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的生活账
2018-12-18乔山峰
乔山峰
年近七旬的老李头爱记生活账,这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
老李头是河南省郑州市西郊的一个农民,名叫李相如。他在村里当会计20多年,在生产队时负责记工分,后来又参与收农业税,对数字情有独钟,“别小看了那十个数,数字里头有大文章呢!”
“2006年1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农民庆贺的日子。”老李头时常提起这,“不仅不用缴税了,种地还有了补贴。”从那一天起,农业税这个支出账目彻底从老李头的记账本上消失了,开始变成了补贴收入项目。当年,老李头家的4亩地领取补贴款39元,201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80元。
这些年,公家的账虽然不记了,但自家的生活细账老李头一项也没落下,这些事儿都被逐项列举,详细地記录在账本的摘要里——
“儿子买房给10万元;买小汽车15万元……”老李头在自家账目开销中记录的消费金额越来越大。“孙子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取得了研究生学历;老伴儿报名参加老年书画活动……”家里的新鲜事儿也越来越多。
在老李头的账本里,有两个数字让他常常引以为豪,一个是0.8,一个是236。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土里刨食的中国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一些颇有胆识的农民陆续离开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融入了城市的建设中。正值壮年的老李头也有些按捺不住,便背起行囊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汹涌的打工潮中,他和其他来自农村的打工仔一样,进入建筑队、砖瓦厂,跟着工友搬砖提灰,吃大锅饭,住临时搭建的窝棚,一天0.8元的收入备受村里人的羡慕。
后来,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女性也加入打工者行列,她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外来妹”。女工们在南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玩具厂、鞋厂、包装厂里,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订单多的时候,工人们连夜赶货,有时候订单催得急,我们就几天几夜不合眼地工作。”老李头的妻子提及在东莞打工的那些年说。相比守着一亩三分地,她的报酬也是很可观的:一个月能拿到236元的工资。
就这样,靠着夫妻俩辛勤的劳动,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原先破旧的草房、瓦房陆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平房,后来又建起了漂亮的三层小楼。每年农忙的时候,老李头总会回来,远远看去一副城里人的模样。每次回来,孩子们都爱围着他,从老李头的嘴里,孩子们知道了上海的东方明珠、深圳的地王大厦,知道了城里有漂亮的公园、现代化的学校。
如今,随着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开发战略的实施,老李头家所在的村庄被整体纳入改造范围,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住进了“四室两厅”,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备受瞩目的郑州“四个中心”项目尽收眼底,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这里充满了活力与生机:生态廊道上的月季花盛开,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美艳动人;从前杂乱的小村庄,如今规划为高端居民区;“四个中心”工地塔吊林立,奥体中心已经显露雏形,她将作为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主会场,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和老李头一样,周围的村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老李头说,他的生活账会一直坚持记下去。因为每天的生活都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