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对富裕地区农户信贷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2018-12-17李程杨皓熙武映帆张慧敏

金融理论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贷款额度农村居民参与度

李程 杨皓熙 武映帆 张慧敏

摘 要:基于对河北省唐山市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发现在相对富裕的农村存在农户信贷参与度低的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分类有序logit和多重响应交叉表等多种统计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和检验后发现,供给层面正规的银行贷款利率高、额度小、手续繁琐、还款期限短、审批周期长成为农户贷款额度低的主要原因,需求层面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和偿债能力也制约了信贷参与度。信贷需求和信贷参与度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政策上应该优化金融供给,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完善居民收入结构。

关 键 词:信贷参与度;信贷约束;农村金融;农村居民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8)05-0070-11

DOI:10.16620/j.cnki.jrjy.2018.05.008

Research on Factor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of Credit in Relatively Affluent Areas

——Based on Tangshan City in Hebei Province

Li Cheng,Yang Haoxi,Wu Yingfan,Zhang Huim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armers in Tangshan rur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finds in relatively affluent rural regions there are problems of low credit participation. Through statistical and econometric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logit and multiple response cross table for analysis and testing, we find that the supply aspects become the main reasons hindering farmers. Loans with high interest rate, small amount, complicated formalities, short the repayment period and long approval period are the major factors hindering rural households' credit participation. The demand levels of rural households' financial awareness and solvency also have a certain impact. The deviation phenomenon between solvency, the shortage degree of funds and the credit participation reflects the imperfe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We should optimize financial supply, strengthen financi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 th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structure.

Key words: credit participation; credit restraints; rural finance;rural residents

一、引言

農村金融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振兴的关键, 农村金融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 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及所谓“金融排斥”和“市场失灵”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也是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的阻碍。 对于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的研究,供给方面主要是基于“金融排斥”的农村信贷供给问题, 需求方面主要是基于信贷约束的农户借贷行为。

供给和需求问题是相伴而生的, 对于供给方面的金融排斥,程惠霞(2014)认为,应该避免不当排斥行为,让农村金融机构更多为农户服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而不是仅仅增加供给[1]。粟芳等(2016)研究表明,供给排斥是农村地区银行排斥的主要原因, 无需求和缺乏了解导致的自我排斥是次要原因。 这实际上说明金融排斥是供求双方共同造成的[2]。

对于农户的信贷参与度,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户的贷款需求、 借贷行为和信贷约束等方面展开的。黄祖辉等(2009)研究发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户较少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 认为其中有信贷供给和农户信贷需求两方面的原因, 农户外出务工是重要原因,信贷约束并没有那么严重,他们也认为, 单纯通过增加信贷供给对于农村信贷市场发展意义是不大的[3]。邵传林(2012)认为,农户正规信贷参与度低, 更愿意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是符合经济规律的[4]。余泉生等(2014)发现,信贷约束在农村也不是很严重,相对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对缓解信贷约束有更重要的作用[5]。童馨乐等(2015)认为,我国农户借贷偏好非正规金融,但农户收入条件较好情况下, 对正规借贷渠道的偏好在增加[6]。严予若等(2016)研究了家庭禀赋(各种资本)对正规金融渠道借贷的影响途径[7]。靳淑平等(2017)分析了影响规模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信贷需求的关键因素[8]。

农户对借款渠道的选择、 参与正规金融的程度和形成借贷行为、 影响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构成了已有的关于农村信贷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到信贷参与度这个问题, 近几年的文献普遍认为农户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参与度低是正常的。 学者们从理论和经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分析, 但也存在可以继续拓展研究的领域。 第一, 对于参与度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虽然选取很多因素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但基本都是针对贫困地区的研究, 对于相对富裕地区的分析却比较少;第二,大量的研究偏向于农户贷款渠道和是否借贷的剖析, 而对于已有借贷行为的农户群体贷款额度的分析相对比较少, 或者说倾向于借贷选择但缺少对借贷数量决定因素的研究;第三,农户的贷款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错配问题,已有的实证研究对此关注得较少,本文拟弥补这个不足。

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五个村农户发放问卷进行调研, 从农村信贷需求层面出发, 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问题以及在信贷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贷款意愿、贷款额度和贷款缘由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针对农户贷款参与度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样本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样本来源

