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刍议

2018-12-17,,,,,

关键词:永嘉县永嘉革命

,,,,,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新时期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坚定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增强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永嘉县作为浙南革命的源头,既是红十三军将士英勇奋战、叱咤风云的主战场,又是永嘉精神的起源地,并且它开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的先河。深入挖掘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优势资源的整体开发与整合互补,既是打造永嘉当地红色文化名片的迫切需要,又是讲好浙江故事、构筑浙江精神的目标要求;既是对中央顶层设计的强有力回应,又是对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现实遵循。

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引起了当地县委、县政府及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一是永嘉县党史研究室为推动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已将被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的34处革命遗址编撰成册,图文并茂地向公众展示。二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伟大实践——永嘉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血染的丰碑红十三军斗争纪实》等著作成册出版,为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永嘉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梳理工作走在浙江乃至全国前列。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已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实地调研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开发路径。

一、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近年来,永嘉县委、县政府认真整理、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展开实地调研,力求深入、客观地阐述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一)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主要成果

根据中共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和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有关部署,永嘉县委、县政府于2010年4月启动全县的革命遗址全面普查工作,摸排全县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况,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认定,永嘉已有34处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2010年,永嘉县政府两次修护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扩大占地面积,扩建纪念广场,增设红十三军战斗群雕,再现战斗场景。次年,县政府斥资500万全面维修、改造、扩建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发挥纪念馆坐落于屿山公园的地理位置优势,增强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将永嘉红色精神渗透于民众日常生活,打造集传承、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修缮和保护革命遗址的基础上,永嘉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尤其重视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成立永嘉发展红色旅游领导小组,以加快推进永嘉红色旅游的发展为契机,根植拼搏奋斗的理想信念教育,注入红色文化精髓。近年来,永嘉县红色旅游年访客量高达数十万人次,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及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中,永嘉县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均位列其中,这对传播红十三军英雄事迹,继承发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红十三军斗争精神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永嘉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及浙江省有关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图文展示、教育教学、游览体悟等多种形式传播、发展红色文化,使当地居民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地调研

为深入了解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当地居民的认知状况,课题组开展实地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工作人员访谈为辅。实地访谈主要针对永嘉红色文化保护的成果、问题、规划等方面展开。课题组在永嘉县城区域内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455份。问卷围绕受访者基本情况、居民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了解度、永嘉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与宣传途径及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包括单选、多选、填空等多种题型。受访对象基本情况为:男性(65%)、女性(35%);年龄18岁及以下(18%)、19~30岁(41%)、31~45岁(11%)、46~65岁(11%)、65岁以上(9%);学历高中及以下(38%)、专科(17%)、本科(35%)、研究生及以上(10%)。

在受访对象中,当地居民对永嘉地区的红色人物(如谢文锦、胡公冕)及红色基地(如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永嘉烈士纪念馆)比较熟悉占比22%,半数居民都只是浅薄了解,更有四分之一的受访居民完全不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针对“当地居民对永嘉地区的革命历史(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创建)了解程度”,仅一成多居民比较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六成受访居民浅薄了解,高达四分之一受访居民完全不了解永嘉革命历史,甚至不清楚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创建的史实。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居民的年龄越大,对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的熟悉程度越高,65岁以上感受过革命岁月的高龄群体最熟悉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年轻群体虽然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但是对于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反而不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高龄群体(见图1)。这表明永嘉地区红色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宣传与形成价值引领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图1 永嘉地区不同年龄居民对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

在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的频率上,45岁以上群体参观频率明显增多,而45岁以下群体中,半数以上的频率都在一年以上一次(见图2)。结合不同年龄群体参观红色文化遗迹的频率与其对红色文化历史的熟悉程度分析发现,鉴于年轻群体对红色历史文化了解程度的欠缺,其对红色文化遗迹的兴趣不及了解程度高的高龄群体,较之45岁以下群体,45岁以上群体更愿意花时间前往遗址遗迹圣地感受红色历史,接受红色熏陶。

