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2018-12-18刘生杰张乐乐刘艳红王振杰王彩虹季春艳李双芳

关键词:我院实训特色

刘生杰,张乐乐,刘艳红,王振杰,王彩虹,季春艳,李双芳,陈 杰*

(阜阳师范学院 a.信息工程学院;b.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行业,食品事关人类健康与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各类人才培养中食品专业是必须大力发展又要严格规范的永远的朝阳产业,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尤其近年来,在政府人本理念的引导下,面对人类对食品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需求及对食品高品质、高品位、高安全性的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各类高校既呈井喷式蓬勃发展,又高标准各具特色建设,为我国食品行业培养了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理念与定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本科人才。传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组成及其比例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通识教育课程群46%~52%;专业基础课程群25%左右;食品工程、工艺类专业课程群10%~15%;营养、卫生与分析类课程群8%;其它课程群5%左右[1]。不少高校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相似,实践环节强化不足,而且实践环节关联性不强、不成体系,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机衔接,食品科学与工程虽是工科专业,但课程体系中基础科学课程比例较高,工程实践类课程比例偏低,体现工科专业核心能力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开展,教育部明确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遵循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地方本科院校需紧紧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2]。面对新的人才培养形势,许多高校不断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之路,呈现出不同的培养理念和思路,如部分医学类院校以公共卫生学科方向为特色,注重食品营养类特色人才培养[1,3];天津农学院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以服务沿海都市农业产后领域,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4];南京农业大学依托学校专业发展的领先优势精办专业,以“三维四层次”模式建设农科特色专业实践基地,培养食品加工专业人才[5];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双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取得较好办学效果[6]等。

强化应用性已成为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本着该发展理念,根据陈宝生部长“以本为本”的本科教育新要求,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地方独立学院和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努力探索一条既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又具有鲜明实践性与创新型办学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

2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性独立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着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独立学院。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开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已经初步具备特色专业建设基础。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院特色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当然,作为地方独立学院在办学上同样象其他地方院校一样面临高水平师资引进难、资金投入紧张、学校硬件建设力度不足、办学视野小、与高水平大学交流互动不足、生源质量不高、工科专业办学基础较薄弱等现实困难。

3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3.1 结合实际凝练专业办学特色、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顺应地方食品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顺势而为。面对发展大势,在优势与困难交织的形势下,只有面对现实、客观分析,从我院实际出发,凝练专业特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走出特色建设之路。

3.1.1 凝练专业办学特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根据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应契合独立学院办学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师资优势,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及所依托的母体学校的硬件资源,扬长避短;植根地方优势产业,接地气开展专业实践与应用、产学研结合,推动高质量就业;独立学院生源的高考录取分数偏低是客观现实,但需对学生来源、构成与素养进行客观分析,探求学生心声与发展诉求,变劣势为动力,寻求教育教学突破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地方院校与高层次院校在办学资源、学科视野上存在差距,但地方院校可依靠地方资源,务实打造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战略;国家进入新时代,专业建设也应以习近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做指引,办学理念、治学方法与教育技能等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因此基于实际,权衡利弊,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紧紧依托校、地资源优势,寻求对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的着力培养,走出一条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时代特色办学之路。

3.1.2 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我院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创办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包括对学生通识能力、道德法制人文素养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接受从食品原料生产到产品加工、贮运、质量控制、安全监控、消费指导、食品科学研究等方面系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监控、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食品市场拓展、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是否具备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检验人才能否有效从业的关键指标,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成为评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3.2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来规范。为了制定出与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走访了当地食品企业及主管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与管理环节,了解企事业单位对食品行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需求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深入探究学生(包括已毕业学生)对专业发展动态、就业形势、岗位素养及未来事业拓展能力的理解或要求等;邀请行业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指导、评议,调研学习兄弟院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等。

3.2.1 培养方案修订思路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也有了适应新形势的新突破、新特色。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新的培养方案对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养、知识、能力及效果达成的保障体系等进行明确规定,从而使培养过程具体化[7],增强了方案执行的可操作性,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思路见图1。可见,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厚理论基础、强实践能力并举的价值取向,实践创与创新能力培养又是培养基础理论素养的延续与强化,并通过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有效实现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包括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基本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院统一部署的公共课程、通识教学体系中,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在新培养方案中明确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支撑体系。理论教学通过通识教学辅以专业教育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6],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道德法律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理论教学帮助学生认知专业并形成专业思想,为后续专业学习及从业积淀必要的专业科学素养及技术基础,也是学生更上一层楼必要的知识储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与运用,是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查点,是人才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特色培养的重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修订中不同程度压缩老版方案中各门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3.2.2 培养方案体现的专业能力组成与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多、涉及范围广、专业方向多,组织本科教学难度大,所以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涵盖各交叉学科基础[7]。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出发,系统梳理各门课程关系,以课程群的形式,为学生构建较为清晰的专业理论及知识架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实验教学、见习与实训、专业实习和创新训练四个环节,其中实验教学、见习与实训、专业实习三个环节内容安排联动,“实验→实训→实习”逐级进阶,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实训为核心、以实习为最终检验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创新训练则贯穿于大学四年随机安排。实验教学的安排本着应开尽开、能开足开的原则,加大了实验教学在总学时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增加实践动手的机会,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鼓励老师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老师准备,学生做”、“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刻板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真正主体;改变实验项目、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多年不变、没有新意的程序化教学过程,实验项目应能够反映食品工程领域内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等,提倡只要能反映理论的核心原理,实验项目可接地气选择产学研项目内容或学生比较了解的当地优势资源开展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兴趣性和应用性;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针对实验效果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图1 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思路

