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研究

2018-12-16李悦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学习态度高中生

李悦

【摘要】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学习古典文学的态度受到性别、生源地、年级、选科、家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关注以上因素,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古典文学;学习态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态度,探讨影响其态度的内外因素,对教师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古典文学的必要性

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涵盖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着浩瀚无边的深邃思想。它不仅是知识的沿袭,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犹如一条纽带把中国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构成部分,长久而稳定。关注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表现的主题之一。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毅然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西汉时的苏武被扣留匈奴,坚贞不屈,死不投降,置于大窖中,嚼雪吞毡;放至北海,掘野鼠摘草实而食之,终于等了19年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一个多么忠于汉室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啊!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关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即使智商较高,但如果缺乏稳定正常的心态,也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尤其是困难的环境。而整个中国古典文学渗透出浓郁的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告诉人们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执着追求个人的崇高信仰、坚贞不阿,如何身处逆境依然保持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中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面对困境的决心,有利于中学生养成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加强自身修养

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品,是古代文学家的思想结晶。中国古人强调人应当“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还不改,那就真是过错了。我国传统文化认为没有天生的圣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孔子很坦率地说:“丘也幸,苟达过,人必知之”,承认自己有时有缺点和过错,别人指出,他能立即改正。作为“圣人”尚且能够知错就改,这无疑会使中学生受到影响,提高自身的素养。

(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不故步自封,不局限于一隅。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司马迁说:“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接受不同学派、不同作家的思想,易于学生养成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中国古典文学在语言上具有当代中国文学所不具备的特殊张力,更能让今天的学生领会汉语的魅力,领会汉字的原初意义。不论是先秦散文和《史记》中的选章还是唐诗宋词,通过阅读,中学生可从中感受那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美学趣味,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现状

(一)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一般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在“厭烦情感”这个维度上得分最高,在“主动学习”这个维度上得分最低,各维度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厌烦情感>错误认知>正确认知>主动学习。这表明被调查的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学习态度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二)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性别特征

本研究发现,在错误认知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极其显著;在厌烦情感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在正确认知和主动学习方面,女生的愿望更强烈,但是不具备显著差异。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男生的逻辑思维特点使得他们更喜欢选择学习理工科;由于语文学习的周期较长,学习见效慢,多数男生认为理工科可能成绩提高更快,使得他们更喜欢选择把学习精力花费在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上。另外,中国古典文学多数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使得男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畏难和惧怕情绪。

(三)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生源地特征

本研究表明,在错误认知、厌烦情感两个维度上,城镇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在主动学习维度上,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但在这三个维度上,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差异不显著。

在正确认知这个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差异极其显著。对经济不景气的农业地区进行的许多研究表明(陈衍,2003),农村父母由于担心农耕和家庭收入,分散了他们投入到子女身上的精力,很少有闲暇时间去关心照料青少年,加之农村父母大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农村学生一部分没有“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农业人生”,而另一部分有“机会”能走出农村,进入高中读书的中学生,他们所面临的升学、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所肩负的家庭“期望担子”也要比城镇学生“重”很多;农村学生在与城镇学生相同的环境中学习,他们付出的“资本”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城镇家庭学生 。

(四)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年级特征

本研究表明,高考对于高中生学习古典文学具有较大的导向作用。高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初中增加了很多,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科目的“必修”,时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无暇花课余时间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和研习上。到了高二,除了要继续“必修”高一时就已经见过的科目外,还要面对高二时的学业水平测试(即使一门不通过,也要在来年高三时和高二的学生一同考试,否则将影响到自己能否填报高考志愿),即使分了科,也不太可能花课余时间去阅读让他们本来就有些头痛的“文言文”。到了高三,学习任务较高一和高二有了明显的不同,学习科目基本上就是高考科目,而对于选学文科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的“语文”,分量就太重了,选考部分增加了40分,语文高考一门满分200分(江苏高考语数英计算分数,满分440+40分,而且以这个分数来划本科、专科线),而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名著”为高考选考必考内容。

(五)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选科特征

本研究表明,在错误认知维度上,理科学生得分高于文科学生,差异极其显著;在厌烦情感和主动学习两个维度上,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差异不显著。但在错误认知和厌烦情感维度上,理科学生得分高于文科学生;在正确认知和主动学习维度上,文科学生得分高于理科学生。由此可看出,理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低于文科学生,文理分科影响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态度。

江苏省高考文科选考语文,选考分数40分(涉及文学名著),理科选考数学,这一高考规则直接影响到了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态度:理科学生因为不考,所以不用学;因为不考,所以没必要学;因为不考,所以没时间学。文科学生因为要高考,所以不能不重视,不敢不重视,不得不重视。从调查问卷以及开放式问卷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选科”对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的影响之大。

(六)高中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态度的家庭类型特征

本研究表明,在正确认知和厌烦情感两个维度上,特殊家庭(包括单亲和离异家庭)学生得分高于双亲家庭学生,差异显著;在错误认知和主动学习两个维度上,双亲家庭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差异不显著。但在正确认知维度上,双亲家庭学生得分高于特殊家庭学生;在厌烦情感维度上,特殊家庭学生得分高于双亲家庭学生。由此可看出,特殊家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低于双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态度。

高中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学习态度受到性别、生源地、年级、选科、家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关注以上因素,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慧艳.汲取传统道德精髓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J].2006,(3).

[2]王海萍.古典文学的现代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李惠玲.弘扬国学精粹 提高人文素质——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学习态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更正说明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写在改版之际