图2 永嘉地区不同年龄群体参观红色文化遗迹的频率

此外,调查发现,关于“导致当地红色文化发展滞缓的原因”,187位受访者选择“因无人组织、宣传不到位”,118位受访者选择“内容刻板无聊,形式单一”,114位受访者选择“影响不大,距离群众实际生活远”,36位受访者表示“本人不感兴趣”。群众普遍认为,改进红色文化宣传手段、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展示形式、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等手段是改善当前红色文化发展滞缓的有力措施。这表明永嘉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开发、宣传和利用的力度仍有待加强,红色文化在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的融合性、渗透性亟需增强。

二、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成果显著,对于增强红色文化在浙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打造浙江红色文化的精神殿堂。但问题也较突出,结合调研实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意识仍需提高

永嘉整体呈北高南低之势,中间是峡谷平原,而四周群山环抱,革命遗址、遗迹分布广泛、零散。复杂的地理形势加大了革命遗址保护、维修和开发的难度,加之缺乏对重要遗址的系统研究,致使革命胜迹现有纪念设施简陋,内部陈列随意,严重影响参观教育的视觉效果。

课题组通过采访永嘉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当地革命旧址产权分散,所有权归国家、村镇集体、革命烈士后人等所有。分散的产权不利于革命旧址的开发和整体规划,致使部分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老化和倒塌殆尽,甚至呈现无人管理的状态。

红色景点零散、“串点成线”的规划意识薄弱以及革命旧址产权分散等问题,凸显了永嘉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村旅游相结合的开发规划仍不成熟。从目前来看,永嘉红色旅游仍处于孤军作战的状态,尽管永嘉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借楠溪江的绿色旅游、古村旅游的盛行带动红色旅游,但尚未对专门线路做整体规划与开发,距离商业旅游开发尚需时日。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亟待深入挖掘与弘扬

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凝结着革命先辈优良的传统、心理品格、精神风貌,对于激发后人活动的积极性、鼓舞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永嘉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策源地,红色精神历经沉淀,传播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红色文化精神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传承。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对永嘉红色文化了解程度普遍较低,究其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由于受历史较短等多种因素影响,红十三军永嘉斗争史的了解和记载少,这支队伍的功绩一直鲜为人知[3],党史、军史对这支英雄部队事迹的记录鲜少。加之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大多牺牲在战争年代,存活下来的老革命前辈少,进而对当时所发生的真实事件不得而知,也无从考究。直到1983年,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温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革命先辈负责的精神,广泛征集相关史料信息,对红十三军创建始末开始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研究资料少、起步晚、时间短等因素制约永嘉红色文化精神的系统深入挖掘,影响受众接受程度,难以形成情感认知、思想共鸣。

其二,永嘉地区的纪念馆、陈列室及重要的革命遗址展示内容、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橱窗展览、静态观光、单调讲解为主,未有效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缺乏话语双向互动,传统的展馆宣传方式制约永嘉红色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大力弘扬,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尤为显著。调研显示,不管是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还是在红色文化遗址的参观频率上,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都明显低于65岁以上的高龄群体。这表明永嘉红色文化资源未对年轻人形成有效吸引,资源的开发要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精神内涵的挖掘亟待增强。

(三)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单一且缺乏吸引力

红色文化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以受众者的接受程度为基础,破除“说教式”的宣传桎梏及“话语裂谷”,注重平等和谐的交流模式,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当前,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主要面向三类群体:一是青少年群体,采取协议签订的方式,由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学习。二是机关单位人员,永嘉县委、县政府以发文形式,自上而下,组织党性教育活动。三是社会人士自发参观,此类群体人数较前两类相比少。基于硬性指标要求参观学习,难以真正实现由教育知识向情感、态度、行为转化。调研数据显示,“因无人组织、宣传不到位”、“内容刻板无聊、形式单一”等原因是制约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内,仍停留在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尚未切实运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实现“指尖上的宣传”。宣传渠道、方式的单一是导致永嘉县境内难以形成浓郁红色氛围的关键因素,红色精神的渗透性不足是导致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青少年对红色文化陌生的直接原因,从而产生永嘉红色文化传承断层现象。

