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2013~2017)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趋势和热点分析
——基于CSSCI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2018-12-18

关键词:热点普通话本体

曹 婷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它的来源期刊学术性强,编辑规范,固然,入选CSSCI的刊物也必然能够反映当前我国各个学科中的最新研究结果,而且水平高,影响力大。因此,以CSSCI中收录的论文为材料来研究国家通用语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为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通过收集和整理,笔者得出,在2013~2017年期间,在CSSCI中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题的论文有541篇,除去通知、书评、会议纪要、政策等230篇外,有关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论文有311篇。数据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CSSCI中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有代表性的统计,观察近五年来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趋势及热点,从而把握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前沿动态,促进国家通用语言的不断发展进步。

一、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信息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取论文时按搜索条件为“主题”是“普通话”或者“国家通用语言”,时间为“2013~2017年”来进行检索。笔者共收集到311篇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论文,本文以这311篇文章为研究对象,进行语言本体和非本体的数据分析,其中语言本体研究包括语音、词汇(含语义)、语法,非本体研究包括语言态度、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语言习得,其中抽取了五年中各年度各类型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数据,以期达到对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趋势和热点的描述分析,从而认识近五年来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前沿动态。

二、年代分布

表1 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

由表1可知,2013年至2016年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的论文数量最多,总共有78篇,占了2013~2017年总收录比例的25.1%。其次是2014年,总共有61篇,占了2013~2017年总收录比例的19.6%。而2016年的论文数量最少,仅仅有52篇,占了2013~2017年总收录比例的16.7%。2016年至2017年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的论文有66篇,占近五年总收录比例的21.2%。纵向来看,2013年到2017年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数量占近五年所收录论文总量的百分比均高于16%,说明国家通用语言的研究占相对优势,而这个百分比在16%到26%之间波动,波动幅度较小,表明关于国家通用语言的研究总体上呈平稳状态。

三、研究分类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通用语言的研究,笔者把国家通用语言的研究分为语言本体研究和非本体研究两大类。根据研究论文的题目进行分类归纳,在本文中国家通用语言本体研究按照语音、词汇(含语义)、语法进行分类。非本体研究分为语言态度、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和语言习得。具体见表2:

表2 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的分类

由表2可知,国家通用语言的本体研究中,首先,语音研究最多,其占研究总量的21.2%。2013年语音研究论文有27篇,数量最多,而2015年语音研究论文只有4篇,数量最少。纵向来看,五年来语音研究数量波动较大。究其原因,2013年《语言文字应用》期刊收录了许多关于国家通用语言语音规范研究的论文,如王敏《谈谈新时期的<汉语拼音方案>与普通话语音规范》(2013),曹先擢《浅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研究》(2013)等论文。而2015年语音研究论文数量变化很大,直接减少至4篇文章。探索得知,这主要是由于CSSCI的来源期刊两年换一次,2015年刚好是来源期刊调整的年份,因此关于国家通用语言语音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2015年关于国家通用语言语音的研究主要是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人对普通话语音的习得影响研究,如王歆捷、于晋、李辉、张珊珊、杨亦鸣的《普通话儿童变调习得的实验研究》(2015),于珏、李爱军的《上海话对上海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影响——一项基于方言语料库的语音学研究》等论文;其次在于语法研究,其占研究总量的12.2%,语法研究论文如张和友、邓思颖的《动词分类、语义选择与汉语的空宾语结构》(2013)、邓思颖的《反复问句的联合结构分析》(2016)等;最后,词汇的研究略逊于语法研究,其占研究总量的11.3%,词汇研究论文如伍莹《普通话和湘语“连”的语法化研究》(2017)、何万顺和林昆翰《分类词与量词的区分——以台湾地区华语为例》(2015)等论文。

国家通用语言非本体研究中,首先,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最多,其占研究总量的40.1%。2017年关于语言使用情况研究论文的数量最多,有32篇,2016年关于语言使用情况研究论文的数量最少,但是也有17篇。整体来看,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数量最多,这一方面归功于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普通话。”[1]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是“一个普及、两个全面”[2]。另一方面,也是许多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结果,基于人们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国家通用语言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地位,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语言的经济价值以及语言的社会功能,在消除人们信息传递与人际互动过程中的障碍的同时带来丰厚的效益,使其真正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价值。由此,很多关于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论文应时而生。如曹春梅、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的《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教材现状探析》(2014),李志忠、游千金的《巴里坤哈萨克族国家通用语言抽样调查研究》(2017)是其中很好的例子;其次,排名第二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其占研究总量的6.2%;然后,语言态度的研究位居第三,其占研究总量的5.5%;最后,语言习得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少,其占研究总量的3.5%,在2013年和2016年关于语言习得研究的论文只有1篇,2017年关于语言习得研究的论文有4篇,五年期间波动较小,总体平稳。

