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形式美研究
——以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银饰为例

2018-12-18孙乐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银饰苗族纹样

孙乐宁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民族地区在以部落或者村落集体形式常年劳作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歌曲、服饰、价值观、节日、民俗等多样文化。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民族文化都是围绕地区民俗活动展开的,尤其是民族装饰图案文化,何为装饰图案?装饰图案是通过概括、表现、美化对象,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有较强的手工艺术制作性、装饰性、规律性,其适运用于各个实物中的装饰纹样。

一、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在苗族银饰文化中占很大比重,每一个苗族银饰都有其特有的装饰图案。苗族银饰至今仍受欢迎一方面体现在苗族银饰的社会文化意义上,在苗族家中女儿由于无法分配到房屋、土地、牛羊等物质,为补偿出嫁女儿,父母以银饰作为嫁妆。银饰的社会文化还体现在对活动的重视,苗族银饰以庄重、壮美为主要特色,女子盛装参加重要节日时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故而苗族银饰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苗族银饰以工艺精湛为特色受到民众追捧,苗族银饰锻制技术是苗族工匠独有的技艺,从绘图到雕刻制作,需要花费30道工序,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苗族工匠们过硬的手艺,他们雕刻出苗族银饰上各具特色的装饰图案。苗族银饰,于地理环境不同,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银饰,从头到脚因支系不同而形态各异、种类繁多、花样百出,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美进行了有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形式美法则。

二、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形式美

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来源于苗族人民日常生活对美好事物的复制,把他们对于美的认知雕琢在银饰图案中。苗族因素的装饰图案主要以花、鸟、动物为基本元素组合设计,亦形成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观。品鉴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主要是基于图案展现的内容和工匠们刻画的美好意境来分析,发现苗族银饰的装饰图案形式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称之美

苗族银饰的图案多以对称为主要形态铸成,对称形态既符合我国含蓄简约的审美,又有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图1苗族二龙戏珠大银角是苗族银饰中对称图形的佳作。银角在战乱时期是苗族男子体现自己彪悍的一种象征,相传,苗族人民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犯,用水牯牛的牛角装扮自己的头饰,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的威武和雄壮。之后,苗族妇女们便沿袭了这种饰俗。迄今,清水江流域部分苗族分支的姑娘们在出嫁或出席盛大节日的时候,头上都会佩戴大银角,让自己更加的美丽动人。黔东南雷山西江地区造型简明、线条明快的苗族二龙戏珠大银角,由纯银制作,呈对称状。银角高约75厘米,宽82厘米,重1125克。整体由左右两只牛角状银角和正中扇形的双凤朝花株银角组成。牛角在苗族银饰中有着敬拜、装饰、辟邪兼顾的具体符号。整只银角为左右两只牛角向上方上扬,纹样为双龙戏珠,两端的牛角高出中间双凤朝花株银角,双凤朝花株银角依中轴线将上下、左右粗壮豪迈的曲线与细致唯美的直线的纹样进行等形、等量的合理建设,形成对比感。既有严谨的思维顺序,又有稳定的视野美感,融合了美学中的形式美,装饰图案形式美法。

图1:苗族二龙戏珠大银角

(二)平衡之美

图2苗族双狮戏球银压领是苗族银饰中体现平衡之美的代表作品,它是台江施洞苗族妇女在盛装出席节日时,佩戴在胸前的食物,长25厘米,重240克。银饰纹样持等量不等形的腰果形设计方式依中轴线两侧,上下左右的纹样主要部分相同,局部纹样稍有差异,但大效果仍是对称的,在视觉上相对均匀的平衡之美样式具有整齐、稳定、大方的美感,又打破了绝对均匀的呆板。既让人们满足了均衡的视觉要求,又给人们添加了富有灵巧、敏捷、活跃、变化的视野影像。银饰整体在构图、组织上显得活泼、生动有灵感。苗族双狮戏球银压领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分左右两侧挂件部分,中部分是银饰的主要构成部分,下部分是吊坠部分。从形式美的点、面、线角度分析,上部分为点,中部分为面,下部分为线,点中有面和线,面中有点和线,线中有点和面,形成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学视角。

其中压领的上部分在左、右两侧装饰有造型相同的两只蝴。压领的中间主体部分呈腰果形的曲线美,两边为相对对称,又有中心轴的关系,双狮戏球中的两只狮子的状态略有不同,共同呈现出了一个灵便、灵活、活泼的动态的运动场面,增加了在运动的状态下银饰的情味、情趣、乐趣感。在双狮戏球纹样的上方,有朝不同方向发散点的纹样,两边的花纹等纹样,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呈现出了相对的平衡之美,中间部分下方中间的鱼纹样,又打破了整体的绝对对称形,在鱼纹样的左右的两只蝙蝠造型,在大小、造型上也略有不同,处处都体现了相对均匀之分的形式美感。压领的下部分分别用坠钱纹样、喇叭纹样、古钱响铃铛吊穗纹样共同构成,在线条与几何造型之间相互融合,形成动态与静态、平面与立面关系里立体几何的变化,体现变化中的平衡之美。当银饰摇摆起来时,整个部分将会发出不同悦耳的美音,且自带了喜庆感,不仅呈现了装饰美还呈现出了音乐之美。当没有音乐伴奏助兴时,舞动的银饰下方吊穗将会发出音响,自带音乐之美。

