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仪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2018-12-17宋真
宋真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5)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提高仪表智能化的水平,带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进入高技术化发展的轨道,促进仪表呈现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对此,在推动仪表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并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技术革新,丰富和强化仪表的功能,拓展应用领域,进而促进仪器仪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仪表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仪表智能化的含义
仪表智能化是运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处理器技术,通过嵌入式软件进行内部协调操作,赋予仪表智能化功能,除了实现输入信号的非线性补偿、量程刻度标尺的自动化变换、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之外,还会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协调系统功能,进而完成一系列预设的操作任务。
2 我国仪表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纵观仪表发展史,我国仪表智能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
2.1 基地仪表阶段
基地仪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简单性、实用性著称,由于智能化水平较低,只能实现简单的现场控制,体积过于庞大,不易于移动和维修。我国自建国后,苏联支援的产品与技术均以基地仪表为主。
2.2 单元组合式仪表
单元组合式仪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包括II、III 等型号的仪表,根据器件可以划分为电子管仪表、晶体管仪表、集成电路仪表等部分;根据信号可划分为0~10mA仪表、4~20mA仪表等部分;根据动力可划分为气动仪表(QDZ)与电动仪表(DDZ)。我国自动化仪表的生产体系始于 DDZII、QDZII ,并逐步构建相对完善的集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结构,这一时期是我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发展的最高峰,通过自动化仪表,可以生产各类自动化产品,并应用到工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
2.3 智能仪表
智能仪表发展时间为20世纪70~90年代,依托于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现场总线进行传感、控制、通信,在1975年美国仪表控制公司推出综合分散控制系统 TDC—2000,简称DCS,当时智能化与现场总线标准的排他性极强,造成各个品牌间的不可兼容。而在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 IEC/TC65/SC65C / WG6工作组,制定现场总线标准,但考虑各自的利益,无法协调商议,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十分缓慢,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将自己的标准加在世界标准身上,造成现场总线标准过多的局面。
3 制约仪表智能化发展的因素
现阶段,仪表智能化的发展中,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相对较为完善,而现场总线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仪表智能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现场总线使用变动器为主,大多数已经向智能化发展,但由于现场总线标准均为欧美日标准,通信模拟量为4~20mA,其中智能变动器还停留在量程操作或是手操器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出智能化特点,造成现场总线的困境,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各个总线设备间缺少隔离,一旦某个设备发生故障,就会造成整个总线的瘫痪。第二,总线主要以轮询结构为主,通讯速度过于缓慢。例如,以HART协议为主的现场总线运行中,通信过程中会有间隔1s的等待时间,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通信效率,而通信每一点都需要 1s 的等待,造成整体网络系统通信效率缓慢,工业上一般不会将 HART 协议作为工业级联网。第三,国内工业级的通信接口十分匮乏,国外总线企业厂商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工业级网络产品,国内研发大量的网络转换产品,但技术还只在小规模应用的层面,无法满足工业级规模的生产要求。第四,国内通信协议较多,但由于互不兼容,限制了网络连接。
4 促进仪表智能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了促进仪表智能化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现场总线通信技术,针对现场总线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第一,选择国内广泛应用的HART、MODBUS、TCP/IP等协议,将其作为网络通信平台,实现HART、MODBUS、TCP/IP等协议之间的透明性,达到最佳的交互效果。第二,在现场总线各个通信设备间、网络间设置点点隔离,减少通信的延迟时间,提高现场总线的通信效率。第三,设置网络轮询通信控制器,将通信系统置于网络轮训通信控制器中,防止网络轮询时间的出现,如图1所示,表示着网络透传控制器结构,我们可以看出4~20mA回路、24V电源回路和网络回路之间保持着相互隔离的状态,提高现场总线通信系统运行中的抗干扰能力与安全程度,一旦受到毁灭性破坏后,包括感应雷击、误接强电等现象,不会危及到其它回路,降低事故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此外,网络控制器完全脱离于网络指令进行独立轮询,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总线通信系统而言,通信速度大大加强,DC/DC为各个回路进行隔离供电,这一结构产品荣获国家专利,为我国仪表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5 仪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5.1 发展路线
现阶段,仪表的智能化结构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局限性,其中仪表中的总线应用量加大,各自为战的局面会僵持一段时间,由于缺少市场化的总线标准,使得企业缺少竞争力强的产品,无法抢占市场话语权。在工业领域中,仪表中的变动器、控制系统逐渐显露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现场总线方面的缺失制约着仪表智能化的发展。对此,为了促进仪表智能化的发展,首先要将市场中的总线融合在一起,达到相互兼容的效果,立足于现场的实际问题,根据项目系统的实际要求,融合2~4个总线标准,这一综合即为“透传”。其次,加大对国产总线的研究,积极开发国产总线,除了院校与科研单位参与到国产总线的研究中,要求相关总线大企业要加入到研究项目中,以自身产品为标准来制定现场总线标准,鼓励国内仪表企业加快完善智能化仪表生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拓展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并加大对国产支持的宣传力度,进而实现仪表的智能化发展。
5.2 发展目标
图1
(1)智能化。仪表智能化的标志是控制器,以可编程单回路调节器作为现阶段仪表智能化的代表,包括横河公司YS-80 系列和山武-霍尼威尔公司 SSC 系列等。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将微处理器视为运算控制器的主干,接受与输出连续性电模拟量信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编制程序,形成数字式过程调节装置,并把回路控制、逻辑运算、通信和数字运算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借助编程程序,进而达到仪表的智能化和功能化。
(2)总线化。智能变送器是现场仪表智能化发展的标志,智能变送器融合仪表全部或是部分的功能控制,线性度极高,并具备较低的温度漂移,简化系统结构,进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智能变送器的人工智能性较强,实现多种物理量或是化学量的测量,反映出被测的综合信息,测量精度较高、范围较宽,量程比可达到400:1,可以适应宽度大的测量范围。与此同时,应用标准化通信接口,实现智能变送,促进智能变送器从原有的单一功能逐渐转化为多功能、多变量的检测模式发展,以主动控制技术达到高速信息处理,原有的孤立元件被逐渐系统化和网络化。
5.3 总线技术要求
(1)冗余。应仪表智能化的要求,总线要具备热冗余功能,可以设计成独立的应用总线,一旦工作总线发生故障,备用总线会自动代替故障总线进行工作,进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危险分散。危险分散是总线结构设计的难题,一旦危险爆发在某点,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而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绝不能出现这一问题,要求总线结构要具备分散危险的功能,采用底层星型结构,设计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二者独立而相互协调,一旦出现某点故障,要降低对其它仪表或整个总线结构的负面影响。
(3)抗干扰。工业现场的干扰源较多,增加工程的技术难度,现有模拟量传输以单回路为主,干扰造成的是局部影响,若现场总线的抗干扰能力不足,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要求现场总线抗电磁干扰要超过1kV脉冲群,进而保证现场总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仪表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得出:
(1)我国仪表在智能化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基地仪表阶段、单元组合式仪表、智能仪表等阶段,每阶段的技术和应用都为仪表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2)在仪表智能化发展中,现场总线通信的技术问题一直是制约仪表智能化发展的要素,需要加以重视,更换通信协议,设置网络轮询通信控制器,进而提高总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