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产阶级后现代心理结构

2018-12-18解红霞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孤独王安忆后现代主义

解红霞

摘要:《向西,向西,向南》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原载于《钟山》2017年第1期。作者王安忆以一个中年中产阶级女性陈玉洁的家庭危机为主要事件,展示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产阶级面临的物质丰富而内心孤独的现状,以及独自漂泊异乡的孤独感。而作者着重表达的“孤独”这一心理结构,也是许多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着重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王安忆;后现代主义;孤独

在《向西,向西,向南》这篇小说中,王安忆以一种极为冷静理性的语言,从主人公陈玉洁的主观视角,讲述了她与徐美棠相识的过程以及她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异国遭遇。虽然以个人的主观情感为视点,但作品却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变化与其华丽物质生活下的精神空虚,体现了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中产阶级情感观念的转变。同时又以异国他乡作为小说发展的背景,更凸显出中国中产阶级的民族特色。

一、后现代主义的心理结构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解释有许多种,但这些解释大都承认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发现了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所带给人类的无止尽的杀戮,这违背了人类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探索初衷。同时支撑西方人的信仰开始被资本主义家所利用,他们宣扬现世的幸福,人们开始追求无尽的物质享受,而当物欲充斥,人内心却变得空虚。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理性”与“信仰”的崩塌,一些特殊的心理结构开始被表达出来,这些心理结构也是后现代主义经常探讨的主题。

二、后现代主义心理结构的表达

(一)从整体的氛围与视点的体现

陈玉洁是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独立女性,作者以她的视角来写故事,使小說语言上整体都透漏出一种女强人身上的理性与冷淡。在小说中,她总是以一种游离在外的姿态,游荡在柏林街头,穿梭于纽约的大街小巷之中,想一个旁观者一样。这些都整体体现出陈玉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起一座高墙,将自身与外界隔绝,这正好验证了萨特的话“他人即地狱”。没有哪个人可以与另一个人完全契合,而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她只能自己建起高墙,内心想要追求温暖的冲动自然是被压抑在心底。所以即使一家三口与一大群人围坐在酒吧长桌她怀疑大家表现出的享受是假的,她感受不到群聚的快乐,而在散步中,女儿突如其来挽起她的手时她又会觉得温暖。

(二)从日常细节体现

在家庭上,她从小就将女儿寄养在她外婆家中,自小她就与女儿有所隔阂,甚至在世纪之交的舞会上她也依旧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女儿被父亲拉入舞池,自己则像是个旁观者。对于女儿来说,一家三口居住的楼房不是她的家,只有她成长的地方才是家。在两人争吵后,她束手无策,只能在门外徘徊。在小说的高潮部分,丈夫出轨已成定局,女儿的无动于衷,丈夫的逃避,使本该成为话题中心的她却再次被迫成为了旁观者,再次只能以孤独相对。正如文章中描面写的,刚来到美国时,看到女儿的富有设计感的工作室她总觉得少些什么,这是她内心向往的温暖即烟火气。他们在美国新购置的公寓时,“几件家具虽不足以填充偌大一套房,但到底消除些空旷”,一人独居时她又将常用的东西搬进卧室以减少她的活动空间,而让内心充实,缓解孤独。在小说中,家不像是港湾,更像是监狱,陈玉洁一个人的监狱。而对比在陈玉洁夫妇还“未站稳脚跟时”即使两地分隔,依然要努力创造在一起的共同时间,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但两人始终心在一起,内心充实,所以回想起来依旧美好。当物欲充斥内心,留给温暖的地方越来越少,爱情的新鲜感被磨灭,取而代之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寂寞与孤独。

(三)从不同人物体现

小说虽然以陈玉洁为视点,但是从她的描述中,可以发现与她一样有“孤独”这种心理结构的人。她的女儿,小时候即使再与她隔绝,始终有一分淳朴的虾酱的乡土气息联系着两人。而到了美国,女儿身上不再有虾酱的味道,换成了香奈儿的国际香型,由此开始,两人的渐行渐远。女儿无尽的索取是她对父亲的惩罚,对于父母婚姻的破裂却毫不在意,她给母亲挑选了礼物却是出于礼节,在母亲最脆弱的时候毅然决定去法国留学。在女儿心中,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无需听从他们的旨意,她是独立的人,但独立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孤独。