本文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作为调研地区,于2017年8月14到2017年8月20日在唐山市丰南区的五个村庄以农户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800份,有效问卷数量为685份。这些村镇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个体加工业相对发达。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其次是花生和大豆;加工业有铝合金窗户加工厂、塑料颗粒加工厂和沙子厂等。由于该地区农村居民大部分人均年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2万元,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而且很多居民有固定工资,或者从事个体经营,可以认为该地区农村居民整体较为富裕。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

1.农户的基本特征

(1)年龄特征。样本农户的年龄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绝大多数为30~50岁。另外,调研地区农村人口也有老龄化的趋势,符合当今中国农村现状。(2)家庭教育程度。从调查结果看,专科学历的农村居民有276人,占总数的40%,大学学历的有138人,占总数的20%,说明调研区域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3) 党员特征。党员特征和农村居民从事的工作相关, 从入党情况来看,家庭成员中具有党员身份的家庭占35.81%, 这个比率在农村地区不算低,说明调研区域的户,有家庭成员在公职系统工作的较多。(4)县城购房特征。考虑到购房的消费贷款需求,调查了农户是否在县城购房。从调查结果来看,购置房屋的有228户,占总数的33.28%,大部分农户没有选择在县城购房。

2.月人均收入及主要来源

从月人均收入水平来看(见表1),收入在1000~5000元的有340户,占总数的49.64%;收入在5000~10000元的有185户,占总数的27.01%;收入大于10000元的有54户,占总数的7.88%。

从收入来源来看(见表2),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有264户,占总数的38.54%;有固定工资的户数为227户,占总数的33.14%;从事个体经营的有112户,占总数的16.35%;以投资收益为主的有32户,占总数的4.67%;其他的有50户,占总数的7.30%。

3.农户的贷款情况

调研以“是否有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经历”和“曾经有过的贷款额度”作为衡量信贷参与度的主要标准,数据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農户有过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经历。而在有过贷款经历的农户中,超过一半农户选择的贷款额度在在1万~5万元之间,其次为5万~10万元,贷款额度在1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上的最少(见图1)。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调研的村庄整体较富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然而贷款经历却很少,贷款金额也偏低。接下来,将综合应用因子分析、Logit模型、多项有序Logit模型、多重响应、交叉表等方法对农户的信贷经历、贷款额度、贷款缘由进行分析。

三、 农户信贷参与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具体到影响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诸如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家庭负担、社会资本、财产状况、就业人数、贷款用途、对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生产经营、房产价值、政府部门任职人数、金融环境等多方面的形成农户借贷需求的变量[9-16]。这些研究为构建本文指标和模型提供了参考,借鉴李伟等(2015)的研究[17],先采取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再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一)农户贷款意愿分析

1.变量选择

本部分以“是否有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经历”作为影响农户信贷参与度的因变量,自变量因素有很多,本文借鉴沈红丽(2016)的研究[16],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以下融资决策因素(见表3),将各个自变量分为若干类别进行处理。

2.因子分析

(1)提取因子

对于提取因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总方差分解,按照反映信息量的原则,进行因子的提取,认为提取6个公因子是较为合适的。

采用主成分法求得因子载荷矩阵。根据矩阵结果和实际情况,“信贷的审批时间(time)”“信贷审批的繁易程度(check)”“信贷对生活的改善程度(effect)”“是否设有金融机构(fi)”可归纳命名为“信贷程序因子F1”;“是否有信贷方面的宣传(propaganda)”“是否了解金融知识(fk)”可归纳命名为“知识普及因子F2”;“平均月收入(ai)”“收入是否有余额(balance)”可归纳命名为“家庭收支因子F3”;“年龄(age)”“家庭结构(fs)”可归纳命名为“家庭生命周期因子F4”;“是否在县城购置房屋(uh)”“偿债能力(ability)”“是否向亲朋好友借款(friend)”可归纳命名为“经济活动能力因子F5”;“家庭受教育水平(education)”“是否有党员(pm)”可归纳命名为“政治、教育因子F6”。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F1到F6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分别为22.613%、10.97%、8.7%、7.862%、7.192%和6.684%,可以看出,对于总得分F来说,因子F1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F2,而因子F3、F4、F5、F6相对影响较小。F1是信贷程序因子,F2是知识普及因子,都是和供给层面相关的变量。这说明信贷的可得性以及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要大于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也说明供给因素在决定农户信贷参与度中的重要性。

