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中如何创新工作室带领有志青年建功立业

2018-12-17李玉王倩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国有企业

李玉 王倩

摘 要: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年,公司团委在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抓改革机遇,积极开创“1+3+2”中心联创工作室,闯新路、出成绩,努力打造“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全面实现团委工作三进入。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心联创工作室;青年人才

1 指导思想

企业发展离不开工作机制的创新,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组织活力,扩大团委组织覆盖,加强青年对市场新局势、国际行情的了解。公司团委围绕“接轨国际、紧跟市场,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中心城市战略”开展“1+3+2”中心联创工作室活动,为公司在今后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饱含战斗力做准备。

2 活动对象

一个创新创效工作室,及下辖的三个学习小组和专设的两个工作组——“PPP工程小组、建筑工业化小组、国际工程小组”和“智慧城市、BIM工作组”。

3 主要做法

狠抓落实“一开、双学、三必做”的中心联创工作室制度,走进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共筑九建改革发展腾飞梦。

3.1 “一开”贴近青年,固本定标谋发展

每月召开一次创新工作例会,倾听各组工作进度,交流经验和方法,针对问题、难点,邀请专家、职能部门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签下“军令状”,并在中心工作公示栏进行“亮标立状”,确保定期目标高质高效完成。

3.2 “双学”引导青年,碰撞发展新思维

一是学习上级团组织关于十九大精神和深化改革的各项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开展主题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20余次。二是立足岗位深入学习科技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开展PPP模式、建筑工业化、智慧城市、BIM等新技术新领域的专题培训和技术讨论,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研发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3.3 “三必做”服务青年,我与企业共成长

一是实施动态绩效目标管理,在参照行政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小组的专业特点、政策变化、人员特长灵活机动地调整战略布局,适时调整月绩效指标,确保全年目标完成。二是巩固成长成才计划成果,持续完善青年人才档案,将能干事想干事的青年甄选入组,同时根据人员特点,将合适的人员调整到适合的岗位上。三是健全中心联创激励机制,保护创新工作成果,对已有的创新工作成果进行署名,并在第二年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同时给予不定额的现金

奖励。

4 取得成效

“1+3+2”中心联创工作室成立一年以来,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和带领下,全体青年同志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在各个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公司完成经营目标任务122%、奋斗目标110%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公司改革发展谋好了篇布好了局。

4.1 PPP学习组树立业务标杆

PPP工作组是公司率先成立的创新模式工作组,经过细致研究,多次对接,2016年成功承接集团内首个PPP工程,造价达19亿元,创集团历史新高。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又顺利拿下宜宾县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一期PPP工程,成为集团PPP工程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4.2 国际工程学习组成功破冰

国际工程工作组践行公司“立足成都、放眼全国、涉足海外”的战略,坚定“走出去”步伐,积极对接海外业务,破除壁垒,成功参建马来西亚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和厦门大学项目,开启了建设国际工程新征程。

4.3 建筑工业化学习组延展经营范围

建筑工业化工作组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落地,在参与了15所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筑工业化的大趋势,投资建设“绿色建材及装配式构件一体化”项目,并成立成都睿赛工业有限公司,为公司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4 智慧城市工作组蓄势待发

智慧城市工作组抓住新的经营点,精准对接科技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承接地下管廊、智慧城市建设等前沿性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已储备了构筑智慧城市的成熟团队、完善的知识体系、稳定的合作伙伴、意向的项目资源,只待实现经营新

突破。

4.5 BIM工作组实现精细化管理

BIM工作组成员通过专家开班讲座、实地参观468蜀峰项目、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在在建工程中部分采用BIM建模,解决施工前各种可能导致工期拖延、质量问题等隐患,今后,将逐步实现全系项目BIM建模,指导工程建设,从而提高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经济运行的高质量。

5 基本经验

通过创建“1+3+2中心联创工作室”,将团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团委工作“进入企业管理、进入生产建设、进入青年生活”,为团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今后,公司團委将全面深刻领会团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准确把握改革的核心要义,确保改革举措扎实落地;引导广大青年职工锤炼作风,提高本领,将企业改革工作推向深入;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工作,持续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宁钊.依托“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2,(6):50-51.

[2]袁小蕾,张新宇,王霄飞,等.“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青工培养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4):4-6.

作者简介

李玉(197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王倩(1994-),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成都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政治工作部,从事团委工作。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高校机关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