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

2018-12-18王小耿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王小耿

摘要:新时代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流行起来,它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该文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提出来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38-02

1 概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我国政府也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目标,充分揭示了未来产业变革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和推动的,而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存储、传播的主战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协议,具备从事程序设计、Web开发、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成为网络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多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集中进行教学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定的实验学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知识点比较零散,在没有一定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容易,许多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学生感觉枯燥,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降低了主动性,缺乏主动思考,这种弊端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反应明显,大部分学生取得的成绩都不理想,达不到课程要求的预期目标,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迫在眉睫。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理念最早在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提出并应用于教学,效果斐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不同于传统“课堂传授+课后内化”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首先根据教材形成若干专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专题相关的章节,并在课下自主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上课时学生就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针对性讲解。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移到课外,知识的内化则由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完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 Robert Talbert 教授提出翻转课堂的结构,如下图 1 所示,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被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课前学习和课中讨论,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

2.1 计算机网络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結合,由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通过实践去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期望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组成,深入了解网络运行的原理,理解网络协议的本质,掌握网络硬件的工作原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网、网络编程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1)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是处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涌现,但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多年来一直沿用过去的教材,讲述内容中有不少过时的部分,而对于物联网、SDN等新内容又基本没有涉及。另外在教材中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网络应用无从下手,无法满足企业要求。

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在课堂中学生低头看手机不听课的现象格外严重,甚至上课时教师都找不到和自己目光交流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是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走路、吃饭、上课、休息都在看手机,而上课时学习的内容相对都是抽象枯燥的,其吸引力肯定无法和手机里丰富多彩的内容相比,学生的意志力稍有薄弱,就容易陷入手机内容中无法自拔,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逻辑性又很强,上课中学生一旦低头看了手机,这堂课就基本上无法再听懂了,导致近几年来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学效果非常差。

3) 学生需求的多元化

在新时代中,移动网络渗入每个人的生活,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容易,不需要去图书馆,也不需要购买书籍,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讲,有些同学通过互联网已经学习到了很多的内容,也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而也有些同学对此还一知半解,涉猎不深,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差异非常大,对知识点的需求和关注也完全不同,在授课中如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解决以上难题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2.2 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当然在新时代下,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面临一些问题以外,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同时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1) 硬件条件:伴随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无处不在,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通过手机接入到互联网中,获取学习资源,翻转课堂所需播放的视频带宽,也完全没有任何障碍,对于每个学生来讲这些硬件条件都是基本具备。这一切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硬件保障。

2) 教师条件:新时期的教师,特别是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对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都是得心应手,翻转课堂中有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辛苦的工作就是录制视频,网络中现在也有很多的视频资源,可以给老师提供帮助,启发教师如何录制优秀的视频节目,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在家中就完成简单的视频录制。

3) 学生条件:学生现在都有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完全可以流畅播放多媒体文件,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方便的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花十几分钟就看完一段视频,完成课前学习。

3 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起来,传统教学模式逻辑相对比较简单,教师主要的行为是课前备课,上课讲授,课后答疑即可,行动线路比较单一,而对于翻转课堂来讲,涉及的环节众多,需要关注的细节更多,事先花费的准备时间也更长,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教师的重点是理清思路,设计流程,完善组织过程,为此必须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模型,来指导教学过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下图2 所示,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过程,分别是课前、课中、课后,实施的主体主要是两部分,分别是教师和学生。

3.1 课前任务

教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进度来确定本堂课要讲授的章节和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经验,提炼出本节教学的主要重点和难点,由此确定录制视频的内容,录制视频一定要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结合动画、特效、案例演示或实物展示来完成对难点内容的解释,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6-15分钟即可,过长则很可能学生并没有足够耐心看完。教师录制完视频并发布后,还要同时发布测试题,用于学生自检。教师准备课堂中和学生交流时的主要问题,并随时和线上提问的学生进行互动解答。

学生:登录教师指定的网站,观看教师发布的视频,然后查阅资料,理解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师的测试题,检验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的问题,首先应该自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增强自学能力;如果自行不能解决,可以登录网站或微信联系老师解答,也可以把问题详细记录下来,带入课堂等待教师解答。

3.2 课中任务

教师:教师在课前已经收集或了解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的进展,有针对性地對学生们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再做一次简要的阐述,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然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抛出准备好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交给学生去解答,一般可让学生自主讨论3-5分钟。

学生:学生在课程中自由分组,一般由3-4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学生可以携带书籍、笔记本电脑或IPAD等辅助工具,拿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组范围内自由进行讨论,查阅资料,最后由组长形成一致意见。自由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组织进行答辩,抽签选取几个小组长或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发言答辩,答辩完毕后其他组的同学也可辩论或补充。对于达成一致共识的问题,教师给予总结发言,对于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教师给予重点解答。课中任务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环节占据了重要位置,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每一次正确的解答和辩论,都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虽然教师不再占据主角地位,但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认识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将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达到的高度。

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相对冷漠的关系,传统教学中很多高校老师很少和学生交流,上课时没有点对点的交流,老师不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就离开教室,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和教师交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让师生之间不再陌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在活跃的气氛中思考、讨论、交流,强化了对知识的学习,也增进了师生情谊。

3.3 课后任务

教师: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由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在今后的复习课或者实验中对本节内容进行补强。总结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论,探讨如何更加高效的引导学生,关注本节知识点的最新进展情况,如果有新的发展,可以通过线上方式通知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追踪更新的理念和想法,引领学生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在本节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在课后复习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知识点,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来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测评,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和教师在线上进行交流,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不断提升自我。

4 结论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互联网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一大成果。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在充分了解翻转课堂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在新时代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不断摸索教学改革的方法,改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更具备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燕君.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8-22.

[2] 王昊翔.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重构[J].计算机教育,2018(2):43-46.

[3] 王惠惠,李慧玲,王俊飞,等.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8(9):153-154.

[4] 张露霖.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J].电脑迷,2018(2):150.

[5] 姜文红.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82.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