图2:苗族双狮戏球银压领

(三)繁缛之美

图3苗族银衣片不仅样式繁缛,也是苗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片银衣片中的图案在连续性、寓意性、强调性、内容性的结合中,让整体看来有整体性、线条性。图3中右上图苗族人骑马纹银衣片是台江苗族妇女衣背上的装饰,长9.2厘米,宽9厘米,重12克。此片银衣片呈正方形,纹样中呈现一名孩童骑在马背上。苗族“麒麟送子”纹银衣片、苗族“双鱼求子”纹银衣片的下方均有四串响铃形的吊坠,在繁缛又不失细致、细腻、细密的矩形造型和多变纹样中,又紧密的与点、线、面图案构成视觉感,虽繁缛,但不杂乱,有章法,有变化,动静结合,方形和多边形,方形更加静,多边形更加的灵动,摆动起来不仅有音乐美,也有无音自来音的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四片银衣片在整体性和构图上有发散性、装饰性、现实性。上中下、点线面、几何形构成了和谐整体,组成了银饰各个局部追求多样、丰富的平衡之美,使之不单调,细节推敲是趣味无穷。右下图苗族“麒麟送子”纹银衣片是台江苗族妇女衣背上的装饰,长11厘米,重18克,喻义喜得贵子。左上图苗族飞凤纹银衣片是台江苗族妇女衣背上的装饰,长9.6厘米,宽9.4厘米,重14克,此银衣片呈正方形,纹样中呈现一只美丽飞翔的凤凰嘴里叼着枝。左下图苗族“双鱼求子”纹银衣片,长厘米,重19克,银衣片的中间是一座土地庙,庙中供奉着庙神,在土地庙的左右边各装饰了一条鱼,欲求得神灵的庇佑喜得贵子。

图3:苗族银衣片

左上图,苗族飞凤纹银衣片;左下图,苗族“双鱼求子”纹银衣片

右上图,苗族人骑马纹银衣片;右下图,苗族“麒麟送子”纹银衣片

(四)节奏之美

节奏之美是体现在苗族银饰中项圈工艺之中,台江施洞雷山西江一带的苗族绞丝银项圈便很好的体现出银项圈的节奏美。如图4所示,苗族绞丝银项直径28厘米,重1225克。项圈用两根银条呈“S”形的环形状相互穿插,形成有节奏性、大小性,繁琐而不繁杂的造型。项圈有规律的进行延续,形态组合方式的反复,层次,渐变的形式秩序。展现出苗族人劳作时合作无间,互帮互助的刻苦精神。

图4:苗族绞丝银项圈

(五)韵律之美

苗族银饰灵异美便是韵律美,以图5苗族银马围帕为例,从该银饰的整体来看,起着上下呼应的关系,在装饰图案中,有承上启下的联系性。施洞苗族妇女在前额装饰的苗族银马围帕,长46厘米,宽7厘米,重175克。呈长条矩形,整体分上、中、下三部分,各部分的纹样各不相同,呈现动与静,点线面的结合。上部分由二十九个圆形芒纹银花组成;中间部分正中间镶有一个火轮状的圆镜,在镜片的两边分别装饰了七名骑马的武士,武士们身披盔甲,显得威力强大、气魄雄伟;下部分装饰为数个垂菱角吊穗,它为银饰给予了节奏感和感情色彩。银马围帕呈对称的形状,通过上、中、下三个部分不同纹样在有次序的基础上,丰富氛围性的造型更换下,在交错的点、线、面中豪爽、抑扬,使其在节奏感上产生了流动的变化,使得图案与银饰间产生了气氛和境界,让人们在情感上与之产生较强艺术共鸣。

图5:苗族银马围帕

三、结论

环境对于民族银饰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族银饰的纹样和造型,多同人们生活环境、动物、植物息息相关。在创新的过程中,民族银饰选着性的进行了留存,从而使得民族银饰在呈现出鲜明个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苗族银饰,在自成一派的象征符号中,对外是民族象征的符号,对内是分支区别的符号。至此,苗族银饰不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富有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充分了解苗族银饰中装饰图案之美,会发现苗族文化的多样色彩,找到历史长河中苗族文化的绽放出来的绚丽火花。

注释:文中图片均来自《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精粹·银饰》

猜你喜欢

银饰苗族纹样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银饰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