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天竺桂引种栽培研究

2018-12-18彭志尹勤徐珊珊

自然保护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耐寒性天竺浙东

彭志 尹勤 徐珊珊



上海地区天竺桂引种栽培研究

彭志1尹勤1徐珊珊2*

(1上海市林业总站 200072;2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200041)

研究通过从浙江引种天竺桂种源在上海进行栽培,观测各种源生长和耐寒性情况,并与本地主栽香樟进行对比,发现引种的天竺桂各种源在生长量上与香樟比较接近,其中浙东种源表现最好。浙中和浙北种源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可耐短时-5℃的低温。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种源的天竺桂可较好适应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该种源在上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引种前景。

天竺桂;引种栽培;上海

天竺桂(Sieb.)[1]为樟科樟属亚热带常绿乔木,主根发达,深根性,具有耐水湿、根深固沙、抗风保土性能、抗烟尘、抗二氧化硫等特性,而且树形优美,四季常绿。它是亚热带地区的优良绿化树种,也是良好的用材林和防护林造林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据文献记载[2,3],上海市金山区大金山岛有天竺桂的自然分布,但遭到很大破坏,呈孤立的岛状分布,野生种群数量极少,大部分处于逆行演替过程中。因此,从周边地区引种天竺桂进行栽培试验,为今后该种群在上海本土恢复,及在全市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引种地概况

上海市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位于120º51'~122º12'E,30º40'~31º53'N,总面积6 340.5 km2。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全市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平均海拔高度为4 m左右。该次试验的引种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上海森林植被种质资源圃。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小苗为2013年3月从浙江省温州(浙南)、奉化(浙东)和余杭(浙中)三处地方引种,引种苗木为二年生容器苗,每种源30株小苗为一组。引种后栽植于上海森林植被种质资源圃,进行常规养护,并对移栽后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4]。另外,根据相关研究[5],试验中还选择本地栽植的香樟二年生小苗作为对照。

2.2 试验方法

2.2.1苗期生长情况观测

幼苗移栽后每10d测定一次苗高生长量;苗木停止生长后,按样方调查方法,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等。苗高用卷尺量测了小苗根颈处至顶稍的长度,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靠近地表主干的直径,重复3次进行测量[5]。种源间变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百分比数据用反正弦转换。

2.2.2耐寒性观测试验

对新引种天竺桂小苗2013年至2014年过冬耐寒性进行观察,对3个天竺桂种源进行寒害调查,每次调查进行每木观测,按照桉树冻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表1)。根据冻害等级调查以及不同受害等级所占的权重,计算不同品种的耐寒指数(ICR),并对天竺桂各种源进行耐寒性分类,共分为4类:耐寒、中耐寒、轻耐寒、不耐寒(表2)。

耐寒指数计算公式[6,7]为

式中:i代表冻害等级系数(从无冻到冻死依次为0-5);j代表不同品种中各种冻害状况株数所占比例(%)。

表1 天竺桂冻害分级标准

表2 天竺桂耐寒性分级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竺桂生长情况

3.1.1苗高生长规律

由图1、2可看出,3个种源引种到上海的天竺桂,二年生苗高年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动态。浙北和浙南全年高生长主要集中在4-6月,6月份开始生长量明显下降,至10月份已基本停止生长;浙北种源的小苗在8-9还出现了另一生长高峰。浙东和对照全年高生长主要集中在8-9月,10月份开始生长量明显下降,至11月份已基本停止生长,全年生长期不足两个月。其中,浙北的生长期最长,生长峰值有两次高峰,为其造林速生提供了基础;浙南苗高生长5月最快,6月份开始生长减慢,但以后逐月生长较均衡,至10月停止生长。

图1 天竺桂二年生苗平均高生长过程

Fig1 Average heigh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wo years old seeding of C. japonicum

图2 天竺桂二年生苗平均高增长过程

Fig2 Average height increase process of two years old seeding of C. japonicum

3.1.2苗粗生长规律

由图3、4可看出,3个种源引种到上海的天竺桂,二年生苗粗年生长表现出大概一致的生长动态。全年高生长主要集中在3-5月,6月份开始生长量明显下降,至8月份已基本停止生长;仅有浙北种源的小苗在7月还出现了另一生长高峰。其中,浙北的生长期最长,生长峰值有两次高峰,为其造林速生提供了基础;对照苗粗生长4月最快,6月份开始生长减慢,但以后逐月生长较均衡,至8月停止生长。

图3 天竺桂二年生苗粗生长过程

Fig3 Average diameter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wo years old seeding of C. japonicum

图4 天竺桂二年生苗增粗生长过程

Fig4 Average diameter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wo years old seeding of C. japonicum

对引种各种源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各种源的生长情况不尽相同。与对照的香樟相比,从高生长和粗生长的情况可知,浙东种源的天竺桂生长情况与香樟最为接近,为天竺桂的进一步引种和推广提供了一定依据。

3.1.3各种源生长量比较

由表3可见,各生长指标中对照组香樟都优于引种各种源天竺桂,说明引种天竺桂未能超越香樟的生长。而种源间生长情况也有不同,在年高生长中,表现最优为浙东种源(平均苗高146.5cm),依次是浙北和浙南。在年粗生长中,表现最优为浙南(平均地径15.1mm),依次是浙东和浙北。

