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学前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

2018-12-17

关键词:师范生大学信息化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意味着中国开启教育信息化1.0时代,其中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1]。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克斯基于1974年最先提出,并由道尔进一步补充定义,认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来源的技术与能力,还是从不同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以此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不仅强调要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明确提出要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要求教育人才信息素养有实质性的提升,一方面要求教育者适应未来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求重视教育者对幼儿阶段早期信息素养的启蒙与培养。早在1996年,全美幼教协会(NAEYC)就在《技术与3~8岁儿童》中表达了信息技术要应用于早期教育的观点,提出“在早期教育中适宜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4]。然而,学前教育阶段师资的信息素养对幼儿早期信息素养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作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准备力量,其信息素养水平将会影响未来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与幼儿早期信息素养的培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以师范生、学前教育师范生、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等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相关研究较多。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例如,陈永光[5]、齐迎春等[6]对河南省若干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理论、信息技能及信息道德行为等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与建议。也有研究者侧重于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究,例如:唐瓷等[7]对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开展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理念建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钟燕兰等[8]提出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构想,设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探索。还有研究着力于从信息化社会中自媒体、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新的研究视角开展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展开。例如,沈强[9]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师范生在自媒体时代下存在信息干扰、交往障碍、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提出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法律意识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高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关于师范生群体的诸多研究比较充实和全面,这为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与有益启示。然而,师范生这个群体包含了众多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因其学科专业的特殊性而不同。目前,直接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研究则更加稀少。因此,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学前教育教师职前信息素养为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以U-G-S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教育共同体,以期能够有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生力军的信息素养,为幼儿早期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中的升级和发展。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滁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5份问卷,剔除填答不全的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71份,问卷有效率为96.8%。被调查对象中,女生264名,占97.4%,男生7名,占2.6%;大一学生99人,占36.5%,大二学生101人,占37.3%,大三学生71人,占26.2%;在生源地上,81.2%学生来源于农村,18.8%来源于城镇。

(二)调查内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在问卷发放之后,对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得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研究资料。本文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个人信息化设备拥有情况等内容;二是调查对象的信息素养情况,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五个维度的内容,该部分问卷采用5点量表;三是调查对象的信息素养培养情况,涉及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课程设置、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实训等方面的内容。在样本中,信息素养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34~0.762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2,信度较好。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编码、录入与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后,访谈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信息素养培养需求,以及师范生对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意见与建议等内容。

二、调查结果

(一)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基本情况及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情况

根据271个被调查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情况(表1),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意识与态度维度得分较高(均值4.10),信息道德维度得分次之。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等维度的得分也偏高,其均值普遍超过3.50。这表明,笔者调查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较高,这也说明这些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起点较高。这一现象令人鼓舞,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提出新的挑战。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五维度均值与标准差

2.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差异分析

(1)不同生源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差异

以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三个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等维度的信息素养均值普遍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要高,说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三个维度的信息素养明显弱于来自城镇的学生。这可能与城镇和农村的信息化环境差异有关,来自城镇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能够更多地接触较好的信息化资源与环境。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在生源地上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2)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只有信息知识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要好,这可能是学前教育专业为大一学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偏重信息知识类的计算机课程,他们比大二、大三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中的信息知识记忆还较为清晰。

表3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在年级上的均值差异显著性分析

3.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五维度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信息素养五个维度的关联程度,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五个维度两两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其中,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等维度之间表现出高强度的正相关,尤其是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达相关系数0.754,呈现高强度正相关,这表明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信息知识掌握情况对其信息技能及其应用的影响最大。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应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牢固掌握为有力抓手,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能的实践操作与信息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应用,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在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信息道德以及信息意识等方面的信息素养。

表4 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五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在p<0.05和p<0.01水平上显著(双侧检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状况

要切实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信息素养,应重视和强化学前教育师资的有生后备力量的信息素养培养,即积极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校期间的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现状。

1.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状况

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与资源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物质化环境,该环境承载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应用。本文调查发现,以滁州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与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需求,90.2%的学生反映学校的宿舍和教室都能方便地接入互联网,95.7%的学生反映学校的教室都基本配备了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74.3%的学生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与此同时,学前师范生拥有计算机与智能移动设备的比率高达90%以上。但是,在本文的访谈调查中,有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反映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中的计算机机房与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大多数比较陈旧,只能维持日常基本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人工智能化的相关教学设备几乎没有见过。这些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有待进一步更新与优化。

