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
2018-12-17,
,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杭州 310018)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理念源于西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民权运动,经过六七十年代“正常化”思潮,就已经逐渐形成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快速运用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发展中。作为一种针对自闭症儿童“反机构化”的教育模式,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旨在强调将自闭症儿童置于普通班级随班就读,回归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各方面知识的传授与指导。其本质上是让自闭症儿童在主流学校中接受教育,通过原生态的教育环境来提升他们语言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以此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最终让自闭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Hanline[1]认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无需对儿童明确区分,所有自闭症学生皆可享受特殊教育资源并且随班就读;Schulz[2]则提出依据自闭症儿童的病患程度实施有限度、中度或完全的融合教育;甄岳来等[3]提出“社会融合教育”理念,核心目标是通过家庭融合、社区融合、幼儿园融合和学校融合的教育训练过程重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自闭症孩子与社会融合;周念丽[4]则从集体、个体、统一和自由四个方面提出融合教育的四种模式,给予自闭症儿童最大化的融合选择自由。事实上,融合教育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治疗、发展中起着其独一无二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个别差异的高期望值教育,还应有社会环境、个别化教学、专业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支持。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开展的顺利与否较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如果在自闭症幼儿融合于普通幼儿园的过程中,有一种适当的支持系统能够提供必要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自闭症幼儿则能更好的适应融合的环境。但是,现有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给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由于缺乏专业的支持系统和充分的社会认识,使得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陷入困境,自闭症儿童社会功能发展难以实现。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来研究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分析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建构起以促进儿童成长发展为理念、以多层互补为本位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润滑”社会各方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能够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专业的价值观、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有利于克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服务模式。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现状
社会支持是一种结合物质和精神综合性的结构功能表现行为,通过此类行为可以为个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协助个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某种利益以维持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5]。个体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社会支持的力度越大,个体的增能也越受到影响,当面对挫折时个体所表现出的适应力与抗逆力也就越强[6]。当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的社会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和亲属,而外部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此外,有关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政策保障严重缺失,而少部分地区开展的融合教育仅仅局限于随班就读模式下的学校融合,社会融合教育有待社会各界支持。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社会多方的配合互动,发挥社会各个细胞的支持作用,给予自闭症儿童积极正面的康复环境。
本文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原生社会支持,包括亲属、朋友、邻居等;另一种是次生社会支持,包括政府组织、社会机构、学校、社区等。自闭症儿童属于社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对其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支持力度仍然偏弱。
(一)原生社会支持
原生社会支持主要依赖于中国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认为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就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圈子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圈子离中心越近波纹就越明显[7]。首先,在原生社会支持系统中,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来自与儿童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的支持,目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融合教育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支持80%以上都来自于儿童直系亲属[8]。其次,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其他亲戚、朋友也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了非常大的物质、情感支持。最后,邻里的支持也是自闭症儿童原生社会支持的一部分,但目前看来支持力度较小。刘莹[9]通过对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发现,受到认知程度影响,对自闭症儿童持接纳与帮助态度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5%,持同情态度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7.7%,持疏远或者排斥态度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0.9%,多数人无特别态度。由此可见,多数人无特别态度意味着对自闭症了解甚少,而部分邻居对于自闭症持排斥、回避的态度,当然也有少部分邻居能在深入了解自闭症后愿意接纳并且共同参与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来。
(二)次生社会支持
