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途径

2018-12-17崔晋华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

崔晋华

摘要: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高校教师出现职业道德下滑,行为失范的现象,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当务之急。必须从高校的整体建设这个特殊性出发,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加强学校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

引言: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略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必须明确并正视这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集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从学校层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需健全高校职业道德制度。健全师德制度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也包括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高校应该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科学地监督约束,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高校教师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要改革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其中,学生打分的操作方式和所占比例应该更科学,应该避免教师迎合学生及其类似弊端的产生。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远期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科学坚持自身发展主张,拟定远期规划,描绘学院发展蓝图;其二,以远期规划为依据,制定详细发展计划,逐步提升科研能力、打造品牌专业等,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只靠学生的成绩成就,学校的名声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但是毁于一旦却很快,我们要在防患于未然的同时积极建设。而对教师的投资培养也属于一种远期规划。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道德考评制度,强化学校领导机制建设,监督其提高自身。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高校教师的道德也许需要内外的监督与考核。需要强化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改善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及待遇,形成良好的监督约束、激励评价机制,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会议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实现学院民主管理,完善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运作机制,明晰学院产权制度、明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以保障移通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后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二、从教师自身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强化高校教师道德理论知识及认知,树立理想人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于我们高校教师也是如此。要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认知教育,必须从改变他们对于道德认知的观念入手,让他们接受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变为自己的观点、信念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来作用于社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对其他行业的道德修养有较大的影响,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人,教师只有自己学得好,才能教得好,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习“三个代表”的理论,要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都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感,经常自我反省,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经常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律,使教师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转化为内在的行为修养与外在的表现。教师这个职业相比其他的职业要求更多,例如要求教师要有教育人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笔者觉得高校教师还要学习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提出的指导性文件,因为这些文件是与时俱进的,高校教师能够与时俱进。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靠外在规范强制约束、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靠自觉,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教师道德行為的规范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的自觉。

培养高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建立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真心的投入于教育事业,真心的关爱呵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拉近距离,彼此产生共鸣,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为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培养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明确的把“敬业”添加在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中,有人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他们默默无闻、孜孜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的正是伟大无私的人民教师。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无私奉献,不谈利益得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社会。教师应时刻牢记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心和爱投入教育事业。

三、从社会层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快速主义,也给高校教师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领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国家和社会给予老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是制约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动员全社会人员尊师重道。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 1版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