(2)因子得分

得到因子旋转结果后,计算因子得分,形成因子变量,运用SPSS 20.0操作后结果如表4所示。用形成的因子变量做回归分析,得到各个因子对信贷行为是否发生的影响系数。

利用表4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计算出各个因子变量。然后,用因子变量代替原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有利于精简解释变量的数量,又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

3.Logit模型分析

(1)模型的建立

为了探索农户信贷意愿,我们将农户“是否有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经历(le)”作为因变量,以上分解出的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通过STATA软件,利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来研究各类因子对农户信贷意愿的影响程度。二元Logit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p为农户信贷发生与否的概率,F为各因子变量。

(2)回归结果

通过STATA处理后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其中,准R2为0.1264,LR统计量为109.26,对应的p值为0.00,故整个方程所有系数的联合显著性较高,但不是每个变量均与“是否发生信贷”有显著性关系。由表5可以看出,信贷程序因子、知识普及因子、家庭收支因子和经济活动能力因子对“是否发生信贷”的影响是显著的,家庭生命周期因子和政治、教育因子对“是否发生信贷”没有显著影响。

4.结果分析

结合因子分析与Logit模型回归结果可知,信贷程序因子对居民是否贷款的影响程度最大,贷款程序越简单,审批时间越短,居民越愿意参与贷款活动;知识普及因子的作用次之,接受过有关信贷知识宣传与教育, 或者了解相关的农民贷款优惠政策的农户更倾向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家庭收支因子和经济活动能力因子, 如是否在县城购房、是否向亲朋好友借过款,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家庭生命周期因子和政治、教育因子等家庭特征对信贷参与度几乎没有影响。 这反映出需求方的农户借贷特征和供给方的金融环境因素是决定居民是否借贷的主要因素。

(二)农户贷款额度分析

1.模型的建立

前面的研究偏重于农户是否参与信贷, 反映了农户的贷款意愿,进一步地,本文以农户贷款额度这个指标来反映信贷参与度, 相对而言更能够反映出农户融入信贷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考虑到影响农户贷款额度的因素较多,借鉴王霞等(2013)的方法[18],采用Logit回归分析。我们研究的贷款额度为多分类等级变量,而Logit等级回归的因变量为多分类等级变量。

2.变量选择

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剔除不显著的影响因素,利用SAS软件逐步回归后,剔除不显著变量,得出年龄(X1)、资金短缺程度(X2)、对信贷年利率的接受程度(X3)、偿债能力(X4)、信贷环境滿意度(X5)五大影响因素,因变量为贷款额度(y)。各变量补充说明如表6所示。

3.模型的估计结果与检验

用SAS软件操作后,得出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对参数进行检验,卡方检验结果中,所有参数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在95%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认为参数有效。

4.结果分析

资金短缺程度对农户贷款额度为负向影响,这表明,资金的短缺程度越大,农户的贷款额度反而越小。 这与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并不矛盾,农户家庭越缺乏资金,越担心信贷资金无法偿还,越不倾向于贷款或大额贷款。

利率接受程度对农户贷款额度的影响系数为正,这反映出,有意向参与贷款并且所需贷款额度较高的农户认为目前信贷年利率的压力较大,而贷款需求越小的农户,越不关注于信贷利率,接受程度越高。

家庭偿债能力对农户贷款额度为正向影响, 即家庭偿债能力越弱, 农户贷款额度越高。那些有能力偿还债务的农户, 家庭资金短缺程度也一般较低,在需要资金时,更多地依赖于自我融资,而不会选择贷款;而偿债能力越弱的农户,资金短缺程度较高,需要的贷款金额越多。

贷款门槛对农户贷款额度为正向影响, 信贷门槛反映了信贷的可得性,门槛越低,可得性越强,贷款额度也就越高。

总之, 农户家庭资金短缺程度与贷款额度呈负相关,农户对利率接受的程度、信贷可得性以及家庭偿债能力与贷款额度呈正相关。

(三)农户贷款的缘由分析

1.列联表分析

借鉴蔡起华等(2014)的研究[19],采用列联表方法, 探究农户不愿意参与信贷的原因及目前信贷存在的问题。 农户贷款意愿和贷款额度与各种渠道贷款的优劣势有关, 贷款渠道影响农户贷款的偏好,进而影响农户的贷款决策。这里着重对“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分析,对此采取了多重响应交叉表的形式,对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的原因进行了交叉分析,并以列联表的形式得出,见表8。