次生社会支持主要依赖于政府和社会机构层面。在中国目前认定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中,自闭症儿童并未被明确纳入特殊教育的对象中。一方面,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自闭症儿童保障性文件,但是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建设上,还未深入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具体的政策仍未真正发挥作用。中国公益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8]显示,60.5%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目前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政府资助,但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家庭均表示没有接受过政府的补助,只有少部分家庭表示接受过微薄的补助或服务。在补助发放的过程中,多数家庭也受到各种约束条件限制,并不能享受政策规定的保障服务。政策保障也缺乏长效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困境。另一方面,专业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机构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康复评估-康复教学-康复监督-居家泛化-社会实践融合”的一站式康复系统训练服务,同时专业的社会机构也给予了家长情感上的关心与支持,自闭症家庭对于机构的认可度较高。此外,学校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现实中只有44.8%的学校愿意接收自闭症儿童,真正对于自闭症儿童接纳并且有所作为的学校只占17.2%[9]。学校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度和融合教育专业化还有待提升,自闭症儿童升学就业等相关融合教育的衔接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在社区方面,特殊儿童小组开展少之又少,每个社区中居民配套社会工作者比例极低,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难度较大。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社会支持面临的困境
目前社会整体对于自闭症缺少正确的理念认知,而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在中国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整体氛围,社会对于其发展的支持力度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念情感上对其社会认同不足;社会交往支持明显不足;学校教育环境仍有待改善,专业化投入不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不强;社会协同与资源整合力度较弱等。总的来说,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今已有的社会支持完全无法满足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要,除学校教育以外,社区、社会融合教育未及时与学校融合教育配套,自闭症儿童全方面融合陷入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亟需科学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引导。
(一)情感支持较弱,社会认同感低
首先,自闭症儿童由于其自身特殊性一直属于社会边缘性群体,极少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里,其融合教育更是鲜为人知,因此极难取得社会公众在观念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在开放程度较高的江浙沪地区,自闭症儿童康复性的专业机构数量约为205家,远远无法满足社会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这凸显了社会对自闭症的陌生与忽视[10]。其次,目前社会上普通教育单位依然是以学校为主,自闭症儿童由于在身心上具有一定障碍,学校整体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理念认识极其缺乏乃至产生偏差。普通学校教师群体较少接受特殊教育的培训,在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中,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甚至采用错误的引导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正常融入造成严重的反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感统上有较大缺陷,情绪易失控,有少数教师选择直接将自闭症儿童拒之门外,拒绝自闭症儿童来到所在班级就读。再次,自闭症儿童家长大多承载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情感上备受煎熬,无法正确认识到孩子患有自闭症,认为将孩子放置到正常班级中就能促使孩子突破自我缺陷,模仿正常孩子的行为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相比之下,普通正常儿童的家长则相对排斥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随班就读,将自闭症儿童标签化,夸大了对其的恐惧感和隔离感,乃至出现联名抵制自闭症儿童入学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迫使自闭症儿童遭受不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剥夺了他们向正常化靠近的捷径,对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造成极大的阻碍。
(二)社交支持明显不够,社会关系过于封闭
社交关系圈是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也是自闭症儿童社交融合教育的重要使能者。目前,社会上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主要仍旧采取保持距离乃至主动回避的抗拒态度,自闭症儿童在大众的心理印象刻板化,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即便是属于自闭症儿童社交圈内的人物角色,也常常因为无法做到发自内心去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而与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交圈渐行渐远。自闭症儿童往往被周围的人刻意回避,而社会排斥和社会隔离严重影响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正常融入,同时也不利于其人生选择。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来说,社交圈子的闭塞和疏离以及长期支付康复治疗费用雪上加霜,隐性地加大了家庭的物质和精神负担。破除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交排斥困境,社会各界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社会要大力扶持社区融合教育和社会融合教育的配套发展,寻求不同环境和社会角色的支持配合,在社交关系上给予自闭症儿童家庭强大的心理支持。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支持需要加强,师资力量过于单薄
学校教育环境的支持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开展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需的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备,学校师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培训程度不够。首先,自闭症属于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近年来自闭症由以前的罕见病变成了流行病,越来越多的儿童需要尽快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教育[11]。但是目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最关键的引导者——普通学校的教师人群,他们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缺乏有针对性、专业化的干预策略。在特殊的治疗教育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上,缺乏专业的理念知识和实操训练,容易采取错误教育方式或对待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视同仁的操作,对自闭症儿童发展产生极大的行为负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自闭症患病的小众性,普通学校教师自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知识技能学习的数量少;而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的教师由于薪资福利、身份编制等问题也正面临着大量流失的困境。