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研究*

2018-12-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境课程体系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261053)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代外贸的发展和需求,亟待改革与创新。[1]

一、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是大势所趋

1.跨境电商发展迅猛

跨境电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进入高速成长期。特别是2010年以来,跨境电商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由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06万亿元,年增长速度30%左右,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6.4%增长到2017年的23.3%。据预测,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年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跨境电商贸易交易规模见表1。[2]

2.“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快速增长。2017年达7.4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1.4%,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未来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高职国际国贸专业必须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前瞻性研究未来的人才需求,重构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改革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外贸市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

图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比重(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二、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学科体系仍占主要地位

高职国贸专业起步较晚,专业设立初期,大多是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压缩版,学科体系痕迹明显。虽然经过多次的修正完善,增加删减相关内容,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实践实训条件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特别是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匮乏等,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

2.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许多外贸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许多外贸企业的主要贸易模式。一些高职院校针对这一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简单的调整,仅仅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但是针对这种新兴外贸业务形式,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形成的国际贸易新知识,如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美工、图片处理、跨境网络营销、国际物流、保险、报关、支付等,有些需要单独设立课程,有些需要嵌入到原有的专业课程中,与原有的专业课程形成完整体系。[3]

表1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

3.实践课程滞后,大多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应采用学校和企业融合、实训和实战结合的原则,在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实战,让学生从真实的贸易业务中,提升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但是实际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基础条件落后,实训形式单一,往往停留在贸易软件的训练操作层面。近几年外贸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软件更新不及时,与市场真实环境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贸易实战方面,很难接触到企业真实的贸易业务,即使有的学校有这方面的条件,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接单率很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对人才培养形成不利因素。[4]

4.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面对的影响因素和客户群体复杂多样,局势瞬息万变,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非常必要。但是,在国贸课程体系设置实践中,往往形式单一,仅仅加上一门创新创业课程,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不利。国际贸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业务拓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最为关键。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贸易实战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尤为重要。

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

1.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跨境电商和“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外贸企业对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职场育人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的进行重大变革,创新形成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和价值积累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2.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路径

(1)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融入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作为新的贸易方式,与传统贸易相比,在交易模式、物流运输方式、支付方式、保险类型、报关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在跨境电商管理和运营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知识和新课程,如网店运营与管理、店铺设计与装修、网络营销与推广、文案编辑与管理、图形图像处理等,这些新知识和新课程要融入到原有的课程体系中,经过优化改革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

(2)引入真实项目,贯穿于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出现,让真实的外贸项目进入校园和课堂成为可能。真实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技能和素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为将来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如何保证有效实施最为关键。实践证明,加强校企合作,校、企、生多方共赢的运营模式是长久有效的。如可以采取企业定向培养、校企合作企业优先选用人才、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等模式。只有企业真正受益,企业才有可能将真实项目引进校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同时能得到真实项目的实战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实现多方共赢。

(3)形成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下,借助跨境电商的有利条件,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器,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增加创新创业课程,而且也需要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具体实施层面,可以采用分层递进、分类培养的方式,真实项目实战——项目工作室——创业项目孵化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实施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校方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企业提供产品、市场、账号等资源,学校创建空间、设施、制度等创业孵化的有利要素,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借鉴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创业孵化。

(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国贸专业充分利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有利态势,全面研究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专业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相应的课程改革机制。经过充分调研后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分析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进行归纳整合,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和教学内容。课程顺序安排上要根据内容知识体系的前后续关系,结合国际贸易流程设计。工作任务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先易后难的梯度。

(5)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在全面分析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内容模块,确定各模块的目标任务、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根据以上思路,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形成国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① 知识传授体系

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等,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

② 技能训练体系

包括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实习训练和实战训练,主要通过双主体育人、职场化育人、理实一体、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

③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包括创新创业实践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④ 素质养成体系

包括身体素质、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等。主要通过体育、专业社团、义工、学生活动、专项选修等养成方式实现。

⑤ 价值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明辨社会的能力。主要通过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价值实现,不断塑造、积累而成。

结语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境电商新型贸易模式的不断创新和高速发展,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相关的课程和内容,更好适应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跨境课程体系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