2.与信息素养培养相关的课程情况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设与实践培养的。然而,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知,本文中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育状况较为一般。本文调查的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上,目前只是开设较为常规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这三门课程。并且对已开设的信息技术类课程,75.4%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表示满意度一般;73.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这些课程的作用一般;66.3%的学生反映任课教师只是偶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18.8%的学生反映任课教师几乎没有改革过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实践训练上,72.1%的学生认为实践训练场所的软硬件条件一般,实践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裕,在访谈中有的学生要求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训时间。由此可见,本文中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并未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常规开设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条件与教学效果也较为一般,且缺乏对这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相关课程的改革激励机制。

3.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教育融合情况

目前,被调查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程度较低。在访谈中有学生反映,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突出强调学生采用图书馆数据库、网络互动平台BBS等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与交流,也很少提及学前教育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创新,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常规化的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因此,本文中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教育融合上并未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特殊要求与专业特点。Appleton等[10]意识到信息素养与专业特点之间的关系,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是要符合艺术和设计的专业特性,并研究了伦敦艺术大学(UAL)这一特殊的艺术与设计高等教育机构的三个独立案例,展示了将绘画、基于对象的学习和基于探究的学习融入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

三、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U-G-S合作机制

在本文的调查中发现,虽然目前以滁州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起点较高,但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状况也较为一般,学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度较低,未凸显对学生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与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水平。鉴于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育与全面提升必须要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标准,探索新模式,运用新手段,提炼新机制。

本文借鉴U-G-S(U表示university大学、G表示government政府、S表示school中小学及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即由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三方协同开展教师职前教育、岗前培养、入职学习、在职进修等相关活动,以培养师范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协同发展是U-G-S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运行的基本指导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不仅仅事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到政府层面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有效落实与幼儿园师资的高质量补给。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有共同的目标追求与现实需求的互补性。[12]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需要大学、政府与幼儿园三方共同参与,建构教育共同体,该教育共同体基于内在一致性的目标,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合作互利,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共同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升的新机制与新方向。

(一)以大学为核心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U-G-S合作机制中,大学担当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育共同体中的核心角色,需要积极主动地联合地方政府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U-G-S合作机制运行的第一步,是大学应当分析并正视目前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如本文调查发现目前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与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大学应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为有效抓手,从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着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特色,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幼儿园合作,共同讨论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这类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之处有效地解决第一步调查种所发现的问题。首先,通过大学、政府以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三方的合作、交流与讨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层面,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特点与专业特色,结合地方政府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具体落实点以及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与幼儿早期信息素养启蒙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发展的新目标。其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合理调整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设置多样化的信息技术类选修课程,满足不同信息素养水平的学生需要,缩小学生信息素养在生源地、年级等层面的差异;增设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类课程,促进信息技术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这一点上,Lowe等[13]通过对案例研究说明了如何将信息素养技能整合到专业课程中是有利和可行的,而不影响课程的其他方面;María等[14]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阐述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其主要贡献是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这些观点与本文观点不谋而合,并且基于研究验证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本文提供了启发。最后,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整合“三个课堂”(第一课堂:专业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专项实践活动,第三课堂:专题社会实践)为一体,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应用,增加实践部分的课时与学分。总之,以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为基础,才能有效落实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第三步,以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地方政府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行动研究。在Pemadasa等[15]介绍的信息素养辅导行动研究计划中,每一所学校为新入读高级课程的学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信息素养辅导计划,计划中将学校图书馆、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协同教学的学习场地。类似地,本文提出以科研、教研项目等为载体,强调大学、政府与幼儿园三方共同参与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创新策略,以各种行动研究的教科研合作项目强化教育共同体建设,不断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U-G-S合作机制有效运行。

(二)以政府为纽带与保障

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育共同体中的内在利益,是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行动计划能够具体落实与有效开展。因此,政府在U-G-S合作机制中应该担当重要的纽带角色,并提供一定的制度和资金保障。第一,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推动大学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第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关于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的各个政策落实点,分步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大学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专项实践试点工作,有效提高并改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状况。第三,地方政府结合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大学、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文件这一层面,有助于提升地方应用型大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重视程度,有效提高大学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改善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状况。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U-G-S合作机制中,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担当统筹监督的重任,为推动地方学前教育阶段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与发展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有利的政策保障以及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

(三)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为实践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因此,在U-G-S合作机制中,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应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实践基地。大学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赢关系,大学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中实习实践学分和课时比例,突出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实践中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与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特色的有效融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通过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实践操作,突出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强化其信息素养的提升。 Wang等[16]认为应以教育实践为契机,在学生实习期间,引导学生将教学设计、教学多媒体应用和软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实践基地,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一体化培养,有效打通学前教育师资职前、职后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也为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自身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升级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 语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尚可,但培养现状较为一般,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设置未体现其专业特殊性,且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课程融合度较低。在此基础上,借鉴U-G-S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机制,积极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育共同体。大学、地方政府以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三方应该基于内在利益的一致性,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特色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行动中,努力贯通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

猜你喜欢

师范生大学信息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