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实践
2018-12-18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教授的专著《日本第一》甫一出版,即刻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关于日本崛起、美国衰落的恐慌情绪迅速弥漫开来。然而很幸运的是,美国还有清醒者,他们认为美国企业仍然优秀,并且正在积蓄力量,并坚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之一就是托马斯·彼得斯和他的《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该书的内容,就源自美国自己企业案例的伟大实践。
同样,该书于1982年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连续畅销多年。该书被称为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从既有理论的框架中出来,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案例研究分析,捕捉企业经营成功最基本的因素,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从欣赏一个个的企业梦想中感受到激情,以及可以推而广之的经典管理法则。?
其实,在当下全球化市场风云突变、互联网下各种创新风云激荡的背景下,有学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反观中国,传统产业或者品牌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一定在那些优秀企业的实践里。中国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它们何以优秀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熊彼特曾说:无论在斯密生前还是死后,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赋予分工如此沉重的负担,“它几乎成了经济进步的唯一因素”。而其实斯密提到的所谓“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在生产单元之间发生,而不是单元内部的技术分工。相反,他认为技术的过度分工是人口素质下降(道德和智力退化)的罪魁祸首。斯密说:“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消耗在几个非常简单的操作上,其结果又或许总是相同或几乎相同,那么它就没有机会发挥他的理解力或运用他的创造力,来发现解决以前从未出现的困难的方法。”“这样他对自己特定行业的熟练,是以牺牲他的思维能力、社会能力和战斗能力而获得的。但是,在所有经过改良的文明社会,这是穷苦的劳动民众必然陷入的状态,除非政府做出某些努力来阻止它。”
根据这个逻辑,斯密认为农业工人比产业工人更少受到技术分工的负面影响,“由于习惯于考虑多种多样的目标,他的理解力……通常比那些整天只完成一两种非常简单的操作的人强得多”。假如有机会成为小私有经营者,庄稼汉将是比大私有经营者更好的企业家!
这就是经典著作的价值所在,总有惊喜的诠释令人恍然大悟!这有力地解释了当今中国为何很多极具生命力的企业品牌诞生在偏远城镇甚至农村,这些洗脚上田的“农民”为何能够成为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家。如万向的鲁冠球、吉利的李书福、南方黑芝麻的韦清文……
改革开放后,一场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给了那些先知先觉者一个巨大的腾飞空间。于是许多新生事物扑面而来,产品新物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早晨的第一抹阳光洒向大地,南方小镇巷子深处一声悠远的“黑芝麻糊唉—”一下子就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
熟悉的方言、幽香的芝麻、入口的绵浓……戴着瓜皮帽的男孩一脸期盼的可爱模样,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
这个时候不存在时空距离,人们会在自己直接或间接的记忆里,将企业品牌展现的文化元素拼接完整,进而在脑海中复原出一个个熟悉的形象,他在我们的记忆中呼之欲出,瞬间就活现在眼前。
品牌在于唤醒共鸣,而生命力极强的品牌,一定有着根植于文化土壤的强大基因。当然,它们还需要一个伟大的时代!
南方黑芝麻糊的成长节点是那么的清晰可辨:一声妈妈般亲切的呼唤,如生命的基因蓬勃而出;引发万人空巷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的随播广告,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光辉在一场历史剧痛后渐渐复苏;而1990年中国第一次成功举办亚运会,则是家国意识在全球化大幕啟动下的第一次苏醒,中国企业的先驱者面向世界的第一次亮相,更是一种担当……所有这些,都注入了一个本土品牌的生命基因,顽强而生机无限。
如果说彼得斯的《追求卓越》成功完成了对美国公司伟大实践的总结,从而推动了美国公司集体性从优秀走向卓越,那么关于中国公司实践的这一研究命题呢?一座高峰是一群高山的隆起,当我们从专业媒体的视角走进企业时,也摒弃了既有理论框架的束缚,力图还原一个活生生的企业真实的本我,以《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记事之中,旨在给借鉴学习的企业界、研究授业者一个原生的企业案例。
当南方黑芝麻集团董事长韦清文说着自己的公司时,也像说着自己的孩子。“我更关心的是自己退休后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此句话从这位企业家口中说出来,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正如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说的:公司越大,所考虑的事情就越是基本。
—走进南方黑芝麻集团,就让我们从基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