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引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2018-12-17宋悦波
宋悦波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绘本阅读渐渐走进课堂,成为儿童学习英语的一部分。如何定位绘本阅读课,践行课程改革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2018年上半年,在江苏省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组织下,我们就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再次展开教学研讨。下面以笔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上执教的《My dad》一课为例,谈谈对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设计的思考。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的定位
绘本,又名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因语言地道、图文精妙有趣,深受儿童喜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绘本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应重在课外,倡导儿童个体的阅读体验,帮助儿童积累英语语言,培养英语语感。在日常的绘本阅读活动中,部分英语教师也常常定期开设英语绘本阅读课。一方面,因为受英语语言的限制,儿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想借助绘本阅读课指导儿童英语阅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绘本阅读课应该怎样定位呢?笔者认为,如果儿童平时个体的绘本阅读属于课外,那么我们的绘本阅读课就属于课内,内外有别。课外阅读更强调儿童个体的阅读广度,重在“量”;而课内阅读更强调儿童集体的阅读深度,重在“质”。具体来说,课外阅读应着眼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课内阅读应借助教师的指导让儿童精品精读,享受细细品读、深度思考与充分表达的快乐。因此,我们在选择上阅读课的绘本时要“千挑万挑”,从绘本的语言、图画、价值观等多方面思量,选择适合儿童语言能力、贴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绘本,让儿童享受精神“大餐”。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笔者选择的绘本《My dad》就属于这样的经典之作。该书是英国儿童图画书作家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的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眼中的爸爸,这个爸爸样样事情都在行,他勇敢、温柔、坚强,偶尔也会害羞犯傻,他像太阳一样温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爸爸,也都向往有这样一个爸爸。绘本图画充满想象力,人物夸张,色彩明亮,暖暖的格子花纹贯穿整本书,充满温情。无论是从语言、图画,还是从故事传达出来的情感,都堪称经典。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认识偏差
英语语言知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没有语言知识就谈不上语言能力。但是,英语教学似乎对语言知识一直有着无穷无尽的偏爱,常常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为知识而知识的课堂至今仍然普遍存在。这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有些教师往往出现认识偏差:一是教师眼中绘本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有知识。绘本因其图画和文字的互映之妙而引人入胜,但是在很多教师眼里,它们只有文字的存在,图画往往被直接忽略,更不谈故事本身带给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意义了。二是课堂教学的进行全部围绕语言知识的学习展开,往往认为绘本中的生字词就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好像学生学完生字词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他的都不在教学范围之内。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价值转向
从语言知识走向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语言知识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承载着意义、情感、文化等多元价值,脱离了语境的语言知识只能是孤立的符号系统,因此,为了知识而知识的英语课堂只能是符号的堆积。新课标还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英语课堂开始从简单的字词教学转变为有情景的对话交际,学生在对话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从语言能力走向英语素养 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基石,但它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不代表拥有了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样,基于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并不代表拥有了出色的英语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英语这门学科承载的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任务,更承载着学生素养培育的职责。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不仅要能习得语言能力,更要培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
三维视角:从知识走向素养
当教师的眼中只会有单词和句型时,英语教学便只能落脚于知识的传授;当教师的视角是三维多元的时,英语教学便被从知识引领向素养。
绘本维度 教学是一种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的艺术。理所当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维度便是教材,此处即绘本。教师要善于多角度解读绘本,挖掘绘本中的丰富营养,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一是语言知识。绘本中的英语,简洁、地道,是原汁原味的。阅读课上,我们首要关注的就是绘本的语言,因为语言关系到小学生对绘本的理解,更影响着他们课堂中的表达。教学中,笔者抓住绘本前半部分的情态动词can的句式和后半部分as…as…这个重点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让学生在语言上有所得。二是图片信息。图片是繪本的另一个特色,每一本绘本的图片都有各自的风格,不仅如此,图片也向读者传达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语言文字,要充分挖掘绘本的图片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学会思考、习得文化、学会审美。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先看图片再猜一猜爸爸会做什么,并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在故事读完之后,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图上都画上太阳?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表达,关注绘本所表达的精神世界。不仅如此,笔者还让学生观察绘本图片,评判图画风格,思考格子衫为什么要用暖黄色,启发学生思考,获得艺术的审美。三是文化差异。新课标指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国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文化差异,比如eat like a horse, as happy as a hippopotamus, as wise as an owl以及daft as a brush等,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表达。为此,笔者设计了“小小翻译家”“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达,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四是情感体验。阅读本身就是一趟精彩的精神之旅,每一册绘本都如天空中闪亮的星星,带给学生别样的精神体验。关注故事带给读者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能让阅读直抵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教学中,笔者通过绘本里夸张的语言、温馨的画面、永恒的格子衫、温暖的太阳等元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知作者对爸爸的爱、爸爸对孩子的爱以及作者对爸爸无尽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为人世间这至真至纯的父子之情而潸然泪下。绘本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需要教师细细品味,用心挖掘。
儿童维度 绘本与儿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面,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绘本阅读课中,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学生和绘本之间搭建一座桥。如课前跟学生热身时,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你的爸爸会做什么?你希望他会做什么?让绘本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启迪学生发挥想象,为后面学生跟绘本的零距离接触打下良好的心灵基础。教学中笔者还设计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图画或哪组文字,为什么?这些设计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直抵学生心灵,让绘本真正走进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教师维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在被弱化。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等,但一定不是课堂的主宰。与以往教师单纯讲、满堂灌的课堂相比,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专业的教学者,在这门学科的研究上有一定的优势;教师是独立的成熟个体,在课堂中有超越于儿童的认知或观点也是正常的;教师本身也是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最后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观察图片,你发现爸爸穿着什么衣服?为什么爸爸总是穿着这件格子睡衣?这本书中还有什么地方有格子花纹?Antony为什么要这样画?在这一系列的追问和思考中,教师将作者信息传递给学生:安东尼是一位儿童插画家,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儿童绘本;他17岁时爸爸去世了,爸爸给他留下的唯一遗物就是故事中这件格子睡衣。这样,学生借助于教师资源丰富了对故事的理解,加深了对故事的体悟。
在绘本、儿童以及教师这三个维度的引领下,绘本阅读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景。在多元视角的引领下儿童遇见了多姿多彩的绘本阅读;在问题的启发下,儿童学会了思考;在地道的语言文字里,儿童感知到了文化;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儿童感受到了真情。而这些将会是学生受益一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