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记》中教育方式的一点探讨
2018-12-18张玮炜
张玮炜
摘 要 教育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情境,也都有其难以实施之处,本文探讨《学记》中所载的教与学,研究其教育方式能否古为今用。
关键词 教育 教学 授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教育学理论不断涌现,象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等,然而每种理论都有一定的适用情况,在具体实施上都有其难以实现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学记》中的教与学,研究有些教育方式能否古为今用,以博采众长。
“教育”这个词语出现的并不早,“教”和“育”分别有自己的含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讲“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战国时期更早的文献中虽未找到该词语,但是从孔子的《论语》中看,“教”有“教育”的含义已经显现。比如《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又比如《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都是强调教育的重要。郭店竹简《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教写成上爻下子,也就是学,所以有学者认为《学记》也可认为是《教记》,教与学本身也是教育的两个方面。
就像教师们上课前先告诉学生课程的重要性一样,《学记》开篇也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说明中国自古重视教育,“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提出教之大伦(纲要),此教学大纲不是现在意义上某课程的教学大纲,而是教学整体上的纲要。首先“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先要有一个祭祀仪式,表示敬道。古代的祭祀是一件大事,先要有这么一个仪式。现在演变成开学典礼。“《宵雅》肄三,官其始也”不是告诉人学习的目标就是做官,练习《诗经·小雅》的三篇诗,《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诗教人们和谐相处、互相体谅、互相勉励,共同把事做好。然后“孙其业也”、“收其威也”、“游其志也”、“存其心也”、“学不躐等也”。大学的教育,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教给学生如何相处、如何做事,不仅要“成才”也要“成人”。
就教学方法而言,“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里写预防错误的发生、适时而教、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相互观摩而学习。这在私塾或者师生比不多的课堂上相对容易实现,在现代几十分钟而学生有数十人的课堂上就很难顾及每个人的接受程度、知识基础,“当其可之谓时”,在可教的时候教,然而几十人的课堂上,每个人“可之”的时间不同,教师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可之”而教。但是预防错误、循序渐进确是可以做到,相互观摩学习在一些互动环节容易实现,课堂人数多也不影响效果。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教之所由废也”里前面四条与“教之所由兴也”相对,后面“燕朋”、“燕辟”亦是教育失败的原因。我们现在称“燕朋”为“狐朋狗友”,跟一群狐朋狗友交往而影响学业、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上自身资质聪颖而败于狐朋狗友的典型例子如汉灵帝,据《资治通鉴》记载,灵帝身边围了一群狐朋狗友,使得灵帝没有治理国家的概念。等到多地起兵的时候,汉灵帝在皇城检阅军队,有大臣说这种行为“黩武”,汉灵帝恍然明白,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这样的话。 “燕辟”的例子现在很多,如有些学生很少和同学交往、逃课,那他们平时在干什么呢?一个人上网或者独自玩游戏浪费光阴呢,学业也就荒废了。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对学生引导而不强拉、勉励而不抑制、开阔他的思维而不代替他去做。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不同,如何在数十人的课堂上引导而不强拉,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学的进度如何把握,这些在课堂上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在战国末期就出现了,“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在当时,就有教师赶进度、满堂灌,不顾学生学会了多少。那么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当学生和教师都将这段话背诵的滚瓜烂熟的时候,改进的方法在其它文献里也有记载。比如王阳明的《教约》,“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谐生”、“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诗歌”。《教约》是规范小学教师教学的,我们会看到教师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一对一面对每个学生,而且同一天的教学,针对每个学生教他所应学习的内容,虽然看上去是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实际上可能每个学生所学内容都不相同。现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教师面对数十名学生一对一根据情况授课无法做到,教学环境不同。但不可否认,一对一授课能教的“人尽其才”一些。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也是学生常见的心理状态,有些学生什么都想学,太多抓不住主线,太少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太容易让人认为没什么可学的,有些人则是不想学了。教师需要知道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情况“救其失也”。我们可以看到古今班级制度、教学环境相差较大,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對学生心理的把握、教学的技巧把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熟一直都是善教者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