见习活动是课程教学的有益实践补充,对于不能以单独实验来解决,系统性操作又无条件实现的内容,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参观考察、视频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比如参观食品生产车间流水全过程,使学生对生产环节一目了然,各环节所需设备、技术、秩序与管理等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令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明显。实训是应用型高校非常实用有效的实践教学过程,许多高校都在探索适合各自实际的方式,我院逐步建立起模块化实训模式,模块化教学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8]。教学模块主要针对技术性、工程性与工艺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群来建立,共设计9个模块,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兴趣和未来就业预期任选不少于4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各课程群的教学目标进行若干项目化设计,项目选择应切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以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进行完整规程设计,体现先进性,适应科技进步。科学合理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以模拟实战形式按标准完成,并接受对实训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这样就把课程群内较为孤立、分散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等综合化、系统化,有机衔接,实现了实验与实训的关联,让学生既有身临实境的感觉,也会顿悟前面实验所学是后续应用的必要基础,那些分散的实验原理与技术综合起来、优化后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必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拓宽思路,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毕业实习是毕业前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检验的重要环节,实习本身也是学生提高职业素养、锻炼提升实践技能的关键过程。我院采取集中统一实习和学生根据个性化需求自主联系单位的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涉及专业内容虽有差别,但本质上还是上述多模块内容的有机组合,学生经过预先系统化实训后,再到企业实习,完整经历生产过程,并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训练包含创新理念和创新实操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氛围的营造、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科研成果价值实现后的宣传、创新驱动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效能展示等引导学生改变默守陈规的陋习,培养慎思、探究与创新的思维;让同学参与老师产学研项目、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各类专业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选修教师设计的开放性实验、参加导师制下的课外兴趣小组等,对学生科研技术与能力进行专业化培训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形成。毕业论文(设计)是创新训练较为系统的培训过程,从论文选题、论证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均有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过程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为以后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3.3 落实培养方案,重在保障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需要有力的专业保障体系,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根据图1的规划,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从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实践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教学的过程管理、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竞赛

3.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特色人才培养的指导能力

实践技能培训,给新进教师配备指导老师,新进教师先到实验室锻炼一年,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人员有计划地开展交流和培训,有序外派教师到高水平学府进修、访学或培训,到知名企业参观、培训与顶岗实习,让教师了解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深入探讨模块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深化模块化实训改革;增加校内学术报告频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及科研学术交流,让教师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开阔知识视野。聘用食品企事业单位高水平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发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学院采取培养和引进并举提升师资力量,加大对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尤其重视人才的学缘背景引进高水平人才。

3.3.2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保障实践教学的硬件需求

为有效满足实验教学、模块化实训和学生创新实践需求,积极争取学院支持,逐步完善现有实验室条件,不断购置补充新设备,尤其是采购一批适应模块化实训需要的食品工艺设备,并通过资源整合,使资源配置符合特色专业建设要求。依托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富有地方性特色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符合地方资源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实验室,开展地方性特色食品加工科研攻关与培训,并吸纳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模块化实训及创新研发过程等。通过多年努力,学院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已获省教育厅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两个建设项目的支持,为以实践与创新为特色的专业建设注入强大推动力,也为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契机。

3.3.3 多措并举抓管理促建设,护航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特色专业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制,有关专家、教授和教师参与,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有序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专业教师根据所代课程、结合产学研项目或探索研发新等方面着手,加强氛围营造和创新管理,提高培养效能,并严格过程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逐渐完善培养方案,使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良性发展。产品等,设计开放性课题,遴选有基础感兴趣同学组成课题组,经审核批准后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思考、个性化设计、独立操作,教师起到监督、指导和答疑的作用,同学响应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实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独立学院生源构成,学生大多因为中学偏科导致高考分数偏低,但大多数同学通过专业选择已经避开弱项,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甘于本科层级的发展基础,渴望冲高发展起点,所以面对同学追求进步的现实,我们在实践能力培养中以鼓励学生考研为抓手,助推学风建设,好的学风又有效带动考研风气,考研已蔚然成风,学生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也在考研录取中得到认可。专业建设中采取导师制,教师从专业认知、行业前景、专业人才成长所需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如何依托这些能力直面激烈的人才竞争。我们鼓励同学积极参与专业创新大赛,取得了好的竞赛效果,锻炼了学生,获奖荣誉还提振了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嵌入体现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资格认证内容,着重训练相应资格要求达到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应资格证书,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适应岗位工作,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9]。

3.3.4 加强过程考核,推动人才培养机制的良性循环

实践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施过程,所以我们坚持“重在过程、关注实施”的评价办法,以过程考核为鲜明特征的过程管理是实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学的过程考核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对师生的考核评价除对传统教学管理的各项量化指标的静态考核外,对教师的考核还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及教风反馈、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监控体系的监督考查、学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学过程自我诊断指标考查;对学生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认知效果评价、班级同学对课程实施中的动态响应统计等。在进阶式实践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实验、实训还是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对实训过程的系统化思维,所以指导教师会针对不同实践环节,设计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包含静态评价指标,也包含动态形成性评价指标。

特色专业建设还需对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配套管理等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切实保障。考核评价同样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兼顾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考评的结合,同时通过激励措施促进专业建设的后生动力形成[10]。

4 小结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过程,结合地方资源优势,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建设符合学院实际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立足皖西北食品资源与产业优势,修订了适应地方食品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采取“实验→实训→实习”逐步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科研创新训练,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立了有利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与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一支实践技能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了一套以过程评价为特色的过程管理措施,保障该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通过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我院食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我院实训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