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以“西畴精神”为指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8-12-17安铮
安铮
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的“西畴精神”,是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共同创造的、以西畴县为典型代表的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精神成果,是文山各族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西畴县委、县政府持续挖掘和弘扬“西畴精神”,深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向荒山开战,向贫困开战,向落后开战,书写了撼天动地的不朽篇章——今年将成为文山州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县!
苦干实干,破解致贫难题促增收
上世纪90年代,外国岩溶专家称西畴是“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1506平方公里的西畴,山区占99%,裸露、半裸露的岩溶山区占75.4%,人均耕地仅为0.78亩,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5元,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0年,全县处在温饱线下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7.3%。
面对贫穷和落后,西畴老百姓苦干加实干,在“西畴精神”的思想武装和鼓舞下,向贫困宣战、向大山进发,闯出了一条符合西畴实际的扶贫攻坚新路子。
“20多年来,为破解吃饭难题,全县共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人均增加耕地0.4亩,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问题,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的示范区,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广西畴经验。”蒋俊介绍。
与吃饭难题同样艰巨的是出行难。西畴群众多半居住在大山深处,世代饱受交通出行难困扰。
要想富,先修路。西畴人民村村寨寨主动集资、投工投劳开挖公路。20多年来,全县共开挖进村道路3000多公里,乡村公路是全省平均公路密度的3倍以上。
“目前,所有自然村都已经通路,其中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路面硬化率达97%”蒋俊说。“不仅如此,生态难题、饮水难题,顽强不屈的西畴人民都一一破解了。”
9 0年代初,西畴的森林覆盖率为25.24%,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那时起,西畴县委政府提出了“用30年的时间绿化西畴大地”的长远宏伟目标。一时间,全县掀起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的热潮。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难题,西畴群众敢与天公作斗,采取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坝塘、小水渠的“五法治水”模式,连年掀起治水改水热潮。
“到2014年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4%,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目前,全縣共建成总库容1314万立方米的重点水源工程16件,兴修“五小水利”工程4.78万件,基本解决了城乡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蒋俊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破解增收难题。”蒋俊谈及,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实现长效增收。
近年来,全县培育壮大了兴牧牧业、浩弘农业、石漠水乡、凯明李子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余个,带动面达2万余户,建立了烤烟、木本油料、生态畜禽、特色水产等六大农业产业基地。
“我们探索出了‘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个市场、一个龙头的产业发展路子,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蒋俊谈到。
创新干,超常规扶贫举措出奇制胜
近20多年的扶贫开发,西畴干群取得了三个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成果:提前一年、于1999年底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西畴精神响彻云岭大地。
第二阶段成果:到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24元,贫困人口从1986年的12万人减少到近4万人。
第三阶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实现全县18个贫困行政村、4656户18534人顺利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6.02%下降到7.8%。2018年,西畴将脱贫摘帽;2019年-2020年进入巩固奔小康阶段。
“推进精准脱贫,关键还是要让老百姓动起来。西畴不像其他地方条件好,经济总量、人均量在云南省、全州都是靠后的。”蒋俊客观地说。
那为什么西畴能在今年脱贫退出?面对记者的发问,蒋俊说:“如果按常规办法肯定是办不到的,扶贫工作中我们按超常规的办法做了一些探索。”
建立就业协会、5分钱工程、扶贫车间、幸福超市、开展“实干村”评选工作……就是蒋俊提到的超常规、创新办法。
“3万多建档立卡户,有1万多人从就业协会获得了务工机会。”蒋俊说到。目前,全县69个村委会目前都已成立了就业协会。
5分钱工程,即村民每人每天出资5分钱,每年出资18元,县级财政每年以奖代补2400-4800元的方式筹集经费,交由村小组聘请贫困劳动力承担村内公共区域保洁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79个村小组实施5分钱工程。
“5分钱工程产生三重效益:村寨整洁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了、村民自治多了个载体。”兴街镇拉孩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侬正福有感而发。
扶贫车间,即是引进龙头企业,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增收。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全县共建成生猪代养、乌骨鸡代养及加工‘扶贫车间22个,带动1200户档卡户实现增收。”蒋俊谈及。
幸福超市,即是通过劳动、规范行为积攒公分,一分积分兑换一元钱,以此在超市里面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目前,共建立脱贫攻坚“幸福超市”32个。
“村民去打工、去发展产业、去修缮加固房屋、去硬化入户路美化庭院、去改造卫生厕所圈舍、去建小水窖,甚至送子女读书、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不大操大办、落实殡葬改革等等,这些都能产生积分。”蒋俊介绍。
开展“实干村”评选工作,则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举措之一。今年初,西畴县制定出台了《西畴县“实干村”(社区)考评办法》,以工作绩效量化的形式,对村(社区)在“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按村(社区)干部人均1万元的标准进行考核奖惩。
“我们开展四个实干村的评选考核,是考虑到西畴精神的苦干实干,主要看村这一级。当前有20%的村已经达标。”蒋俊谈到。
这些看似平凡却出奇制胜的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西畴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西畴干群紧紧拧成了一股绳,共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奔小康。
科学干,融入新时代建设新西畴
“习总书记来云南考察的时候提出,云南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西畴人民应当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谋求新的发展,扎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蒋俊谈到,在新的时期,西畴精神当有新的内涵——从苦干实干转向苦干实干科学干。
在西畴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就是科学干的典型之一。他从改革开放起开始办厂,商海失利之后,流离失所,携家带口走进荒山,扎根荒山,把一片片荒山变成了绿洲,还大力帮扶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他就是程敦儒。他创办的西畴县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以种植西畴特色中草药为主,效益可观,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程敦儒从个人一面体现了新时期的西畴精神新内涵。而蒋俊告诉我们,在广泛的西畴大地,这样的新内涵无处不在——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把“治愚”作为“治穷”的根本,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全县土地复种指数高达300%,地膜覆盖、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农业科技在全州、全省都位居前列。
坚持整村推进、产业跟进实施“宜居、宜游、宜业”美麗乡村建设,全县累计投入3.29亿元,开展村容村貌整治950个,建成美丽乡村682个。
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农业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了壮大县域经济新做法。从2012年开始,西畴县积极探索矿产资源整合,提升发展金矿、铝土矿、石材开发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矿业企业,2016年矿业税收是2012年的11倍。“十二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县域“三农”工作综合评比排名全省第一。
扶贫开发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探索了脱贫攻坚新路径。西畴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中央“五个一批”脱贫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帮扶、金融支持、生态补偿、消费助推、合作发展、医疗健康、务工增收、社会保障“十条脱贫路径”并落地抓实,做到精准施策到村到户到人。同时,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广大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基层党建从夯实基础转向创新规范,探索了基层党建新载体。投入1000多万元对村(社区)活动场所实施了“十有十能”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县72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总结出“119”党风廉政派单履责模式,并在全州推广。
社会管理从部门治理转向共建共创联动参与,形成了平安“新西畴现象”。连续10年全县98.5%村民小组未发案的“新西畴现象”曾被作为综治维稳的典型经验在全州全省推广;村小组发案率连年控制在1.5%以内,孕育了“民风淳、治安好、发案少、大联防、人心安”的平安西畴。
……
20多年来,西畴人民发扬了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以干为先,以“干”凝心聚力,干出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西畴业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西畴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新谋变,苦干实干创新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西畴精神。我们相信,不断发展的西畴精神,必将激励世世代代的西畴人民,必将载入西畴发展史册,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