她的丈夫,在两人还听命与政府时一起艰苦奋斗过,而到了衣食富足的时候却忘却了曾帮助她的妻子,甚至不愿出现在她面前。妻子对于他更像是附属品,伴侣对于他而言不再是心灵上不可或缺的,更像是一件商品,一件可以证明自己物质身份的等价物,所以他的内心也是空虚孤独的。

三、后现代主义心理结构出现的原因

(一)对于物质的追求,腐化内心

对物质的追求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中产阶级的通病,从陈玉洁一家三口的转变上看,并结合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过程,可以得出对于物质追求是其中一个动因。小说用很简短的篇幅带过了在两人下海之前的生活,简单概括是平淡快乐的。但在物质丰腴之后陈玉洁一家开始出现了隔阂,然后渐渐拉大,最后导致一家人名存实亡,天各一方。

(二)中西文化冲突,异国的乡愁

中西文化冲突是王安忆文章中经常探讨的话题,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来直观地让读者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在德国,陈玉洁走出剧院,“天黑下来,街上却一片亮,路灯,霓虹灯,广告灯箱,咖啡座,餐馆全开张了。热狗铺前排着队,麦当劳里满是人,汽车揿着喇叭,年轻人呼啸而过,高举彩旗和气球。电器商店橱窗里的电视机播放新闻,站一圈人看……”她再次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看着热闹的街道,”无数笑靥相迎,可依旧是离远的,隔一层膜“一句话道破了她身在异乡的孤独。她甚至喜欢在中国大厦里听那些新来的中国人拉行李的动静,因为那是来自她家乡的人,让她觉得亲切。在美国,那里的老酒店、新泽西酒店、酒吧,这些都更像是她的牢笼,将她困在那里,只有在”牛铃“店里她才能喘息。在与徐美棠的交谈中,徐美棠说他们福建人是喜欢和同乡人在一起的,可是就算是聚集在一起,居住在这里多年,有房子有事业,她也还是感叹自己不是这里的人。这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寻根文化的体现。

在台湾的留学生小说中就大量反映了漂泊对人的影响例如《芝加哥之死》中留学生死亡的原因正是脱离了”根“,所以他失去了漂泊的动力,只能依靠死亡解脱。在陈玉洁身上也体现了寻根文化,她一直怀念宁波的乡土味道,在商场专柜因为中年售货员不和美国国情的一直拉着她的手而哭泣,她会对徐美棠记忆犹新也是因为徐美棠身上的中国传统特点——仁义。这点与王安忆之前《小鲍庄》中的小翠的仁义有相同之处。徐美棠为了不背叛恩人,放弃与自己的爱人在一起,直到老人去世,没有私吞老人的财产,当爱人生病时,不假思索的要求为他换上自己的肝脏,这些都是徐美棠的仁义。在陈玉洁心中,徐美棠才是她一直寻找的温暖,所以她放弃了对物质的追求,做着与自己身份相差很大的活却依然津津有味,在那里她可以寻找到自己熟悉的中国味道。

向西,她们偶然相遇,向西,她们了解彼此,向南,她们是彼此填补孤独的唯一温暖,两个经历挫折的女人,在异国他乡终于不在被孤单封闭,她们走出了“孤单”的困境,却心怀希望继续漂泊,她们不仅放下了对物欲的追求,更找到了她们心之所向的“根”。

参考文献:

[1]张世岩.王安忆小说的后现代症候分析[J].作家,2008 (16):5-6.

[2]王冰冰.后寻根时代的名实之惑——王安忆《匿名》及其他[J].文学评论,2016 (02):212-220.

[3]雷鸣,马景文.论王安忆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情怀[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 (3):52-54.

猜你喜欢

孤独王安忆后现代主义
中秋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