2.结果分析

(1)没有向正规金融贷款的缘由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贷款利率高,贷款手续繁琐是没有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最主要的显性问题,而除了对隐性问题不了解的农户外, 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利率成本高是其主要隐性问题。尽管如此,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正规、可靠性高”这一方面得到了农户的极大认可。

(2)向亲朋好友借款的优劣势

在四个层级中,“方便容易”与“不规定还款期限”的比例高达50%以上,且基本持平,而“存在隐性成本”与“不正规、容易引起纠纷”的比例也同样高达50%以上,且基本持平。这说明,无论哪一贷款额度的农户,均认为方便容易、不规定还款期限是向亲朋好友贷款的主要优势。 而存在隐性成本、不正规、 容易引起纠纷是向亲朋好友贷款的主要劣势, 而这也是这部分农户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缘由所在。

(3)向网上贷款的优劣势

在贷款优势上,普遍认为“贷款门槛低”“放贷速度快”是向网上贷款的主要优势。在贷款劣势上, 无论是哪一贷款额度的农户,“虚拟性”“贷款骗局多”的比例都在50%以上,说明该地区有网上贷款经历的农户中, 尽管深刻地知道网上贷款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由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存在一定的障碍, 使得该部分农户更偏好于网上贷款。

(4)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问题

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显性问题中, 一般都认为“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审批周期长”“还款期限短”是主要的显性问题。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隐性问题中, 选择额度在5万元以下的中小额贷款,问题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知识普及等因素,而选择额度在5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 问题主要来自利率和其他成本因素。

总之,贷款利率的高低、手续的繁简以及审批周期和还款期限的长短, 是影响居民选择贷款渠道的重要考量标准。

(四)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

1.所调研的相对富裕村庄中,农户的信贷参与度相对较低

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借贷问题,潘海英等(2011)对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岭市农户进行了调查,认为非农收入和从事行业影响农户借贷需求[13]。本文的调研对象虽然不如浙江温岭地区发达,但也属于相对富裕地区,有所不同的是唐山市农村以务农为主,工商业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北方农村的普遍特征,他们收入虽然比较高,但借贷需求也比较小。潘海英等(2011)主要从农户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 而本文则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研究双方的匹配状况, 对农村正规金融信贷参与度低的原因和影响农户信贷决策的因素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2.信贷需求和信贷额度具有背离倾向

根据因子分析和二元选择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农户的家庭特征中,家庭收入越高,对正规信贷需求越大。但是,根据等级Logit回归结果,资金越短缺、对利率越接受、偿债能力越强,农户的贷款额度反而越小。偿债能力是收入的反映,这说明收入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和信贷额度的影响不同,收入提高增加信贷意愿,但减少信贷额度,存在某种意义上的逆向选择现象。同时,资金短缺和利率接收程度体现了信贷需求, 进一步揭示出信贷需求和信贷额度的不匹配。

3.农村信贷市场内在的不完备是农户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

高收入农户具备贷款能力, 但缺少贷款渠道, 这恰恰反映了当前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农户贷款额度却高,好像是逆向选择机制在起作用, 而事实上是由于正规金融市场存在的“金融排斥”降低了农户的信贷参与度,而农户的金融知识、金融意识和理财传统又制约了有能力贷款农户的信贷需求, 因此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同时,信贷需求和信贷额度的背离进一步反映出农村金融的不完善, 使得需要资金的农户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 只能求助于亲戚朋友。

总的来看,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即使是相对富裕地区,农村信贷同样存在供求不匹配现象,目前信贷参与度低也是正常的现象, 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农村信贷供给层面,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程序繁琐、 审批时间长与还款时间短制约了农村居民贷款参与度, 对农村居民参与额度小起主导作用, 说明目前农村居民家庭信贷参与度不高和供给层面的金融约束有关, 提高农村居民信贷参与度应该优化信贷供给。

2.信贷需求层面,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少对信贷参与度有较大负面影响, 家庭收入状况改善与偿债能力提高会增加农村居民的信贷额度,居民金融意识和素养对信贷参与度提高比较重要。

3.农村居民信贷参与度低是供求双方共同作用造成的, 农村居民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 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增加信贷意愿,但减少信贷额度,存在某种意义上的逆向选择现象, 这反映出农村居民的信贷行为某种程度上被抑制,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扭曲,应该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二)政策建议

