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成“标配”需配套跟进
2018-12-17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0期
王恒志在2018年9月17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每天一节体育课逐渐成为很多学校的“標配”。这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关系到下一代孩子成长的大事,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可让体育课变成体育展示课。但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是写在课程表上就行,还需要有关各方跟进各种软硬件配套。
首先就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家长、社会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真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扭转不正确的理念和风气,“指挥棒”要指对方向。其次是场地设施的建设。目前在中西部很多地区,体育设施仍然是开好体育课程的最大难点。这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落后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争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再次是师资力量的配备。编制限制、人才资源有限等是目前学校在开足体育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要培养更多体育教师人才,同时也不妨向社会借力,针对专业性更强的项目课程,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有资质的体育人才走进校园教学。还有保障校园体育安全的问题。安全问题成为不少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尤其是有一定对抗性体育课程的“拦路虎”。这和一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受一点伤,动辄就找学校有关,也和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意识和能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关。从学校角度看,要提高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尽量避免出现运动意外伤害,同时要提高学校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救护能力,完善学生意外伤害险等基础保障。从家长方面来说,则要从自身杜绝“娇气病”,放手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并能客观对待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