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2018-12-17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乐团盲童解放军

文/金 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2018年1月,两则关于解放军军乐团的新闻再次引起了我对军乐传播的关注。元旦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解放军军乐团首次执行新仪式。一曲《升旗号角》嘹亮迎旗,再一曲《义勇军进行曲》雄壮升旗,最后一曲《歌唱祖国》伴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旋律庄重大气,听众心潮澎湃。时至中旬,重庆盲童扬帆管乐团与解放军军乐团同登“放飞梦想,听见幸福”的新年音乐会。这项在教学、演出中携手盲童找到幸福和希望的艺术帮扶活动已进入第6年,它源于2012年上海国际管乐艺术节,当时与军乐团同台竞技的盲童们给团员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

上一次近距离欣赏解放军军乐团的军乐演出还是在2015年的爱丁堡军乐节,当时在英国伦敦访学的我,出于海外游子情怀和对军乐传播的研究情愫,提前数月预订了门票。当年恰好是中英文化交流年,军乐节的主题“当东方遇见西方”与此相呼应,令来自中国的解放军军乐团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军乐团壮观的军乐行进表演和优美的《茉莉花》演绎,与古堡城墙上投影的巨幅汉字、青花瓷、飞龙剪纸、红灯笼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交相呼应,惊艳全场,感染着在场华人的历史情怀、文化情感和爱国热情,也令国际听众赞叹不已。曲终退场之时,我已泪流不止,正应了那句“座中泣下谁最多”的古诗。

德国音乐社会学家P.迈尔认为,“艺术家是发声的弦,而艺术家的全体同代人则是共鸣体”。军乐传播在“扬国威、壮军威”的同时,又在共鸣中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友情和热情,触碰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传递和交流音乐信息的军乐传播就是在弦与共鸣体的互动中,借助一定的特质媒体和传播方式,用军乐和军乐团独有的音乐、服饰、动作等符号信息、文化和意识,供人们在舞台、广场、仪式等公共领域里共享,在个人内心中体味,传递、强化和接受特定的价值观念,最终影响公众对于军人、军队、国家的价值意识构建。

当然,严格意义的军乐是指军队在比武、行军、阅兵和战斗时演奏的音乐,自古就有着十足的军味,但是历史上从来不乏军乐传播作为一种“软利器”的战争传奇。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而大惊:“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四面楚歌”就是典型的军乐传播在作战中的运用。1942年苏德作战胶着之际,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在纽约的首演式,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合唱、冲锋号,激励着前线战士同仇敌忾。美国南北战争激烈的对战中,双方的军乐队也曾经隔着斯坦福河展开过一场别开生面的 “军乐之战”。联邦军与邦联军先是互不示弱地奏起各自的国歌和最喜欢的民歌,企图压过对方的气势,奏响了一场空前的军乐之战。忽然间,一方奏起《甜蜜的家庭》,“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满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气,父母都慈祥……”,两支军队遂停止竞赛,隔着河遥遥合奏,不知有多少血性男儿泪流满面。激烈的战争与短暂的和平竟然仅隔一曲之间。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音乐有美感引发功能,情感表现功能、情景描绘功能、意义象征功能。正如纳蒂埃所说:“音乐不是自身叙事,而是引发叙事行为。”军乐传播引发听众向往军营、崇敬英雄、心系战场、热爱军队的联想,从而承担起鼓舞军心士气、培养爱国精神、增进外交往来、唤起公众支持的多重功能,惟有创新才能让军乐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成为传播军队、象征军队的文化方式。★

猜你喜欢

军乐团盲童解放军
解放军来了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毛泽东缘何高呼“军乐团万岁!”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