1.金融供给方面

(1)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高、额度小、手续繁琐、还款期限短、审批周期长为农村居民借款设定了较多障碍, 同时也给被传统思想束缚了的农民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仅有25.26%的农民倾向于优先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而亲朋之间不规定还款期限给农村居民的借贷提供了便利,无论是因为农业生产需要、生意资金周转还是结婚、看病、子女抚养教育,农村居民都更多地倾向于向親朋好友借款。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管理,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少审批手续,保证农村居民以最少的时间、最简单的程序贷到最需要的款项。

(2)农村金融机构应重视农村居民贷款,优化金融资源供给。以唐山市农村为例,农村居民贷款多呈现小额、分散、不稳定的特点,而大型乡镇企业、工商企业运营业绩好,收入稳定,这造成了正规贷款机构为追求业务指标的实现而“喜商弃农”,将工作重点放在大型乡镇企业上, 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弱化了对农村居民、私营经济单位的扶持与帮助。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降低信贷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发挥农村市场资金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设定更加合理的利率水平,减少行政干预,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贷款产品和信贷模式[20-21]。

2.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方面

(1)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增强农村居民信贷参与意识。农村居民结余大多流向了银行,除少数人将闲置资金用于经营之外, 极少有人用于购买股票等投资领域,同时,很多人也从未使用过网上银行和线上金融产品。 调研地区现状是农村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农民愈发不了解不信任,造成了农村信贷市场的恶性循环。 只有约1/5的农村居民参加过信贷知识普及活动。而且,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贷款人群中,有26%的农村居民有逾期还款经历。农村居民对信贷的了解太少,法律意识不足, 加上农民本能的风险厌恶和对金融产品的质疑使得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农村信贷活动当中。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真正走入农村,积极宣传有关农村居民贷款的优惠政策, 让更多的农民了解金融、了解信贷,其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培养金融观念。

(2)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调查发现有贷款经历的居民中,有很多家庭虽然住在农村,但已无耕地,他们选择去城里打工或经营个体经济,被调查地区的农村居民中有71.39%的家庭认为自己的家庭需要借款,其中,为经营贷款筹措资金的所占比重最高,为14.01%;其次,认为子女抚养教育、结婚、投资、看病方面需要借款的人数相当,分别占10.66%、10.22%、12.12%、9.2%。由此可见,非农产业和收入的增加是信贷市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农村金融机构应出台相关支持农村居民发展个体经济的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做个体经营、简单投资,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22]。

总之, 农村居民的信贷参与度低是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造成的, 供给方面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金融供给对农村居民的信贷参与度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农村居民自身特征的影响, 正规金融存在问题导致农村居民正规渠道贷款需求低,而农村居民自身的意识也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应该通过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来增强农村居民信贷参与意识, 通过信贷优惠政策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通过农信社改革优化金融资源供给,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惠霞.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治理前提再判断:供给不足还是金融排斥——基于5省2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覆盖地域内1938个农户样本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1).

[2]粟芳,方蕾.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16(9).

[3]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低参与程度的经验解释[J].经济研究,2009(4).

[4]邵传林.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2(2).

[5]余泉生,周亚虹.信贷约束强度与农户福祉损失——基于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3).

[6]童馨乐,杜婷,徐菲菲,等.需求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分析——以六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9).

[7]严予若,郑棣,陆林.家庭禀赋对农户借贷途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6(9).

[8]靳淑平,王济民.规模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8).

[9]何军,宁满秀,史清华.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10]贺莎莎.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8(1).

[11]颜志杰,张林秀,张兵.中国农户信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

[12]周宗安.农户信贷需求的调查与评析: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研究,2010(2).

[13]潘海英,翟方正,劉丹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温岭市的调查[J].财贸研究,2011(5).

[14]易小兰.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2).

[15]刘娟,张乐柱.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

[16]沈红丽.农户借贷行为的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基于天津市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

[17]李伟,姜东升.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8).

[18]王霞,吕德宏.基于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的农户信用等级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3).

[19]蔡起华,朱玉春.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贺娜.外部冲击影响下的农户家庭决策与制度调整[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4).

[21]陈屹立,曾琳琳.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负债决策及程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考察[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6).

[22]张正平,杨舒菡.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国农户贷款规模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2).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卢艳茹)

猜你喜欢

贷款额度农村居民参与度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基于熵权法的中小微企业信贷策略研究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北京市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情况调查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