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2018-12-17王涤
王涤
摘要:20世纪70鉅代以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也是全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因此,我国有关的方针、决策、法规中明确地把信息资源建设列为当前和今后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早在十余年前,国家文化部就下文指出,"为了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各地博物馆可根据本馆的经济及人才条件,逐步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藏品”。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持起草的《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中信息资源赫然列于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等国家信息化六大要素之首。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作为我国文物收藏的基地,中国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更应当成为主要的信息资源基地。
70年代末,我国考古界曾经进行过用电脑处理甲骨拼缀的试验。但是由于电脑的汉字处理功能迟到80年代才有实用性突破,因此,我国博物馆的电脑应用迟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动作。1983年全国博物绾工作座谈会以后,上海博物馆在1984 年5月开始建立“电脑组”,规划博物馆的电脑应用工作。同年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开始了藏品电脑管理系统的研制。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5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博物馆电脑管理座谈会,及时引导和扶持这一新技术动向。全国各地博物馆有关专家代表28人出席了会议。座谈会后短短半年时间内从事博物馆信息化开发工作的馆(所)发展到七个。1988年6月国家文物局又在上海召开博物馆藏品电脑化管理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近几年来,博物馆普遍建立了电脑安全监控系统。特别是不少博物馆在新馆建造中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规划了电脑系统,在编制上设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1999年5月国家文物局又专门召开了博物馆文物信息标准化研讨会。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正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信息化技术的现代意义,在于电脑可以超越时间和地点的障碍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传递,构筑一个虚拟的具有现场感的“实景”。即所谓的“虚拟现实”。从而拓展了人类的生活领域。人们不仅有一个实际生活着的物质性的三维空间——现实世界,还可以同时拥有一个信息化的,包括了过去未来的时间轴的四维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在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更快捷,更高效,更低廉地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这将是一种崭新的节约能耗和资源的生活方式。博物馆作为一个提供知识的终鹰教育场所,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信息空间中占有其一席地位,即在信息空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博物馆。这个虚拟的博物馆,利用物:貢芯缸『㈧痤业一11\虚拟的博物馆。这个虚拟的博物馆,利用物存、组织、发掘和传播,这就是数值化博物馆的含义。数值化博物馆在于运用现代化的电脑技术手段,把以个人活动、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的博物馆上升成为以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为基础的综合性终身教育系统。数值化博物馆是在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质的提高和升华。
从信息的特殊载体的角度认识文物,文物本质上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而存在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所谓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其实质就在于如何尽可能地保存与发掘文物的所有已知的和未知的信息。文物的利用并不是文物本身的物质实体使用。一切观众和专家对文物的利用,本质上是對文物所蕴含的各个学科,各个层次信息的发掘和交流。例如对文物所负载的历史信息、美学信息、民俗信息、制造工艺信息的研究。因此文物的数值化是在本质上对文物的最终保管和保存。同时,数值化的结果也将最终解决文物保存与利用的矛盾。
博物馆信息化,是指现行的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一切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成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一个网络平台。
博物馆信息化应该涵盖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可以大致分成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等三大门类。
博物馆信息管理就是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博物馆的自动化系统既包括了与其他行业雷同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也包括一批专门研制的、适应博物馆专业研究需要的专用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是博物馆信息化的重头戏。包括了博物馆和各专业研究的专家系统的试验、标准化、研究等基础性软课题。此外,博物馆信息化还应该包含相应的电子化出版工作。最后,在上述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上,升华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数值化博物馆。
总之,博物馆信息化并非是单纯的技术组合或者设备添置。它同时涉及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它的实施伴随着博物馆工体系、管理机制、方法规章的改革和提高。自然也少不了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邾识的普及。博物馆信息化是与博物馆的现代化互为表里的一个渐进、乃至无穷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及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