表3 生长情况统计表

通过方差分析(表4)可知,平均苗高方面,各种源与对照有极显著的差异(其 F 值分别达到4.598);平均年高生长量方面,各种源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F 值达到2.062);而平均地径和平均年粗生长量,各种源与对照无差异。

表4 生长情况方差分析表

表5 不同种源的LSD多重比较

从多重比较(表5)可知,香樟和浙南种源在平均苗高上有极显著差异,与浙北和浙东种源则无显著差异;香樟的平均苗高最高位160.2cm,浙南平均苗高最小为130.5cm,浙东和浙北种源居中、分别为146.5cm和143.1cm。香樟和浙南种源在平均年高生长量上有显著差异,与浙北和浙东种源则无显著差异。在平均地径和平均年粗生长量上,对照组香樟与引种的各种源天竺桂均无差异。

3.2 天竺桂耐寒性试验

通过对3个种源天竺桂进行外部性状调查(图5),发现3个种源中浙东种源的耐寒性最好,有69.5%的植物表现为无冻状态,26.64%的为轻微冻状态,3.73%的为轻冻状态,0.13%为中冻,叶片大部分仍有充足水分,新芽可正常生长;其次,浙北种源中28.83% 为轻微冻,6.37%表现为轻冻状态,叶片部分受冻失绿;以上二个种源与对照香樟相比,虽耐寒性指数高于香樟,但耐寒分级中都一样属于Ⅰ耐寒级别,实际表现中也与香樟相似。表现较差的为浙南种源,有24.4%的植物表现为无冻状态,20.64%的为轻微冻状态,22.3%的为轻冻状态,19.43%为中冻,13.27%为重冻,叶片大部分受冻失绿,甚至有些已经干枯,部分嫩梢有冻死的现象;但其对寒害有极大的恢复力,受冻后第二年春季均能从树干上萌生新枝,恢复生长,顶梢枯死的也会抽出新芽,形成多个顶稍的现象。

从引种天竺桂各种源的越冬期寒害调查情况看,按照冻害分级标准和耐寒性分级标准,计算的耐寒指数见表6,并与对照比较和进行耐寒性分级,可知浙东和浙北两个种源为耐寒品种,浙南种源为中度耐寒品种。但值得考虑的是,2013年至2014年冬季属于暖冬,通过查阅气象资料,处于-5℃下的低温天气短时期出现,且零度以下的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可能此次试验未能反映天竺桂的真实耐寒能力。而通过与香樟的对比,也可以看到天竺桂浙东和浙北的二个种源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寒能力,这为该树种在上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图5 天竺桂各种源的耐寒调查

表6 天竺桂的耐寒指数

4 结论与讨论

(1)引种的天竺桂各种源在生长量上与本地主栽常绿树种香樟没明显差异,各生长量指标虽略低于香樟,仅一个种源在高生长上与香樟有明显差异,其余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引种的天竺桂能较好地适应了本地气候环境,其中浙东种源表现比较优秀。同时,无论从生长量还是生长规律都与香樟较为相似,对今后引种及推广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低温一直被视为天竺桂在上海地区引种的重要限制因子[8],但从耐寒性试验可以看出,引种小苗可以耐短时-5℃下的低温,浙北和浙东的二个种源与香樟的耐寒性比较相似,说明上海地区引种天竺桂种源选择十分重要。另外,此次试验仅观测了一次越冬的情况,今后应通过观测多次越冬的表现,综合评价天竺桂的耐寒特性更为科学。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31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 周秀佳.上海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植物生态学报和地植物学丛刊,1984,8(4): 189-198.

[3] 达良俊.上海市植被类型与分布现状研究[R].2003.

[4] 王年金, 徐高福, 方根深, 等.浙江樟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6):22-22.

[5] 孙起梦,刘兴剑, 汤诗杰, 等.浙江樟引种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 江苏农业科学,2008, (4): 170-172.

[6] 杨喜田, 曾玲玲, 王琳, 等. 桉树幼苗耐寒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4): 38-41.

[7] 阮志平. 引种棕榈植物的耐寒适应性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

[8] 於朝广, 殷云龙, 芦治国. 浙江樟抗寒良种扦插繁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234-234.

Study on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in Shanghai area

Peng Zhi1, Yin Qin1, Xu Shanshan2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Shanghai form zhejiang Province. The growth and chilling tolerance of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were observed,in Shanghai were observed as well. The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makes it clear that this growth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very closely that of, the provenances of eastern zhejiang was the best performers overall. The provenances of central and northern zhejiang had higher chilling tolerant, under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t short -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of zhejiangprovenances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it can adapt to the climate in Shanghai, this provenance should have preferabl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hanghai.

;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Shanghai

S722.7

A

1004-7743(2018)04-0011-04

2018-06-19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4年科学技术攻关项目(G141208)、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1)第1-7号)。

彭志(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工作和研究;E-mail:pengpeng0617@163.com。

,E-mail:shanshanxu2033@163.com。

猜你喜欢

耐寒性天竺浙东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天竺取经之二
多功能影音室K歌影院两不误,满足全家娱乐需求 北京天竺新新家园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八种天竺鲷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天竺综保区成功引进两家飞机租赁类企业
冻融及碱性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响应
4个早稻品种苗期低温胁迫的耐寒性比较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