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挪威的森林》受欢迎原因的探讨

2018-12-17俞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

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一.作品概览

这部作品就像披头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一样,使读者“像迷失在深邃的森林里一样”,把读者带进了“孤身一人很冷很黑暗又没有人帮助”的世界里。

主人公“我”叫渡边彻和一个19到20来岁的女孩子交往。女孩子叫直子,在高三的时候认识的。她是“我”的好朋友木月的恋人,因此经常三人一起玩。但是,木月在17岁的时候突然自杀,自杀的理由和动机都没人明白。“我”在这次自杀事件中受到了近乎改变生死观的打击。之后和直子见了一次面,最终还是无疾而终了。

“我”考上了东京的大学去了东京。她也进了东京的女子大学。“我”在五月的某天和她偶遇之后两个人就经常约会。之后她又突然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她休学去了京都的某个精神疗养院,她的心病已经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阶段。“我”在她离开东京后和小自己一届的小林绿子开始交往。病情恶化的直子最终离开精神疗养院自杀了。“我”因为直子的死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病房的玲子的帮助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二.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6年生于兵库县,一直生活到高中时代。一年后进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演剧系学习一直到1968年。1975年大学毕业后,他专心经营已经开张的JAZZ茶馆。可见他对爵士乐有极大的兴趣,他的著作中也有与爵士乐名字同名的作品。村上笔下有很多了不起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是他在1986年移居希腊时完成的作品,1987年出版并成为了他的代表作。村上自写作以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是名副其实的日本作家的领头羊。并取得过谷崎润一郎奖等文学奖,在文学界举足轻重。

三.作品背景

作品的背景事实上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村上的青春时代即1960年代 的日本,这一时期正式日本经过经济高速成长期中产阶级开始富裕的时期。年轻人在这剧烈变化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也没有人指点。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一概不关心。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交流沟通能力低下的人们无法实现更深的人际关系,村上从中感觉到的丧失感、孤独感等心底的黑暗并深深地理解、描绘了出来。

四.写作特色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功,其写作的特色起了很大的作用。作品中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风景描写

“即使在經历过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芝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作品的开头就把读者带入了美妙的草原风景中。正式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所向往的地方。这部作品中像这样的风景描写不胜枚举,更给作品增添了魅力,美丽的风景能使人想到美好的东西。

(二)遣词造句

这部作品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遣词造句。村上春树从最初开始就意识到日语“粘着语”的先天弱点,因此特别注意使用精炼的语言。他说自己的做法好比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冲洗干净……洗去汗斑冲掉污垢,使其一丝不挂,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语言的简洁、流畅、幽默、适度的抒情手法给读者带来读他的作品所特有的喜悦。

(三)小说的现实性

这部作品是一部现实的小说,这个现实同时又包含了非现实。村上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现实性。例如,他详细地说明了唱片、料理等。另一方面,现实性和现实主义并不一样。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小说,而非现实主义的地方也很多。直子所住的“阿美寮”就是其一。“规则的生活、运动、从外界隔离、清净、新鲜的空气。我们有田地,几乎可以自给自足,既没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这样的地方在现实中会有吗?当然没有。作者通过这样的非现实性象征了时代和社会的真实。

五.特异的人际关系

(一)“我”、直子、“绿子”的关系

这部作品描述了“我”和直子、“我”和绿子的恋爱关系。引人入胜的是对恋爱和性爱的独特描写。恋爱小说大致是从三角关系开始的,而这部小说则不同。“我”和直子,“我”和绿子之间都是独立的关系存在的。

加藤典洋认为,小说中的恋爱只有“我”和绿子的恋爱。直子和“我”的关系,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她后来自闭世界的轴。很多人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还是认为小说的轴是两对恋爱关系展开的。“我”和直子的关系是个悲剧。但是,很多读者被这个作品吸引就是因为这悲剧性的“我”和直子的故事。之所以说他们的关系是悲剧,是因为他们的恋爱和性爱都有着必须跨越的障碍,那个障碍却又是无法克服的。这些人际关系的纠缠也给读者带来了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二)人物性格——自闭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几乎都跟周围的人没有关系,作品中几乎不会出现其朋友和家庭。这和作者自己的经验有很深的关系。日本式的交际关系是都会变成一个整体,如果不去出席集会的话就会被说成“你真是很难交往”。他很讨厌这种日本式的交际。确实,现代社会被称为是“个人主义”,已经没有了和周围的人交流并且密切接触这样的关系。因此,在小说中充满了丧失感和孤独感。

直子是这样陈述自己和木月的关系的,“就像两个人共用了一个身体一样的感觉”“总之,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两人一直互相帮助。”“即使是自我也有相互吸收相互分离的可能性,所以没有特别强的意识”。直子把这样的关系比喻成“在无人岛上长成的光屁股的孩子一样”。而且和外界和他人完全没有关系。要说唯一有关系的只能是“我们以你为中介很好的跟外界同化”。也就是说为了和外界接触,“我”的存在是必然的。为了这样的关系,谁都是不可缺的,直子只能在这样的关系中生存下去。因此,木月自杀后,直子和“我”发生关系后,直子心理的平衡就崩溃了以至于入院治疗。在疗养院“阿美寮”一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边治疗。

“我”也经常一个人旅行,经常会感到孤独。即使和直子在一起也很少说话。“我”会和偶然遇到的女子谈只关乎肉体的恋爱,而每次都会更加感到孤独。“我”无法很好地进行 精神上的恋爱时,就会为了从混乱和苛责中逃离而进行肉体的恋爱,如此反复。

六.总结

《挪威的森林》能取得压倒性的人气首先是其作品自身的魅力。不仅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出色的风景描写,想象力丰富的遣词造句也给作品增添了魅力。人物性格的特异性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原因。另外作者把自己自身的体会在这部作品中现实化了,就像在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一样。这些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共鸣。而作品的背景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特定的时代环境,就不会有这些拥有特异性格的人。也不会创作出这么出色的作品。可以说这个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作者生活的时代。当然这些也只是这个作品受欢迎的皮毛而已,很多原因还有待读者们见仁见智。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上、下)[M].講 談 社.2003年.

[2]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全译本)[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3]加藤典洋.村上春树[M].小学馆.1997年.

[4]卢芳.寻找“森林”中的精灵——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J].2001年6月.

猜你喜欢

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挪威的森林》阅读解析
《挪威的森林》选读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迷失与寻找
《挪威的森林》 两个译本的翻译特色比较
从《挪威的森林》翻译看文学翻译的标准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