对外,当地政府对永嘉红色文化资源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资源的整合、整体形象的研究及策划未能与“永嘉精神”有效融合,阻碍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发展进程。主要体现在无法将“永嘉精神”的内涵注入地域红色文化整体发展中,红色文化产业缺乏创意,音像制品、玩具、图形知识产权等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缺乏本土红色元素的融入,有待进一步具体化与个性化[4]。

(四)红色文化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

人才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能动因素,是实现永嘉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有利于促进地区间信息交换互动,补充外来新生力量。课题组通过采访永嘉红色文化工作人员发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缺乏两种人才。一是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出身专业与红色文化专业的非一致性限制了对红色文化认识的广度、深度,制约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二是导游讲解人才。永嘉各个革命旅游景点的导游讲解队伍主要分为三种:a)编制讲解队伍,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统一考试进入机关单位,成为专门的讲解人员。虽接受过岗前特定培训,但鉴于对红色文化认知浅显,故而对永嘉红色文化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和系统性。b)义务讲解队伍,即了解永嘉革命历史,致力于保护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志愿者。此类讲解人员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某部分红色知识熟悉,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c)民间自发组织的讲解队伍,即熟知永嘉革命历史的当地居民,如退休教师等,自发组织向游客讲述永嘉革命事迹。该队伍与编制讲解队伍、义务讲解队伍相比,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宣传效果更佳,但人数有限。红色文化相关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和效度,制约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具说服力的教育素材,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型人才[5]。因此,培养、引进一批具有红色文化研究专业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锻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导游讲解队伍,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发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真正使永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探索

2016年永嘉县政府制定了《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提到要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为今后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宏观定位和方向。结合永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做好开发工作,扩大永嘉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推永嘉红色文化永续发展、永嘉精神走出浙江,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一)整合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资源整体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6]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围绕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以其他红色旅游景点为补充,打造“红色+绿色”、“红色+古色”、“红色+今色”主题线路,实现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合理规划永嘉红色旅游空间布局。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整合优化资源,实现资源整体开发。

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永嘉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离不开旅游景点别出心裁的陈列设计与非同一般的旅游体验。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例,其展馆陈列设施较为简陋、随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教育的效果。展馆可对军长胡公冕卧室进行修葺,运用文字、图片、纪录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其生平事迹,展现军长温情的一面。红十三军战史纪念馆的陈列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可对其进行修葺,建立多媒体影视系统,完善文字解说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将纪念馆改造成集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红军纪念馆[7]32,增强视觉整体效果。

早在2011年,永嘉县便打造了“红绿结合”的旅游线路,将永嘉红色景区的规划建设纳入“楠溪江景区流域旅游开发专项规划”,致力于与楠溪江流域旅游开发项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红绿旅游的综合效益。但该旅游专线未得到普及推广,搜索相关旅游App发现,该线路旅游专线较少。究其根源,还在于红色旅游景点的设置吸引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因此,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话语模式从“主体—客体”结构向“主体—主体”结构转换,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话语主体和话语受众的互动性[8]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建立学农基地、游戏基地等红色素质拓展场所实现。

可将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周围的农田开辟为青少年和党政部门实践基地,种植具有永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在适当位置设置茅草屋,展示战时的干粮、红军服等物资,使游客在掌握学农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对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感触。也可在军部旧址附近设置一个小型红色素质游戏基地,设射击、打靶等军事项目,开展信任背摔、逃生墙、过梅花桩等活动[7]33,在娱乐的同时增强游客的体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地可逐渐发展成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进行体能训练、弘扬红十三军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还可以将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打造为红色旅游中心,结合村落民风特色,实施点面结合的规划布局[7]32,将永嘉红色旅游资源连接周边所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浙南(永嘉)红十三军红色旅游景区”。

