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12-17聂兰渤李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问题

聂兰渤 李冲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学术阅读;问题;原因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的现状,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行为特征及大学生在学术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究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期为高校开展学术阅读指导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0-0079-02

1背景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概念,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而与网络相比,广播就不是新媒体[1],也就是说新媒体需要新技术的支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新媒体最典型的特征是能摒弃纸质媒体的传播限制,形成新时期信息快速阅读传播的社会环境。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行为特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快餐式”的学术阅读兴起。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喜欢“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希望用最短的时间从海量信息中找寻最具适配性、最有价值的信息。②“碎片化”的学术阅读占据主流。目前,大学生广泛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他们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进行“碎片化”的学术阅读。③学术阅读时间不固定。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排队、进餐等时间进行阅读。④丰富的学术阅读体验。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界面更加丰富,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感官体验。⑤社会化的学术阅读目的。新媒体既是阅读的重要平台又是社交的重要媒介,阅读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促进学术交流和人际交往,这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更加社会化。

2.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行为

2.1.1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方式呈现出普及度高、频次多、阅读时间和地点不固定等特点。具体体现在:①学术阅读途径多样化。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学术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展开阅读,且习惯于在这些社交平台上获取信息。②学术阅读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利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呈现出学术阅读行为“碎片化”的特点。③学术阅读频次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术阅读。

2.1.2大学生的学术阅读内容。新媒体的优势是能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这使新媒体阅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既有学术性的专业知识又有娱乐化的社会知识。

2.1.3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态度。学术阅读态度直接影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了完成学业或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态度是积极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和共享等方式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态度,且能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

2.1.4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感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感受可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從积极方面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术阅读能增加阅读的时间、频率,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更强,阅读方式更加便捷,阅读范围更加广泛,阅读量更大,阅读兴趣更加浓厚,阅读能力更强[2]。从消极方面看,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而“碎片化阅读”也减弱了大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甚至有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加之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内容学术性偏低,不利于大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性阅读,也不利于其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存在的问题

2.2.1大学生学术阅读的目的不单纯。受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好的考试成绩和各种资格证书[3]。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功利性较强,大部分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是为了满足课业及考试的需求,仅有少部分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是为了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使大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学术阅读的重要性,沉溺于“碎片化阅读”。

2.2.2大学生学术阅读的内容不合理。从大学生选择的学术阅读平台、媒介和方式看,大学生学术阅读内容的学术性有待提升。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会选择利用中国知网、百度等进行搜索,快速获取文献资料,致使他们无法系统掌握文献资料的知识内涵和养成良好的学术阅读习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过于依赖电子化的阅读平台,导致他们的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目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整体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阅读数量低于教学课程培养目标规定的数量[4]。

2.2.3大学生学术阅读的时间太少。由于大学生对学术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不能合理安排学术阅读的时间,平时没有固定时间研读学术著作,缺乏主动进行学术阅读的意识,不能制订有效的阅读计划,加之学术阅读会占用大量课外活动时间,而又不会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这使大学生只满足于专业学习上的一知半解,用于学术阅读的时间偏少。

2.2.4大学生学术阅读的方式单一。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制订大学期间的学术阅读计划,这导致他们不能充分掌握阅读技巧,不会科学地书写学术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形成作学术阅读笔记的习惯,他们习惯于记在心里或仅进行简单记录。此外,目前很多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教师进行学术阅读交流,该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术阅读的效果。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微观原因: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态度不够端正

聂兰渤,李冲: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术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术阅读对于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不能正确地看待学术阅读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对学术阅读的社会价值也认识不清。大学生没有认识到通过学术阅读,不仅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学术阅读态度和目的,他们不能认识到学术阅读不仅能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反过来说,由于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术阅读的重要性,他们进行学术阅读的目的不明确。同时,他们在大学阶段面临升学、考试和就业等压力,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术阅读。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各类阅读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往往抱着增长知识、适应社会和利于就业等目的,只对有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信息内容感兴趣,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导致他们的学术阅读态度不端正。

3.2宏观原因:高校对大学生学术阅读的指导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率,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应试教育。部分高校仅将有限的经费用于资源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学术阅读需求。即使是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充足的高校购买了大量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也存在阅读推广工作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除学术阅读资源不足及阅读推广不给力外,部分高校还忽视对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指导。教师是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主要引导者,即使有部分教师重视学术阅读,他们也没有充足的时间监督大学生是否认真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便利的网络条件,通过大学生乐于使用的多媒体平台,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学术阅读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阅读态度,还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术阅读方法。为了激发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热情,提升他们进行学术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吸收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教师应指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研究工具和学术研究软件,使学术阅读、科技创新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

4结语

学术阅读是大学生拓展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积累、跟踪学科前沿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名学者的研究方法、写作技巧并提高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保障[5]。高校应从整体上掌握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阅读指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郭慧.新媒体在我国企业公共关系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51-52.

[2]叶升蔚.大学生“微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6.

[3]邹育艳,靳玉乐.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215-221.

[4]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学,2009.

[5]王春玺,常书铭.谈人文社科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6-57.

(编校:孙新梅)第38卷第10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10月

收稿日期:2018-09-06

作者简介:王晓光(1969—),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