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受过专业培训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师资缺口越来越大,学校特殊教育支持无法达到长期持续供给,逐步成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社会工作的支持明显不足,专业化介入不够深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有赖于专业力量的支持,亟需社会工作价值观引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近些年,社会工作者已经逐步进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学校,但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仍未完全普及,社工与在校学生配备比例低,学校社工队伍参差不齐,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干预介入不够深入,工作方法重复,工作成效不明显。首先,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需要结合专业教师的配合和学校社工的协助,但是如今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大量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往往一个学校社工对接了整个校区的学生,甚至部分学校根本没有配备学校社工,专业的资源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其次,社会对于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高层次专业人员的数量并没有较大提升,因此少数的社会工作者被大量的自闭症家庭、学校、机构所共同雇佣,往往不能长期待在同一区域深入服务某些病患,无法发挥出其专业性作用。除此之外,特殊儿童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甚至包括部分机构特教,对于自闭症儿童使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方法大相径庭,重复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社会协同支持需要强化,资源整合调配力度不够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融合教育,更要着眼于社会协同,开拓融合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扩展至社区融合教育乃至全社会的融合教育。但现实情况却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需的社会资源数量较少且分布分散,有待专业化的资源整合。目前我国有关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政策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协同与资源整合的政策法规依据不足;只有极少数的社区或是福利社会组织具备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资质,并且愿意配合自闭症儿童家庭对自闭症儿童开展融合教育的康复训练。部分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收支情况堪忧,较难维持学校长期生存发展,等等。社会资源的匮乏和整合利用率低下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亟需社会协同拓展可用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挖掘社会现存资源的利用价值,在充分整合链接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建构的社会工作介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主要强调将自闭症儿童置于学校的大环境中,通过使他们与正常孩子的交往互动,适才适能地开展教育活动。自闭症儿童因为其特殊性,选择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活动必然需要极大的物质与心理支持。目前看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重视自闭症儿童教育环境的改变,但在社会支持系统建构过程中却心有余力而不足。对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介入方法,从方方面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助人自助,从优势视角结合专业工作方法充分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潜能,为其融合教育的开展有效整合调动资源,目的是帮助其掌握开发利用自身能力的技能,保障其拥有未来平等地追求个人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权利。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必须秉持尊重与接纳的社会工作基本原则,从情感支持、社交支持以及外部环境支持方面介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帮助自闭症家庭和自闭症儿童建构起以成长发展为理念、多层互补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
(一)情感支持方面的介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难以被社会公众所完全接纳的原因,取决于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在思想情感层面上对自闭症的误解和片面认知,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公众视野中存在感较低。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强调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社会工作提倡融合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融合教育,还包括全社会的融合教育,就是最大程度地将自闭症儿童置于正常的情境中实现大众认知理念的转变。事实上,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心理压力往往超越普通家庭数倍,家庭内部矛盾较普通家庭更容易被激化进而引发内部冲突;家庭内部的情感沟通缺乏有效途径,外部情感支持无法长期巩固强化。当自闭症儿童被置于正常课堂参与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家庭易产生更多的紧张和顾虑,而社会工作着重建设起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心理精神防线,情感上为服务对象与外界社会搭建起共同支持的桥梁。
在情感支持方面,既要转变部分自闭症儿童家庭固有保守的想法,也要依靠全社会公众对自闭症更深入认识。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价值观的引领下,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自闭症儿童家庭,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访谈了解家庭服务需求,运用家庭个案工作充分转变家庭的治疗康复理念,将“人在情境中”的思想传达给自闭症儿童家庭,鼓励自闭症儿童家庭接受融合教育,并且支持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适当增强自闭症儿童家庭对抗挫折的能力,在必要时刻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经常被大众“贴标签”,社会大众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接纳,使他们自然融入社会,才会促使他们在身心上趋于稳定,从而恢复自信。社会工作者应该倡导全社会尊重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组成部分,合理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用大力宣传和扩大影响的手段,促进社区尊重和接纳自闭症家庭,完善社区对于特殊儿童的配套设施建设,为自闭症儿童社区融合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家庭感受到社区支持。
(二)社交支持方面的介入