(二)深入挖掘永嘉精神内涵,推动永嘉精神走出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永嘉人抓住机遇,克服顽固的守旧观念,冲破旧框框,充分发扬革命时期的吃苦耐劳、勤劳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创新创业,永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延伸为当代社会价值观在浙东南具体化的“永嘉精神”[9],又创造了一批新时代的承载着艰辛创业历史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永嘉精神的实质性内涵,使其成为永嘉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首先,要把好精神之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红十三军的斗争史,强调对其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及历史地位的研究,借以告慰革命先烈英魂的同时,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广大群众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积极拓展永嘉精神的时代内涵。一方面,继承发展“永嘉学派”核心思想,将永嘉的人文符号植入本土,内化为人文灵魂的基因。另一方面,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赋予永嘉精神新的内涵。长期以来,“义利并举,敢为人先”成为永嘉精神的精髓所在。从红十三军在永嘉的诞生到包产到户开创全国先河,从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到“商行天下,义行天下”,永嘉精神不断赋予时代内涵,形成价值认同。最后,通过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话语主体和话语受众的互动性,提升话语积极性,强化话语权利,在永嘉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获得感中,真正推动永嘉精神走出去。

(三)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

红色文化资源本身是静态的、单调的,只有借助外部媒介才能使其“言说”,发挥作用。没有合适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红色文化不可避免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处境”[10]。因此,采用多种方式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成为形势所趋。

第一,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红色品牌。通过调研发现,六成以上的永嘉当地居民都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够增加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频率,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展示形式,研发生产红色文化玩具、音像制品等衍生产品,形成红色文化发展的具体化、个性化,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播及红色精神的弘扬。增强互动性,丰富红色旅游体验,将红色元素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突出红色主题。[11]比如,在街道墙体上绘制能够彰显永嘉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图案,打造一批具有永嘉地方特色的红色宾馆,组建地方红色文化艺术团并举办红色文艺演出。总之,要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唤醒当地人民的红色文化自豪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留下来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

第二,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方式。将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点编入地方教材,纳入中考知识范畴,增强青少年对永嘉红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突出红色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吸引学校、机关、企业及社会团体前来学习、参观;响应广大居民呼吁,开展与永嘉红色文化有关的革命纪念活动,如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举办先烈纪念仪式。以丰富的宣传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性,强化红色文化德育功能。

第三,利用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除了依托当地报社、电视台等影响力大的传统主流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外,还可利用新兴媒体,打造微博、微信平台,在展馆放置平台二维码,方便群众扫码入馆,提高群众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定期推送永嘉红色文化的相关文章,牢牢抓住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红色文化传播“永远在线”。依托节庆活动及名人效应等方式进行宣传,借助红色文化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网络宣传,在网络上策划实施一系列大型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构建属于永嘉的红色品牌,提高永嘉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加强高校合作,实施专业人才走进来政策

2014年12月,中共永嘉县委和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成立了“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永嘉)”,高校红色文化专家为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出谋划策,推动永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亦为高校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为培养红色文化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实践证明,永嘉地区与高校加强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战略性安排。

第一,借助高校专业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言献策,凝练“永嘉精神”的核心,弘扬红色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助力永嘉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第二,以政府为主导,选派工作人员进入高校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培养红色文化研究、党史研究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一批专业人才走进永嘉,为永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应对措施。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讲解队伍。导游对革命历史生动形象的讲解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至关重要,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导游团队,对永嘉的革命遗址进行专业的、权威的、形象的、生动的、真实的讲解,真正将永嘉的革命精神内化于每个游客的内心,外化于每个游客的行为。

四、结 语

永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成果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复杂的地理形势和分散的革命旧址产权制约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鲜少的红十三军史实记录和单一的宣传方式阻碍红色精神的深入人心,不健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影响专业导游讲解队伍的锻造。实地调研虽然不能全面反映永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现状,但在此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启发我们深入思考:永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其路径探索是否具有普及性和可借鉴、可复制性,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永嘉县永嘉革命
父辈们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永嘉县中学生闲暇体育现状调查
我们一定会胜利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中国的出行革命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