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寓言,讽刺厨师只说空话而不采取任何具体行为,而猫又根本不理不睬,继续把鸡肉吃得精光,用来影射当时沙皇政府对拿破仑的侵略迟迟不采取任何行动。这篇寓言一经问世,便成了在俄罗斯人人知晓的故事,里面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这句话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流行谚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劝戒充耳不闻,相当于汉语的“置若罔闻”、“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三、结语

猫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与人们的联系非常密切,成了着重观察的对象,人们对猫抱有丰富的想象,才赋予它如此多的象征意义。不管是褒、贬、中,这些象征意义都反映了两国人民在各自社会环境,产生的或相似或不同的主观情感、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神话传说和艺术文化等,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民族文化特点会世世代代往下传,并深深根植于该民族的意识形态中,投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猫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语言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及国情。

参考文献:

[1]李金秀.俄罗斯人习俗中的КОШКА[J].俄语学习,2006 (6).

[2]李湘涛.中国的猫文化[J].科技智囊,2015 (10).

[3]孟玉凤.猫在俄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J].林区教学,2012 (5).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