社交支持在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中占据独特地位。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为感统缺陷和社交障碍,社交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支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支持,另一类是基于社交关系的间接支持。
第一类直接支持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社交康复性训练,包括游戏疗法、音乐疗法、感统训练和增强物应用等。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直接性的外部刺激和训练,使他们建立起自身对外稳定的情绪反应及适当的行为表现。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中,社会工作者善用“优势视角”看待问题[12]。优势视角关注人的潜能挖掘和抗逆力培养,强调在一定资源支撑的情况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在不断的互动斗争中摆脱人生困境和实现人的价值提升。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尽管自闭症儿童具有一定的自身缺陷,但是如果调动社会资源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并且充分鼓励发扬,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地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改变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使他们获得社会的尊重、平等对待和理解支持。
另一类是基于社交关系的间接支持,侧重于除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外在社交圈对自闭症儿童本人及其家庭的社交支持。其一,亲人长期对自闭症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持是支撑间接支持策略的根本。由于自闭症有其自身局限性,患者儿童对陌生事物的熟悉信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社会工作者通过制定小组计划、开展长期的自闭症儿童亲子发展小组,既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也为亲子有效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其二,社工介入的朋辈辅导干预是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精髓。将自闭症儿童置于正常儿童社交活动中,通过社工合理引导朋辈社交干预刺激自闭症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社交能力,培养其走出自己的世界、尝试亲近并融入社会的能力。其三,包括邻居等在内的外部社交圈对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友好亲近的态度,有助于消除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抗拒性和被排斥感,为其日后进一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社交支持也反应在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支持上,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通过召集同类自闭症儿童家庭群体组建互助小组,搭建组内共同支持系统。通过同理心引发小组成员分享自身经历与感受,引起群体共鸣,共同促使自闭症儿童家庭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且共享自闭症儿童有关的康复信息、治疗方式以及教育手段等信息,给予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最有效的强心剂,这也是助人自助中心价值观的体现。联合自闭症儿童家庭组建联合自治组织,在社会平台上反映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为“星星的孩子”而发声,在公众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社区的特殊儿童营造专门的康复训练室,开展特殊儿童互动活动,为特殊儿童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三)外部环境支持方面的介入
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中,外部环境支持作为系统建构的资源基础尤为重要。社工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链接承担着整个社会支持系统运转的重要齿轮角色,也是支撑起整个体系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工作者在自闭症儿童家庭融合教育过程中,帮助自闭症儿童寻找专业机构、有效解读政策、协调学校接纳、经济援助。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自闭症相关的医学康复知识、保障政策和联合组织等信息,将其传递给自闭症儿童家庭、政府、学校、康复机构等相关方。首先,社会工作者利用自身及机构的社会资源,为政府与自闭症儿童家庭搭建桥梁,结合自闭症儿童家庭的需求,向政府提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康复机构设立标准,整顿专业机构良莠不齐;加强对这类家庭的帮扶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升救助水平,完善救助体系;完善自闭症儿童成长教育衔接,保障其日后就业养老;等等。其次,在社会组织方面,社会工作者提倡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责任感,开设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组织机构,合理编排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内容,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走出困境。再次,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与社会主流媒体保持联系沟通,通过引导主流舆论方向加大对自闭症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公众对于自闭症的恐惧和避讳,联合社会各界一起伸出援手接纳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促使其与正常儿童一样拥有公平自主选择未来生活的权利。
四、结 语
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来探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通过情感支持方面的介入、社交支持方面的介入和外部环境支持方面的介入,有利于缓解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面对困境的无望感和无力感;有利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建立起与学校、社会的紧密联系,有效串联起整个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一股“合力”,强有力地给予自闭症儿童家庭物质、情感上的支持和希望;有利于建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多层互补的社会支持系统,最终促使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社会。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在我国尚未广泛普及,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理解、认同以及自闭症融合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认识都有待提升。事实上,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不仅仅是自闭症儿童个体的融入,更是全社会的协调互动。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建构的重视,给予更多的专业关注;同时,社会工作介入过程需要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实操性,强化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理念和伦理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