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8-12-18瞿亮王绍源梁桥康唐璐
瞿亮 王绍源 梁桥康 唐璐
摘要:“软件技术基础”是电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该文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116-02
Abstract:Basis of Software Technique is an important courses in course system of electrical majors. In order to adapt to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on the contents,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ing practic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eform obtains well effects.
Key words: Basis of Software Techniqu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novative practice;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电信类专业本科生的平台基础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体系结构和開发方法,掌握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需的软件基础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编程能力,为今后开发及应用软件打下必要的基础。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1 教学难点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涵盖面广,包含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章节,其中每一章都对应于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重要且知识面广。软件工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部分概念抽象,较难理解。软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要全面介绍各章节知识重点,又要适应软件技术最新发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使得学生能理解抽象的理论并具有创新实践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
2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
2.1 围绕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总结多年课程教学中积累的体会和经验,结合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作者主编了软件技术基础新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新教材在传统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内容:
(1) 概述中介绍软件最新前沿技术并站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的应用角度介绍各章学习目的、相互关系和学习方法。
(2) 新增 C语言回顾一章。由于课程案例均用C语言描述,考虑到以往教学中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能力较薄弱,本章对C语言进行适当的复习,重点介绍C语言中相对复杂的数组、结构、指针的应用以及课程中涉及的递归程序,便于学生对教材中程序的理解。
(3) 数据结构章节用大量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来说明并分析线性表、树、图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通过一些经典的问题求解案例编程来说明算法与数据结构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4) 操作系统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等内容结合日常对计算机的应用和编程方式做深一步的分析,加深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以Linux中具体操作指令为例进行说明。
(5) 针对目前流行的网络新技术,最后一章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及物流网的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最新前沿技术。
2.2 更新教学观念
软件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应未来的研究及工作需求。作为教师,要时刻更新观念和知识体系,不断进取,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软件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动手,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在学生编写和调试大量程序之后,才能获得进步,感到运用自如,学起来才比较从容。作为课堂知识的有效延伸,我们精心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课题,由专业的实验老师指导并针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编程相关的各种竞赛,通过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使学生拓宽视野,取长补短。
(2) 突出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涉及软件编程方面内容。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是要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考虑到学生对编程工具C语言刚刚入门,在讲解案例中着重对程序流程最复杂的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对数据类型、算法、编程结构和程序效率进行详细分析,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进而进行编程实现的能力。在讲述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结构章节相关内容时会结合目前学生接触最多的手机APP、校园网、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及编程进行具体指导,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3)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通过软件技术基础授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即强调程序的可读性、规范性。例如,变量须加注释、程序构思要有说明、学会如何调试程序与分析运行结果。这对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2.3 结合实际应用,介绍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各章的学习要结合最新技术进行介绍,如操作系统中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统内容并结合安卓平台介绍最新知识,数据库系统中增加数据挖掘内容,使学生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网络技术中除了介绍互联网的知识,增加目前流行的物联网内容。通过新技术的介绍,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了解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2.4 案例驱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课时较少,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中将所有内容都讲到,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进行精讲。以案例驱动来组织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且印象深刻。可以在每个章节中设计一些相关的案例,由于我院的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一定专业方面的知识,在全部内容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所学专业相关的综合性软件项目,在项目总体设计中以软件工程的方法为指导,编程中运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来实现项目。
2.5 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我们也改革了考试制度。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试方法。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采取笔试、课堂测试、实验等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出勤情况和随堂测验等情况;实验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课出勤三方面进行考核; 期末笔试中既包含理论知识也有程序分析、编程应用的相关试题。期末总成绩为:课堂表现占2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50%。
3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明确教学主线,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了解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独立完成实验。加深了对软件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了最新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编程能力。巩固了以前学习过的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等课程知识,通过学生评教的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显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经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新教材,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与专业应用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了软件编程水平,课堂授课与上机实验相辅相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会在教学中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得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科研及工作真正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肖英,吉文华,项伟平.电信类“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10(12):48-49.
[2] 周云,姚新字.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案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4(2):67-70.
[3] 赵晨光,白玉,徐娜.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136-140.
[4] 瞿亮,王耀南,路晓庆.“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4):31-32.
[5] 高枚,龚沛曾.“软件开发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8):109-110.
[6] 杨春哲,常涵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3):118-119.
[7] 马骏.C#程序设计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48-50.
[8] 王温君.“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教学改革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8).
[9] 王海燕.“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學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9):86-87.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