对比表1,2013年是国家通用语言研究最多的一年,总共有78篇论文,而这一年也正是语音研究最多的一年,语音研究的论文有27篇,语音研究占总量的34.6%。由此可见,国家通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语音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具有重要地位。2017年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论文总共有66篇,虽然2017年不是研究数量最多的一年,但是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是五年当中最高的,有32篇。2013年到2015年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呈下降趋势,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的论文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通用语言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情况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不同群体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普通话对教学的影响等方面,如董思聪和徐杰的《普通话区域变体的特点与普通话差错的分际》(2015),劲松和朱盈梅的《北京城区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调查报告》(2014),陆俭明的《<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教学》(2013)等。

四、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采取人工提词的方法对311篇论文进行热点词提取[3]。热点词的提取方法如下:

(1)笔者不在题目中进行热点词归类,如《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及区分——兼论实验设计对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响》,本文就提取“阳平”、“上声”、“声调”三个词,虽然阳平和上声属于声调,但是笔者不做人为归属,因此提取了这三个词。

(2)如果一个题目中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关键词,那么笔者不重复提取,只提取一次该关键词[4],如“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只提取一次“重音”。

(3)去除“与”、“和”、“或”、“及”等连词。

(4)热点词不限长短。为了使统计全面、科学、合理,文章将双字词、三字词和词组都纳入统计范围。

(5)笔者关注的是国家通用语言的研究,因此有关地域、人群等的主题词并未提取。通过人工提词的方法,笔者将前30位的热点词列举如表3所示:

表3 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论文热点词词频统计表(2013~2017)

由表3可知,2013年到2017年以来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热点词中语言使用研究是重点,这与我们之前的结论相一致。语言使用的研究位居第一,它是国家通用语言非本体研究中的一类,主要研究国家通用语言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使用情况,如徐晖明和周喆的《广州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与分析》(2016)、尹静的《入城保姆语言态度及使用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2013)、朱丽红的《汉语母语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表考察——兼谈普通话教学对独字音节的应用》(2013)等论文,上述论文足以见证国家通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语音的研究位居第二,它是国家通用语言本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类,并且语音中的审音、拼音、声调、上声的研究分别占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热点词的第5、6、7、10位,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通用语言语音研究的热门领域。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位居第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前两个研究热点相比,虽然研究次数少,但是研究重点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自身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机辅测试这两个方面。其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在近五年文章中出现过10次,如王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20年:三次浪潮和三方面创新》(2015)等,机辅测试出现了6次,如殷晓云的《关于机辅测试一级复审和一级临界抽查复审的思考》(2016)等。这两者的研究占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84.2%,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重点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自身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机辅测试。由此得知,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

教学的研究在国家通用语言研究中位居第四,其主要有双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和拼音教学等方面,如易建平的《双语教育与新疆少数民族的“认知与行动能力”》(2017)、李泉的《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2015)和陆俭明的《<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教学》(2013)等,说明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在教学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重要。由此看来,关于教学的研究也是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

审音、拼音、声调的研究分别占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热点词的第五、六、七位,这三者均属于国家通用语言的本体研究中的语音研究。

异读词的研究位居第八,主要研究的是异读词的读音以及审音问题,如赵贤德的《关于汉语异读词读音单音化问题的思考》(2013),曹先擢《浅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研究》(2013)等文章。

五、结论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13~2017年311篇有关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的论文,描述并总结了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本体研究中,语音研究最多,语法次之,词汇(含语义)最少。语音研究中多与异读词审音结合来研究,结合《汉语拼音方案》来谈语音规范,以及研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声调的把握等。国家通用语言非本体研究中,关于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不同群体(少数民族、留学生、农民等)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区域(城乡、各省份等)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领域(主要是教学领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情况等,而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态度研究较少。

国家通用语言研究热点词有“语言使用”、“语音”、“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教学”、“审音”、“拼音”、“声调”等。在本体研究中“语音”和“拼音”、“声调”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本体研究中的“语音”研究是热点,而语音研究中的拼音和声调是重点。在非本体研究中“语言使用”与“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教学”、“双语”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非本体研究中的“语言使用”研究是热点,而在语言使用研究中PSC、教学、双语是重点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研究趋势和热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学将发挥重要作用,占据一席之地。《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中国是最大的多民族国家,要想使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自信心,那么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则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双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合作的增强、促进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特别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需求也使国家通用语言处于越发重要的位置。故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该尽可能多多涉猎这些方面的内容。

猜你喜欢

热点普通话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热点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17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