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在法国的传播对中国古诗国际传播的启示
2018-12-17邓昱雯
邓昱雯
摘 要:中国古诗对日本俳句的兴起与发展意义重大,二者在格式、历史渊源等方面关系匪浅,而俳句走向世界的脚步快于中国古诗,同时,俳句的传播之路对中国古诗的国际传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俳句在法国的传播历程与特点出发,旨在探讨其对中国古诗国际传播的启示。
关键词:俳句;古诗翻译;法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1
1.俳句与中国古诗的关系
从格式方面来看,俳句和中国古诗均多为格律诗。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而中国古诗主要可分为“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绝句每行五字音,共四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音。从历史渊源方面来看,以徘圣松尾芭蕉的作品为例,中国古诗对俳句的思想、选材、风格等影响深刻。
2.俳句在法国的传播
早在19世纪就有法国学者关注到了日本诗歌。而俳句在法国的传播有赖于保罗·路易·古硕德(Paul-Louis Couchoud):他赴日归国后在其身边掀起俳句创作风潮,其作品“没有遵循韵律规则、未曾模仿日式风格,但借鉴了俳句的法语译本”。他与安德烈·福莱(André Faure)、安贝尔·庞新(Albert Poncin)等人创作了第一批法语俳句。
法国俳句兴盛之路有两个重要时期:象征主义文学发展期和一战后。上世纪初,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寻求诗歌之自由,他们的新诗创作受到俳句启发,这也促使俳句在法国文坛地位的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是俳句发展的黄金期,1916、 1917年,于连·沃刚思(Julien Vocance)先后发表了两系列战后反思的俳句,从而开创了新局面——以俳句形式书写战争记忆蔚然成风。一位名为勒内·莫布朗(René Maublanc)的哲学老师,则通过一系列文章与讲座普及俳句。20世纪20年代是俳句在法国发展的黄金期。到了30年代,诗歌潮流发生改变,超现实主义等创作兴起,俳句不复往日风光。1940年之前,平均每两年有一本关于俳句的出版物问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二战到1978年间,在法国俳句无人问津。1978年两份日本诗歌文选的发表标志着俳句的复兴。1980到1990年间,平均每年有2部关于俳句的文獻发表,1990-2000,平均每年有5份关于俳句的出版物发表,2000年后,这一平均数上升到15左右。俳句的翻译工作也不可忽视,1940年前,在法国可找到数十种日本俳句的法语版本。1978到2000年间,有近30份俳句译本,2000年之后俳句的翻译成果迅速增多。
3.俳句在法国的传播对中国古诗传播的启示
俳句借鉴于中国古诗而自成一体,其主要特点为“简短”,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及翻译家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曾在一场讲座中以中世纪一首只有三个字的诗(其中两个字为人名,一个字为感叹词)及一首木之下忠敬的俳句为例,盛赞诗歌简洁之美。中国古诗的语言同样具有凝练美,在古诗翻译中,也应注意诗歌的形式之美,尽量保留其简洁性及意蕴美。日本俳句的字音数是有严格限制的,但法语俳句——不管是翻译译本还是原创作品,都未完全遵循这一格律规律。法语版本的俳句同样为三行,但各行的字数、音节数并无规律可言。这也启示古诗译者:不能完全拘泥于形式,而应合理地归化,以目标语言的读者为中心,使之易于接受。
日本俳句在法国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特色:自发性与本土化。许多法国人自发翻译和创造俳句,一战后法国人还创作了许多战后反思的俳句——任何一种外来文学,只有融入本民族的生活与创作中,才能在本民族保持活力。俳句已然扎根法国文坛,而中国古诗如何走近其他民族则值得思考——毕竟,古诗数不胜数、难以译尽,如果只有翻译却无推广,那只是机械式的传播,难以引起热烈反响。
如何传播呢?——俳句在法国的发展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加快译文的出版步伐;创办相关杂志、网站、协会与比赛等——20世纪末以来,许多俳句相关网站诞生,影响范围不止法国还有魁北克等其它法语地区;同时,多个与俳句有关的杂志兴起;2003年,法国创办了一个俳句协会(AFH);2009年开始,法国俳句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俳句创作比赛。这些传播形式都是古诗走向世界可以借鉴的。
结语: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的国际传播能够助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作为“俳句”的源头,我国古诗未能在国际舞台与俳句比肩,这固然是受19、20世纪中日国力差距的影响,但也反映出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步伐有待加快。虽然俳句在法国的成功难以复制,但从俳句在法国的传播中得出的经验必然能助力中国古诗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CHIPOT Dominique et ANTONIMI Jean, Histoire du haiku en france.
[2]CHIPOT Dominique , Tout sur les haikus, Edition Aléas, 2006.
[3]SAROCCHI Jean, Traduire le haiku ? Creative Commons.1997.
[4]陈洁华.论俳句与汉诗比较及汉俳[J].现代日本经济,1991(02):27-30.
[5]罗春霞,方萍.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俳句的对比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4(05):76-80.
[6]赵铮.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古诗翻译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